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薄木、柔性木基摩擦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219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89354.0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木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柔性薄木、柔性木基摩擦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针对现有技术中木基摩擦电材料缺乏柔性,难以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以及电学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柔性薄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沿木材顺纤维方向刨切木材,得到刨切薄木;S2:将刨切薄进行脱木素处理,得到脱木质素薄木;S3:将脱木素薄木依次置于阳离子聚电解质、阴离子聚电解质溶液中浸渍,去除未反应的聚电解质溶液后,于交联剂溶液中浸渍,得到交联薄木;S4:将交联薄木置于MXene溶液后,去除未反应的MXene,干燥,得到柔性薄木。制备得到的柔性薄木可用于柔性木基摩擦电材料的制备,兼顾力学性能和摩擦电性能。

    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0533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157604.8

    申请日:2022-09-22

    Inventor: 周威明 潘明珠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修复阻燃涂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针对现有技术中火灾预警材料Ti3O5表面缺少极性基团,无法与涂料基体形成均一的连续相,使得涂层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可逆的开裂或磨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能够在34‑94.5℃左右下进入结合型“解离—重组”模式,进而使得CS‑BR‑Ti3O5涂层实现30min内修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破损。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的应用,能在不损伤基材(木材等)的情况下实现至少8次的循环预警。

    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053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57604.8

    申请日:2022-09-22

    Inventor: 周威明 潘明珠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修复阻燃涂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针对现有技术中火灾预警材料Ti3O5表面缺少极性基团,无法与涂料基体形成均一的连续相,使得涂层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可逆的开裂或磨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能够在3333335℃左右下进入结合型“解离—重组”模式,进而使得CS‑BR‑Ti3O5涂层实现30min内修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破损。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自修复火灾预警涂料的应用,能在不损伤基材(木材等)的情况下实现至少8次的循环预警。

    一种阻燃刨花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0567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719823.5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阻燃刨花板的制备方法,涉及人造板领域。所述阻燃刨花板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刨花干燥至含水率2~4%,然后进行脲醛树脂胶黏剂调制、改性阻燃剂制备。按质量比称取刨花、调制的脲醛树脂胶黏剂和改性阻燃剂。一边搅拌刨花、一边将调制的脲醛树脂胶黏剂和改性阻燃剂依次加入,搅拌均匀,再进行铺装、预压、热压、冷却、裁边、砂光,得到阻燃刨花板。本发明所制备的阻燃刨花板,阻燃剂均匀分散、阻燃性能得以提高,同时能够保证阻燃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该方法对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固化无不利影响,能够快速适应现有刨花板的生产流程和工艺。

    一种外包装用秸秆基抑菌纸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570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91112.3

    申请日:2021-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包装用秸秆基抑菌纸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原料包括:秸秆、低共熔溶剂、抑菌改性溶液,其生产过程按次序包括:秸秆修剪处理、低共熔溶剂处理秸秆、汽蒸磨浆、抑菌溶液处理改性秸秆浆料、抄纸成型。该外包装用秸秆基抑菌纸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作为外包装用纸有抑菌作用,充分利用农作物生产的地域性降低原料获取的难度、保证了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减少了原料运输储存的成本、缓解了秸秆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提高了水稻秸秆的利用附加值;能够在外包装用秸秆基抑菌纸上均匀的负载粒径适中的纳米银颗粒,可以保证外包装用秸秆基抑菌纸的抑菌性能;能够提高秸秆纤维的利用效率、简单有效的控制纳米银粒子的生成,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一种阻燃、可重复加工型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2561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671749.4

    申请日:2020-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阻燃、可重复加工型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木塑复合材料领域。所述阻燃、可重复加工型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有机醛类物质分散于乙酸乙酯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聚磷酸铵,再加入分散有胺类物质的乙酸乙酯,制得黄色悬浮液,经干燥得到含亚胺动态共价键的聚磷酸铵固体粉末;再将含亚胺动态共价键的聚磷酸铵固体粉末、植物纤维、塑料进行初混、干燥、塑炼、成型、冷却,制成阻燃、可重复加工型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引入亚胺动态共价键,同步赋予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强韧性和易加工性。性能测试表明,其极限氧指数26.5~31.2%、冲击强度6.4~8.0kJ/m2,熔融黏度降低了72~77%。

    一种同步阻燃增韧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9539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633201.8

    申请日:2019-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步阻燃增韧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木塑复合材料领域。所述同步阻燃增韧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聚乙烯亚胺溶于无水乙醇中,得到聚乙烯亚胺乙醇溶液,该溶液呈现阳离子聚电解质特性;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聚磷酸铵,制得复合聚电解质溶液,经干燥得到复合聚电解质固体粉末;再将复合聚电解质固体粉末、植物纤维、塑料进行初混、干燥、塑炼、成型、冷却,制成同步阻燃增韧木塑复合材料。该方法以乙醇代替水作为溶剂,使得聚电解质化反应更加温和,高分子结构得以保存。以复合聚电解质处理木塑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为28.7%、冲击强度7.72kJ/m2。

    一种高度定向片状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598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24005.7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温制备高度定向片状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属于碳材料领域。所述高度定向片状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纤维素纳米晶胶体均匀分散,静止数周控制纤维素纳米晶中晶体的自组装方向,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控制纤维素纳米晶中冰晶的生长及升华方向,得到纤维素纳米晶片状材料。进一步隔绝氧气,在600~1000℃对产物进行热解碳化,去除纤维素纳米晶分子结构中的氢、氧元素,制备得到高度结晶的碳纳米材料,其得率为28%~35%。该材料具有高度石墨化结构,片层间距为0.388~0.408nm,结晶度为77.7%~92.8%。将该材料制成导电材料,其电导率为0.043~6.2S/m。该方法制备操作简单、节约能耗。

    一种协同降解人造板甲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00784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017229.X

    申请日:2017-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协同降解人造板甲醛的方法,具体是在纳米晶态纤维素胶体中加入醋酸锌、乙醇,经溶胶‑凝胶,得到纳米晶态纤维素/氧化锌复合胶体,将复合胶体分散至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中,制得水溶性降醛聚丙烯酸涂料,然后将其喷涂至人造板表面,干燥、制备得到降醛人造板。经水溶性降醛聚丙烯酸涂料涂饰后人造板甲醛浓度下降率达65~88%。该方法以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为载体,利用纳米晶态纤维素的高吸附性与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协同降解人造板释放的甲醛,并且提高了聚丙烯酸涂料与人造板的结合性能,工艺简单,易于控制。

    一种彩虹效应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1493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31351.4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彩虹效应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的制备方法,属于聚丙烯酸涂料领域。所述彩虹效应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的制备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经硫酸酸解、超声破碎制成纳米晶态纤维素胶体,然后将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加入纳米晶态纤维素胶体中反应,制得彩虹效应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与普通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相比,彩虹效应水溶性聚丙烯酸涂料将纳米晶态纤维素胶体的手性向列型液晶结构复制于其中,使得制成的涂膜颜色丰富,跨越了整个可见光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