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09078.1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状态概率分布的电采暖消纳风电测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S1:电采暖负荷与风电出力对应关系分析,风电出力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电采暖负荷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夜间温度降低时取暖用电需求相应上升;S2:测算模型;大量的电采暖负荷通过为风电创造并网空间而有效缓解了低谷负荷时段的弃风限电问题,为此采暖负荷对于促进风电消纳的作用可以通过弃风率的降低来体现;S3:基本数据,以我国北方某风资源富集城市A市为例进行计算。本发明的模型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得知煤改电导致的新增电采暖负荷与相应新增风电出力均主要集中于夜间负荷低谷时段,新增电采暖负荷与新增风电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7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09078.1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状态概率分布的电采暖消纳风电测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S1:电采暖负荷与风电出力对应关系分析,风电出力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电采暖负荷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夜间温度降低时取暖用电需求相应上升;S2:测算模型;大量的电采暖负荷通过为风电创造并网空间而有效缓解了低谷负荷时段的弃风限电问题,为此采暖负荷对于促进风电消纳的作用可以通过弃风率的降低来体现;S3:基本数据,以我国北方某风资源富集城市A市为例进行计算。本发明的模型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得知煤改电导致的新增电采暖负荷与相应新增风电出力均主要集中于夜间负荷低谷时段,新增电采暖负荷与新增风电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205986754U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20848233.1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6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伏光热集热器的光电光热优化系统,包括PV/T模块、水冷模块和自动追踪系统;PV/T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前端与热管的前端相重合,热管的后端从太阳能电池板的后端伸出与水冷块相连,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有控制器和蓄电池,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水冷系统包括冷水箱,冷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给水泵的入水口相连,给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节流阀的入水口相连,节流阀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冷块的入水口相连,水冷块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热水箱的入水口相连;自动追踪系统包括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的聚光器,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聚光器本体分别与太阳传感器和电机相连,太阳传感器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205986771U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20850486.2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S40/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热器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热管,热管的蒸发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连,热管的冷凝端与水冷块相连;水冷块的入水口通过管路与流量计的出水口相连,流量计的入水口通过管路与节流阀的出水口相连,节流阀的入水口通过管路与给水泵的出水口相连,给水泵的入水口通过管路与冷水箱相连,水冷块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热水箱的入水口相连。本产品针对聚光式光伏发电效率不稳定的问题,提出热管与太阳能电池板结合的模式,利用热管良好的导热性质,提出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板冷却方案,从而有效解决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的不稳定性,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利用吸收的余热提供了生活热水,减少了火电厂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205882339U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20900841.2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R27/00 , H01R13/514 , H01R35/00 , H01R13/717 , H01R24/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功能插线板,包括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座体和连接插头;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座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插头实现可拆卸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座体通过所述连接插头实现电连接(即通电连接);每个座体均充当单独一个插线板单元,多个相互连接的座体充当一个整体的插线板;每个座体具有六个周面和两个侧面;两个所述侧面分别设置有插线柱和环形插槽;六个所述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三孔插口、一个抽屉式插头和一个旋转式插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多功能插线板,具有模块化、可旋转、多功能等诸多的技术优势,同时其还克服传统插线板的技术缺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