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子电流动态特性的双馈风电场机群聚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2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562618.6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转子电流动态特性的双馈风电场机群聚合方法及系统,建立双馈风电场模型,通过随机风速和随机电压跌落程度的两者随机组合获取不同风况和故障情况下每台风机的转子电流峰值来作为云滴样本数据;根据获取的云滴样本数据利用逆向云发生器,求取每台风机的转子电流峰值云模型3个数字特征:期望、熵、超熵;将求取的每台风机的3个数字特征作为风电场分群指标,利用聚类算法对大型风电场分群聚合。本发明风电场聚合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随机风速和随机电压跌落程度下的风电场的暂态故障特性,为风电场的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提供模型支持。

    基于转子电流动态特性的双馈风电场机群聚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27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562618.6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转子电流动态特性的双馈风电场机群聚合方法及系统,建立双馈风电场模型,通过随机风速和随机电压跌落程度的两者随机组合获取不同风况和故障情况下每台风机的转子电流峰值来作为云滴样本数据;根据获取的云滴样本数据利用逆向云发生器,求取每台风机的转子电流峰值云模型3个数字特征:期望、熵、超熵;将求取的每台风机的3个数字特征作为风电场分群指标,利用聚类算法对大型风电场分群聚合。本发明风电场聚合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随机风速和随机电压跌落程度下的风电场的暂态故障特性,为风电场的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提供模型支持。

    基于峰态系数的防止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2996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62893.8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峰态系数的防止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二次电流的瞬时采样值;判断是否发生故障;得到各相差动电流的波形;形成各相差动电流的组合波形;计算变压器的各相差动电流所述组合波形的峰态系数;判断在变压器故障过程中有无电流互感器出现饱和;闭锁变压器差动保护;开放变压器差动保护。本发明通过对差动电流的部分波形进行适当变换,并利用峰态系数提取区内、区外故障的差动电流波形特征,将峰态系数与峰态系数定值进行比较,可准确识别区内故障与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一般饱和、轻度饱和情况下的区外故障,有效防止电流互感器饱和引起的变压器区外故障时差动保护的误动。

    基于峰态系数的防止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29966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10562893.8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峰态系数的防止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二次电流的瞬时采样值;判断是否发生故障;得到各相差动电流的波形;形成各相差动电流的组合波形;计算变压器的各相差动电流所述组合波形的峰态系数;判断在变压器故障过程中有无电流互感器出现饱和;闭锁变压器差动保护;开放变压器差动保护。本发明通过对差动电流的部分波形进行适当变换,并利用峰态系数提取区内、区外故障的差动电流波形特征,将峰态系数与峰态系数定值进行比较,可准确识别区内故障与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一般饱和、轻度饱和情况下的区外故障,有效防止电流互感器饱和引起的变压器区外故障时差动保护的误动。

    多块异步配重节能电梯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06679U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20747370.8

    申请日:2012-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块异步配重节能电梯,包括轿厢、配重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配重包含有若干个配重块,配重块分别设置在位于建筑物顶端的配重选择箱上;配重选择箱内设置有用于调配配重块总重的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设置在轿厢的底部用于检测轿厢载重的重力传感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设置在配重选择箱内的配重调节机构选择配重块,配重块通过机械传动机构与轿厢保持平衡。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块配重相组合的方式,能够根据轿厢的不同载重灵活调配配重总重量,使得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与配重间的重量差达到最小,从而实现电梯的稳定可靠运行,既延长了电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性能,又降低了电能损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