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767423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710981058.2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疏油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分散聚合法得到的新鲜的湿态热固性高分子微球为母球,通过用水溶性有机硅功能化改性热固性微球表面结构,得到一种内部为热固性高分子,外部为水溶性有机硅被层的疏水疏油高分子复合微球。本发明解决了当热固性微球的亲水性表面需要与具有疏水疏油的表面性质的基材匹配时,出现的结合度差、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的问题,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可以广泛地用于防污、光扩散,建材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56190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16794.X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分散蜜胺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种子分散聚合制备蜜胺树脂微球,解决了蜜胺树脂微球产率低的问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物料浪费,显著提高了制备产率,实现了蜜胺树脂微球的循环生产,易实现工业化。本发明所得蜜胺树脂微球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功能材料、生物医药、人工超材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80217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77925.X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C08L69/00 , C08L61/28 , C08L83/04 , C08L33/12 , C08L25/06 , C08L83/05 , C08L61/20 , C08L91/06 , C08L6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69/00 , C08L25/06 , C08L33/12 , C08L67/02 , C08L2205/03 , C08L2205/035 , C08L61/28 , C08L83/04 , C08L61/20 , C08L9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和减少蓝光危害的LED用柔光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LED用柔光板的组成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柔光板基材97.8~98.9%,氨基树脂光扩散剂1.0~2.0%,应力缓释剂0.1~0.2%。通过向GPPS、PC、PMMA或者PET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中加入氨基树脂光扩散剂,使其具有防眩光和减少蓝光的效果。加入应力缓释剂后可消除由于基材与光扩散剂两者冷却收缩率不同而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035476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576286.0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催化制备单分散MF微球的方法,微球是由原料用特殊催化剂催化经预聚、分散聚合、种子聚合循环等步骤得到,相对于传统催化剂能够匹配聚合速率和成球速率,显著提高预聚体转化率、提升微球单分散性、减少或避免微球表面孔洞。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预聚物单程成球率≥92%,经循环后成球率可达99%;微球粒径在0.1~10μm内可控,其粒径单分散系数ε
-
-
公开(公告)号:CN107674231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81058.2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7/12 , C08J2361/06 , C08J2361/22 , C08J2361/24 , C08J2361/28 , C08J246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疏油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分散聚合法得到的新鲜的湿态热固性高分子微球为母球,通过用水溶性有机硅功能化改性热固性微球表面结构,得到一种内部为热固性高分子,外部为水溶性有机硅被层的疏水疏油高分子复合微球。本发明解决了当热固性微球的亲水性表面需要与具有疏水疏油的表面性质的基材匹配时,出现的结合度差、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的问题,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可以广泛地用于防污、光扩散,建材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354767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576286.0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制备单分散MF微球的方法,微球是由原料用特殊催化剂催化经预聚、分散聚合、种子聚合循环等步骤得到,相对于传统催化剂能够匹配聚合速率和成球速率,显著提高预聚体转化率、提升微球单分散性、减少或避免微球表面孔洞。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预聚物单程成球率≥92%,经循环后成球率可达99%;微球粒径在0.1~10μm内可控,其粒径单分散系数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