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67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94910.5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Z干涉和F‑P干涉的新型温度压力光纤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灵敏度测量方法,属于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其包括:相互连接的MZ干涉结构和F‑P干涉结构,所述MZ干涉结构用于测量温度,所述F‑P干涉结构用于测量压力;所述MZ干涉结构包括拉锥花生混合光纤结构,所述拉锥花生混合光纤结构包括相互熔接在一起的花生光纤结构和拉锥光纤结构;所述F‑P干涉结构包括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所述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熔接在所述拉锥花生混合光纤结构中花生光纤结构的空接端,所述传感器对于温度以及压力的测量相互之间不发生干扰,创造性地同时实现了对温度和压力的高精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64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147488.0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N21/17 , H04B10/079 , H04B10/11 , G06F3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全双工光子通信的高精度能见度探测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全双工的工作模式,L1端的天线发射恒定功率的光,L2端的天线发射的是经过信号调制的光信号,两端的天线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步骤2:对L1端空间信道实时进行光强探测和消光系数计算;对L2端空间信道实时进行信号探测和误码率的计算;步骤3:基于神经网络,构建基于消光系数‑误码率的能见度分析模型;步骤4:利用能见度分析模型,进行能见度的测量。本发明在接收端分别进行相对应的消光系数的计算以及光信号误码率的分析,DSP技术可以实现对于信号光的误码计算以及信号的补偿和恢复等,这种通过两个参数来进行能见度的分析可以有效提升测量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3160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10228301.5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B10/2513 , H04B10/2525 , H04B7/0413 , H04B10/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模分复用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对于传输过来的正交复用信号,首先对模组间的色散进行抑制并且消除不同信号之间的时延,其次,将各个正交模式的信号光进行分离,继而对分离得到的不同模式的光信号进行接收,并采用MIMO技术对接收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提升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利用相干接收的方法可以提高接收的灵活性,利用外差检测的方式对于提高接收系统的灵敏度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背景噪声的抑制也有很好的效果;相干接收技术可以利用信号光和本振光在探测器光敏面上的相干混频,将接收信号频率从1014Hz的光信号领域转换为108~109Hz的电信号领域,有利于降低在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832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8482.5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27/00 , H04B17/391 , G06N3/0464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调制格式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认知光网络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传输数据,将待传输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IQ调制器内,将复合光耦合进待传输数据,得到耦合数据,将耦合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相干接收机解调,并通过模数转换得到光信号;对光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光信号,将处理后的光信号进行归一化,将归一化后的光信号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基于元学习辅助的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内,输出得到调制格式识别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367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494910.5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Z干涉和F‑P干涉的新型温度压力光纤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灵敏度测量方法,属于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其包括:相互连接的MZ干涉结构和F‑P干涉结构,所述MZ干涉结构用于测量温度,所述F‑P干涉结构用于测量压力;所述MZ干涉结构包括拉锥花生混合光纤结构,所述拉锥花生混合光纤结构包括相互熔接在一起的花生光纤结构和拉锥光纤结构;所述F‑P干涉结构包括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所述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熔接在所述拉锥花生混合光纤结构中花生光纤结构的空接端,所述传感器对于温度以及压力的测量相互之间不发生干扰,创造性地同时实现了对温度和压力的高精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195788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810205272.3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及其温湿度修正方法,该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包括红外光源、光学气室、红外双光路滤光片阵列、红外探测器阵列;光学气室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红外光源设于光学气室的头端;红外双光路滤光片阵列、红外探测器阵列依次设于光学气室的尾部;红外双光路滤光片阵列包括探测滤光片和参考滤光片;红外探测器包括与探测滤光片、参考滤光片一一对应的二氧化硫气体探测器和参考探测器;二氧化硫气体探测器和参考探测器均采用热电偶阵列,该热电偶阵列采用三个热电偶呈正三角形排列,且在冷端采用冷端补偿器。本发明能有效消除温漂对探测器本身的影响,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集成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326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253011.5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混沌模型的信号加密传输方法,属于光传输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发送信号;对待发送信号进行概率整形和串并转换得到并行信号;利用超混沌模型产生的掩蔽向量对并行信号的星座点进行加密,然后进行星座映射得到映射信号;将映射信号调制到多载波中,利用超混沌模型产生的频率加密向量对子载波频率进行加密,得到调制信号;对调制信号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将频域变至时域,在时域中利用超混沌模型产生的时隙加密向量对调制信号进行时隙加密,得到时隙加密信号;对时隙加密信号进行滤波和并串转换后进行传输,完成信号加密传输;在星座点、频率和时间三个维度进行加密,提高光传输的安全性能,提升了传输性能,降低了信号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192996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999307.2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2F1/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少模参量与强耦合拉曼的联合放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信号光进行信号调制,得到四种偏振模式信号光;将所述四种偏振模式信号光经过光子灯笼模分复用技术进入到少模光纤;将泵浦光进行信号调制,得到四种偏振模式泵浦光,将这四种光耦合到长拉锥光纤中;将耦合输出后的泵浦光通过相位匹配,和少模光纤输出后的信号光耦合进入耦合器,之后输入到放大器;将获得的放大光通过光子灯笼均衡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少模参量与强耦合拉曼的联合放大装置。本发明实现对信号光的高增益,大带宽的放大;放大后的光束信噪比更高,光束质量更好,有效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8141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1340.6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光传输通信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奇数阶星座成型的量子噪声流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初始密钥利用4D超混沌模型生成四维混沌序列X、Y、Z、W;将初始密钥经过串并变换、上采样、利用W在密钥矩阵中引入错误比特,分成第一状态基矩阵和第二状态基矩阵;利用X对原始数据进行比特异或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分为数据矩阵和索引比特矩阵,进行联合索引调制得到9QAM信号;利用Y和Z对9QAM信号的子载波和符号点进行置乱得到9QAM置乱信号;利用第一状态基矩阵和第二状态基矩阵对9QAM置乱信号进行类量子噪声流加密处理,得到576QAM加密信号,进行OFDM调制后进入光纤信道进行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95832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09834.2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27/34 , H04B10/2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几何整形进行离散谱非线性频分复用系统噪声优化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几何整形进行离散谱非线性频分复用系统噪声优化方法包括:考虑ASE噪声,建立有噪声条件下的信道模型;基于有噪声条件下的信道模型,在离散谱非线性频分复用系统中设计橄榄型32QAM,通过优化星座点的几何分布,将光信号映射为橄榄型32QAM的点分布,降低高功率点的出现概率,减少累积的自发辐射噪声(ASE)和相位噪声的影响,从而提升信号的抗噪性能和系统传输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