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1479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85971.8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32 , H02J3/14 , H02J3/06 , H02J3/38 , H02J3/46 ,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网需求侧资源调节需求量化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电网调度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的基本信息;根据负荷预测数据及分布式光伏数据计算无需求侧资源参与调节时的配网运行情况;调度中心根据配网运行情况确定调度需求;根据调度需求结合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意愿及需求侧资源资源,以网损最小等调度需求为目标函数,以配电网潮流约束、系统支路功率约束、节点电压约束、光伏安全运行约束、储能、电动汽车、空调运行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根据优化模型确定需求侧资源调节量;进而确定需求响应策略。本发明能够实现配网对需求侧资源要求的量化,并精确到不同种类的需求侧资源,充分利用需求侧资源的调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65599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53366.4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T接线路保护方案。其特征在于,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启动元件动作,若不满足主判据的不动作条件零序电压幅值差保护跳闸,否则用距离II段保护判断故障方向:若三端的II段测量元件均判断为正方向故障且满足辅助判据I段保护的动作条件,则三端距离I段保护跳闸,若不满足辅助判据I段保护的动作条件则由三端的II段保护经延时后跳闸;若有两个II段测量元件判断为正方向故障,一个II段测量判断为反方向故障,反向故障端向对端I段保护发闭锁信号,三端的I段保护均不跳闸。本发明将主判据和辅助判据有机配合构成综合判据,确保了T接线路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1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8612.5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央空调负荷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电压控制领域。建立了中央空调负荷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控制模型和室温时变方程,首先求解中央空调负荷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控制模型,获得满足电压安全时配电网中每个节点的中央空调负荷削减量,然后综合考虑空调负荷削减量、用户舒适度要求、电压安全和网络有功损耗需求,求解室温时变方程,获得配电网中每个节点的中央空调的制冷开启时间与制冷关停时间,进而制定中央空调调度策略,对中央空调负荷进行调控。本发明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对中央空调负荷进行有效削减,以补偿馈线末端的欠电压并减少网络有功损耗,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55992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053366.4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T接线路保护方案。其特征在于,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启动元件动作,若不满足主判据的不动作条件零序电压幅值差保护跳闸,否则用距离II段保护判断故障方向:若三端的II段测量元件均判断为正方向故障且满足辅助判据I段保护的动作条件,则三端距离I段保护跳闸,若不满足辅助判据I段保护的动作条件则由三端的II段保护经延时后跳闸;若有两个II段测量元件判断为正方向故障,一个II段测量判断为反方向故障,反向故障端向对端I段保护发闭锁信号,三端的I段保护均不跳闸。本发明将主判据和辅助判据有机配合构成综合判据,确保了T接线路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0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85426.3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旋转坐标系的次超同步瞬时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用于确定振荡功率,对振荡功率进行量化评估,以便于了解振荡特性。该方法包括:在预设条件下,确定dq坐标系下电压与电流的转换关系;基于转换关系、电力系统PCC点瞬时功率,确定次超同步频率振荡频率下的功率模型;获取dq坐标系下电力系统的元件参数和电压参数;基于元件参数、电压参数以及功率模型,确定次超同步频率振荡频率下的振荡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76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0191417.0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光伏多状态调节的多时间尺度配电网电压优化方法,包括:根据分布式光伏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调节能力建立分布式光伏多运行状态模型;依据分布式光伏多运行状态模型,结合常规无功电压调节设备,建立多时间尺度配电网无功电压协调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各阶段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目标函数作为粒子适应度函数,根据无功控制设备和分布式光伏多状态出力的优化结果,对各个节点的无功控制设备和分布式光伏制定出力动作计划。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特性的无功调节设备和分布式光伏多个状态调节能力的特性制定无功电压优化方案,改善配网各节点各时刻的运行电压,减少因分布式电源接入造成的系统电压偏移和波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0690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0888710.2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馈风电机组机电暂态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工况下的基本参数;根据所述基本参数和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规则,确定所述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期间和结束后的有功控制数据以及无功控制数据;根据所述有功控制数据、所述无功控制数据以及所述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实现方式数据和低电压穿越状态判断数据,确定所述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特性;本申请能够充分考虑不同风电机组厂家和变流器厂家控制策略的差异性,有效、准确辨识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模型关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172157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10855860.3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和数据中心增量负荷调度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地区,调整数据中心等可调节负荷用电时段及负荷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增量负荷调度模式,该调度模式由市场运营机构根据日前功率预测结果发布次日受限时段及受限电量,数据中心等可调负荷挂牌、新能源场站摘牌,新能源场站和数据中心共同参与日前市场申报,市场运营机构开展安全校核并进行调度执行,并规范了调度结算原则,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和易操作性,所提出的技术路线实用性强,后续能够为新能源企业和数据中心等可调节负荷资源参与日前电力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06955.X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ADMM算法的配电网多目标分布式优化调度方法,属于配电网优化控制领域,综合考虑配电网整体运行成本、多台区负载率差异和光伏消纳率三个指标,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加权,为实现分布式优化的效果,采用ADMM算法将总体优化模型拆分为上下两层进行研究。上层以配电网购电成本及多台区负载率差异最小为目标,下层以本地储能运行成本和弃光量最小为目标。上下两层之间交换少量信息,各自进行优化,不断迭代直至算法收敛,得出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的最优出力。本发明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2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78103.5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网运行场景提取方法及装置,可用于光伏发电或其他领域,该方法包括:将预先确定的初始聚类数作为迭代聚类数,通过增大迭代聚类数执行迭代操作以得到各迭代聚类数下的聚类结果及产生的迭代损失,直至迭代聚类数达到预设的最大聚类数:计算初始聚类中心,所述初始聚类中心的数量等于迭代聚类数;根据所述初始聚类中心计算聚类结果及产生的迭代损失;根据各迭代聚类数下的聚类结果产生的迭代损失计算对应迭代聚类数下的聚类损失;选取最小的聚类损失对应的聚类结果作为场景提取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