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菌藻共生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处理煤化工废水酚类和氨氮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5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13135.5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菌藻共生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处理煤化工废水酚类和氨氮的装置和方法,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菌藻共生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内填充有菌藻‑聚氨酯填料,所述菌藻‑聚氨酯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污水厂二沉池污泥和小球藻液放入充满聚氨酯填料的反应装置中,充入稀释后的煤化工废水,间歇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在聚氨酯填料上形成细菌‑微藻生物膜,反应装置内形成菌藻‑聚氨酯填料。之后将稀释后的煤化工废水采取连续运行方式通入到反应装置中,完成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本发明能够高效处理煤化工废水中的酚类污染物和氨氮,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转化,不产生温室气体。

    一种处理含酚废水的固定化螺旋藻耦合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41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64839.1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含酚废水的固定化螺旋藻耦合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及方法,属于含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水泵、Led灯管、搅拌器、压力表、吸水泵、陶瓷平板膜、聚氨酯‑微藻生物膜、螺旋藻悬浮液、含酚废水、加热器、反应装置、曝气管和鼓风机;反应装置中盛有含酚废水,含酚废水中分散有聚氨酯‑微藻生物膜和螺旋藻悬浮液,反应装置顶部设有Led灯管,搅拌器的搅拌头位于含酚废水中,陶瓷平板膜位于含酚废水中且依次连接压力表和吸水泵,反应装置底部设有加热器,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位于反应装置底部的曝气管;本发明能够高效处理酚类物质,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转化,不产生温室气体,极大降低出水中悬浮物固体浓度,避免螺旋藻的流失。

    可持续利用空气中CO2的微藻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6622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00463.0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藻培养技术领域,公开可持续利用空气中CO2的微藻生物反应器,包括微藻培养箱体和碳池,所述微藻培养箱体与所述碳池之间通过管道组件连通;所述碳池包括碳酸氢钠溶液盛放筒,所述碳酸氢钠溶液盛放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组件,所述碳酸氢钠溶液盛放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碳酸氢钠溶液盛放筒的顶部与第一气泵固定连接。能够有效的解决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难以高效的被微藻利用的问题,为微藻的培养过程中减少了外加碳源的投入,降低微藻培养的成本,高效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一种湖泊沿岸及河道中蓝藻打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999609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22393371.9

    申请日:2021-09-30

    Inventor: 黄伟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湖泊沿岸及河道中蓝藻打捞装置,包括蓝藻收集口,设置在蓝藻富集区,浸入水面;蓝藻富集盒,所述蓝藻富集盒上端为敞口,侧面设置有第一筛网单元,用于过滤蓝藻;内部设置有第二筛网单元,用于收集蓝藻;引流箱,一端和所述蓝藻收集口连通,一端和所述蓝藻富集盒连通;水泵,设置在所述引流箱上,为水流从所述蓝藻收集口流经所述引流箱然后流入所述蓝藻富集盒提供动力。该湖泊沿岸及河道中蓝藻打捞装置解决了夏季湖泊沿岸蓝藻大面积爆发的问题,且降低了捕捞蓝藻过程中人力成本及操作难度。

    一种自动收集并粉碎落叶的清洁车

    公开(公告)号:CN214656702U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20701515.X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收集并粉碎落叶的清洁车,包括车体,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清扫器、粉碎器、第一储存箱和第二储存箱;所述清扫器设置于车体前部,所述清扫器设有电动扫帚,所述清扫器输出端连接粉碎器,所述粉碎器输出端连接第一储存箱,所述第一储存箱连接第二储存箱,所述第一储存箱顶部设有吸气泵,所述第一储存箱内部设有将落叶传送至第二储存箱的运输带,所述第一储存箱和第二储存箱连接位置处设有活动连接的挡板,所述第二储存箱顶部设有可伸缩的压实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