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多层安全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790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788705.4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多层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充电枪和与车体内部电池组的接电装置,所述接电装置内的连接机构设有连接充电枪通电铜线的控流装置,且控流装置内设有断触器和嵌套固定充电枪通电铜线的通电环,所述断触器内推动器的填充环在充电枪通电铜线温度提高后受热膨胀并开启通电环,进而缩减通电环与充电枪的连接面积以降低流通电流,本发明通过在连接充电枪和与车体内部电池组的接电装置内部,设置可在充电枪通电铜线温度提高后受热膨胀开启通电环的填充环,进而缩减通电环与充电枪的连接面积以降低流通电流,实现温度降低,避免温度升高对用于电池固定的粘胶进行加热,造成粘胶热熔而无法固定电池的情况出现。

    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性能异常变化的参数化表征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3742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71541.4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性能异常变化的参数化表征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基于弛豫时间分布法分析获取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得到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基于弛豫时间分布曲线的峰值数确定阻抗环节个数,并建立相应的等效阻抗模型;获取预定SOC点下弛豫时间分布曲线与等效阻抗模型的特征参数;通过对不同SOC点间的特征参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获取与锂离子电池性能异常变化相关的特征参数集;基于对特征参数集中各参数的变化率形式进行统一表征,实现SOC点下锂离子电池性能异常变化的参数化表征;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辨识电池性能衰减过程的异常变化现象,且对于不同工况的适应性强。

    一种适用于广域分散充电桩的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39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98813.2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广域分散充电桩的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初始化广域离散充电桩的总数以及其坐标参数;初始化混合学习网络的相关参数,利用混合学习网络进行预测并判断充电桩的最优组网节点;依据所述最优组网节点连接形成广域分散充电桩的通信组网。本发明面向适用于广域分散充电桩的通信组网,对广域分散充电桩之间的信道环境进行评估,根据充电桩之间的通信环境质量筛选出最优主节点,从而形成广域分散充电桩的通信组网方案;弥补了当充电桩距离较远、呈现广域分散时,无法保障通信可靠性的缺陷,为后期全面实现电动汽车的通信组网奠定了基础。

    一种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故障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776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416785.2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故障分析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步骤:采集电动汽车充放电故障数据,计算电池SOC的前后向三阶差分以识别错误数据并进行预处理;2、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序列进行分段线性化表示、聚类及符号化;3、采用FP‑growth算法产生频繁模式集,挖掘电动汽车充放电故障关联规则;4、将电动汽车充放电异常数据与故障关联规则对比进行故障分析。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方式,从而发现电动汽车充放电数据中实际存在但难以发现的关联关系,本发明为电动汽车充放电故障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电动汽车充放电的故障分析和充放电健康度评估有较大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有序调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4778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287073.3

    申请日:2024-0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有序调控方法,具体如下:首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充电负荷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采集,对历史充电负荷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其次,对充电负荷时序片段分别采集对应的工作日/节假日、天气、气温、交通状况等环境数据,生成环境数据输入量;然后,以充电负荷时序片段和环境数据作为输入,构造充电负荷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构造双重优化目标,对充电负荷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未来充电负荷进行预测;最后,基于所述充电负荷预测结果进行需求响应,并对充电站内充电设施进行调控,以根据所述负荷预测结果实现相应有序充电的优化管理。该方案提高了充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