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钠-氢氧化钠改性红麻秸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6617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12521.9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以可自然降解的红麻秸秆作为基材,提供一种低成本、易回收、环境友好型的一种硫化钠-氢氧化钠改性红麻秸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红麻秸秆粉碎,然后过筛分级,筛选出60~100目粒径的秸秆,备用;(2)将步骤(1)的秸秆用水清洗,在75-85℃条件烘干;(3)将步骤(2)制备的秸秆置于硫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8h;所述溶液中硫化钠浓度为0.05~0.8mol/L,氢氧化钠浓度为1~4mol/L;所述秸秆与溶液的固液比为1:20~30;(4)将步骤(3)所得的秸秆加热搅拌反应;搅拌时间为2~8h,温度为20~90℃;(5)将步骤(4)所得秸秆用水洗涤至中性,在55~65℃干燥后,即得改性红麻秸秆吸油材料。

    一种氮磷回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68895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73273.1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磷回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壳聚糖、冰醋酸和氯化镁混合搅拌得到共混液,向所述共混液加入氢氧化钠,经搅拌、过滤和洗涤后形成微球,所述微球和戊二醛混合反应得到氮磷回收材料。所述氮磷回收材料能有效去除氮磷废水中的氮磷,且所述氮磷回收材料回收到的氮磷元素能释放到土壤中,供土壤植物生长利用,既解决了氮磷废水治理问题,又能实现污水中氮磷资源的利用。

    基于污泥水热气化副产物的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35037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88513.7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污泥水热气化副产物的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焦炭48‑52份;尿素4‑6份;磷矿粉4‑6份;生石灰8‑12份;天然沸石8‑12份;腐殖酸8‑12份;秸秆8‑12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改性焦炭的制备、制备土壤改良剂;采用上述土壤改良剂应用于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本发明以市政污泥水热气化过程中的副产物焦炭为基础材料,实现了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副产物的二次利用,促进了固体废物的进一步资源化,无需特地高温制备生物炭材料,有利于节能与生态保护;有效提高污泥水热气化产物的综合价值,并降低土壤改良剂制备成本。

    一种丙酮-高锰酸钾改性红麻秸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6616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12134.5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丙酮-高锰酸钾改性红麻秸秆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步骤S1:将红麻秸秆粉碎过筛,筛选出60~100目粒径的秸秆,备用;步骤S2:将上述秸秆用水洗涤,在40~80℃条件下干燥;步骤S3:将步骤S2所得秸秆置于NaOH溶液中浸泡改性;所述NaOH溶液的浓度为1~4mol/L,NaOH溶液的体积是秸秆的15~30倍,浸泡时间为2~48h;步骤S4:将S3改性后的秸秆用水洗涤至中性,55-65℃烘干即可;步骤S5:将步骤S4获得的秸秆置于丙酮-高锰酸钾溶液中升温浸泡搅拌改性;步骤S6:将步骤S5所得秸秆用水洗涤至中性,55-65℃烘干,得到改性红麻秸秆纤维素吸油材料。该材料生产成本低,吸附容量高。

    一种雨水生物滞留池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936329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059503.1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生物滞留池,包括反应池和设置在反应池内的填料层,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填料层中的阳极室和阴极室,阳极室和阴极室内分别设有微生物包埋球,阳极室和阴极室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当雨水滞留在反应池内时,反应池内形成电流回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微生物包埋球通入电流,使电流中的电子作用到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强化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同时污染物可以在电极处被降解,进一步加强雨水生物滞留池的净化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