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8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29705.X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叠合部分;预制部分包括斜向腹筋、梁底水平拉结筋、梁底纵筋、预制部分新混凝土和再生块体,叠合部分包括梁顶水平拉结筋、梁顶纵筋和叠合部分新混凝土。斜向腹筋、梁底水平拉结筋、梁底纵筋在预制部分施工时布设,随后混合浇筑再生块体和预制部分新混凝土;梁顶水平拉结筋和梁顶纵筋在叠合部分施工时布设,随后浇筑叠合部分新混凝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叠合梁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克服了在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梁循环利用大尺寸再生块体时施工困难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该类预制叠合梁构件的施工效率;部分突出于叠合面的再生块体可改善叠合面的粘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28221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942361.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包括若干第一一笔箍、柱纵筋、若干第二一笔箍、塑性铰区和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每个第一一笔箍和第二一笔箍均设有锚固端;所述塑性铰区内布置第一一笔箍和第二一笔箍,在塑性铰区以外的区域仅布置第二一笔箍;第一一笔箍的外边缘与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的外表面齐平;所述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的内部填充有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可大幅提高工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并降低柱塑性铰区混凝土保护层的脱落程度,也能提高箍筋的约束能力和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24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429705.X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叠合部分;预制部分包括斜向腹筋、梁底水平拉结筋、梁底纵筋、预制部分新混凝土和再生块体,叠合部分包括梁顶水平拉结筋、梁顶纵筋和叠合部分新混凝土。斜向腹筋、梁底水平拉结筋、梁底纵筋在预制部分施工时布设,随后混合浇筑再生块体和预制部分新混凝土;梁顶水平拉结筋和梁顶纵筋在叠合部分施工时布设,随后浇筑叠合部分新混凝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叠合梁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克服了在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梁循环利用大尺寸再生块体时施工困难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该类预制叠合梁构件的施工效率;部分突出于叠合面的再生块体可改善叠合面的粘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22900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711480824.3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组合梁负弯矩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一:画出相应的受力简图;二:计算支座截面仅受负弯矩作用时的纯弯承载力Mm1;三:计算支座截面仅受剪力作用时的纯剪承载力Vm1;四:当支座截面同时承受负弯矩与剪力时,计算第一名义抗弯承载力Mn1;五:计算第一洞口中心截面的纯弯承载力Mm2;六:计算第一洞口中心截面的纯剪承载力Vm2;七:当第一洞口中心截面同时承受负弯矩与剪力时,计算第二名义抗弯承载力Mn2;八:当两截面同时发生破坏时,求解第一洞口中心截面距支座的距离Lc;九:计算第三名义抗弯承载力Mn。本发明全面考虑了两个截面的验算情况,能够得到当蜂窝组合梁构件发生破坏时的梁端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28221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942361.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包括若干第一一笔箍、柱纵筋、若干第二一笔箍、塑性铰区和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每个第一一笔箍和第二一笔箍均设有锚固端;所述塑性铰区内布置第一一笔箍和第二一笔箍,在塑性铰区以外的区域仅布置第二一笔箍;第一一笔箍的外边缘与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的外表面齐平;所述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的内部填充有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钢筋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制柱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可大幅提高工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并降低柱塑性铰区混凝土保护层的脱落程度,也能提高箍筋的约束能力和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2900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80824.3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组合梁负弯矩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一:画出相应的受力简图;二:计算支座截面仅受负弯矩作用时的纯弯承载力Mm1;三:计算支座截面仅受剪力作用时的纯剪承载力Vm1;四:当支座截面同时承受负弯矩与剪力时,计算名义抗弯承载力Mn1;五:计算第一洞口中心截面的纯弯承载力Mm2;六:计算第一洞口中心截面的纯剪承载力Vm2;七:当第一洞口中心截面同时承受负弯矩与剪力时,计算其名义抗弯承载力Mn2;八:当两截面同时发生破坏时,求解第一洞口中心截面距支座的距离Lc;九:计算支座截面的名义抗弯承载力Mn。本发明全面考虑了两个截面的验算情况,能够得到当蜂窝组合梁构件发生破坏时的梁端承载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