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965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1243777.6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3M1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造具有低错误平底的QC‑LDPC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原模图选取随机数值填充矩阵元生成QC‑LDPC码的指数矩阵,对指数矩阵进行围长优化,以最小化矩阵对应的Tanner图中指定度数的环的数量;然后,通过译码仿真的方式按列搜索矩阵中的有害陷阱集,并通过更改矩阵元的移位值来消除有害的陷阱集,直到消除所有指定大小的有害陷阱集为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首先,该方法对QC‑LDPC码矩阵参数没有特殊要求,支持灵活码率的设计。其次,该方法搜索并消除了QC‑LDPC码中的有害陷阱集,并且兼顾码最小围长的优化,构造出的QC‑LDPC码具有良好的错误平底性能。本发明提出的构造方法能够生成不可纠错误码率低于10‑15的QC‑LDPC码,适用于闪存等对纠错性能要求高的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837806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510123110.8
申请日:2005-12-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26
Abstract: 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利用AlIII-多巴胺在汞电极上产生的还原峰峰电流与AlIII浓度呈线性的关系对铝进行测量,测定条件是,pH8.2~10,多巴胺的浓度为1×10-3M以上,在碱性缓冲液中进行测试,由NH3·H2O和NH4Cl构成碱性缓冲液;线性方程为:ipc(μA)=0.1343+1.513×104CAlIII(M)测试铝含量的范围是2.0×10-6-7.6×10-5M,R=0.9989。本发明方法克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在样品制作过程中易被污染、仪器昂贵、灵敏度不高的缺点,也克服了吸附伏安法利用有毒染料作配体的缺点。通过发现的儿茶酚类物质中多巴胺与铝在汞电极上独特的电化学行为,用人体中自身存在的物质间接测铝的新方法,相同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用来在汞电极上测定多巴胺。
-
公开(公告)号:CN101769895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910212671.3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VB6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利用Al3+与VB6的电化学行为测量铝。所述采用VB6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采用浓度为0.10-0.50M的KCl支持电解液,在pH值为3.5~6.5的条件下,利用Al3+使VB6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下降值与Al3+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铝进行测量,其中,VB6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下降值是指VB6浓度一定时,VB6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与加入Al3+后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的差值,VB6中吡哆醇的浓度为2.0×10-6~8.0×10-4M。本发明用对人体无毒的药物VB6测定铝离子,有利于建立体内测定的原位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0437102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510123110.8
申请日:2005-12-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26
Abstract: 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利用AlIII-多巴胺在汞电极上产生的还原峰峰电流与AlIII浓度呈线性的关系对铝进行测量,测定条件是,pH8.2~10,多巴胺的浓度为1×10-3M以上,在碱性缓冲液中进行测试,由NH3·H2O和NH4Cl构成碱性缓冲液;线性方程为:ipc(μA)=0.1343+1.513×104CAlIII(M)测试铝含量的范围是2.0×10-6-7.6×10-5M,R=0.9989。本发明方法克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在样品制作过程中易被污染、仪器昂贵、灵敏度不高的缺点,也克服了吸附伏安法利用有毒染料作配体的缺点。通过发现的儿茶酚类物质中多巴胺与铝在汞电极上独特的电化学行为,用人体中自身存在的物质间接测铝的新方法,相同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用来在汞电极上测定多巴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