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一种吸附全氟化合物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2378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639721.7

    申请日:2014-1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涉及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选择性识别全氟化合物的高吸附容量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吸附剂识别机制单一或选择性不理想的问题。其特征在于:以亲水基团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为基底,“一步法”合成由全氟辛基和胺基功能化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易于操作。材料对全氟化合物的识别基于氟氟相互作用和静电吸引,显著提高了其对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吸附容量;制备得到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表面吸附赋予了材料快速的吸附动力特征,加之材料良好的磁响应性,必将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领域表

    磁响应性极高吸附容量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5279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111232.6

    申请日:2010-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磁响应性和极高吸附容量的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它是以溶菌酶为模板分子,在适合的功能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和其表面包被了SiO2并进行了巯基和丙烯酰氧基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模板聚合反应,在洗去模板分子后即得到具有磁响应性和极高吸附容量的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具有吸附容量高、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特异性吸附强、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高、可反复回收利用等特点。

    一种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3471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0011011.3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容量吸附四溴双酚A的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磁性复合材料,由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包硅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构成,它是在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时加入碳纳米管和包硅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而制成的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磁性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在常温实施,只需一步操作,简便快捷,容易操作。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以碳管为刚性结构,增加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刚性,且碳管本身对四溴双酚A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容量,能实现对环境样品中的四溴双酚A高容量去除与快速分离。

    一种吸附全氟化合物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237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39721.7

    申请日:2014-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23 B01J20/28009 B01J20/3204 B01J2220/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涉及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选择性识别全氟化合物的高吸附容量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吸附剂识别机制单一或选择性不理想的问题。其特征在于:以亲水基团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为基底,“一步法”合成由全氟辛基和胺基功能化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易于操作。材料对全氟化合物的识别基于氟氟相互作用和静电吸引,显著提高了其对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吸附容量;制备得到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表面吸附赋予了材料快速的吸附动力特征,加之材料良好的磁响应性,必将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磁响应性极高吸附容量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5279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111232.6

    申请日:2010-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磁响应性和极高吸附容量的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它是以溶菌酶为模板分子,在适合的功能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和其表面包被了SiO2并进行了巯基和丙烯酰氧基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模板聚合反应,在洗去模板分子后即得到具有磁响应性和极高吸附容量的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溶菌酶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具有吸附容量高、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特异性吸附强、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高、可反复回收利用等特点。

    水体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480C

    公开(公告)日:2005-01-19

    申请号:CN02147823.6

    申请日:2002-12-12

    Abstract: 水体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属于利用化学和光学手段测量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方法,目的是克服已有各种测量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的COD分析方法,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水体COD的实时监测。本发明包括下述步骤:(1)对COD为确定值的标液进行铬法消解,将其pH值调节到2.5-5.5之间,(2)向反应室中加入鲁米诺和H2O2溶液,再加入消解液,(3)利用光电二极管或三极管检测混合液发光强度,(4)对不同COD值的标液重复上述(1)-(3)步骤,建立发光强度-COD关系曲线,(5)对被测水样按照同条件重复上述(1)-(3)步骤,所测发光强度依照(4)所述关系曲线推算出COD值。

    水体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19117A

    公开(公告)日:2003-05-21

    申请号:CN02147823.6

    申请日:2002-12-12

    Abstract: 水体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属于利用化学和光学手段测量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方法,目的是克服已有各种测量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的COD分析方法,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水体COD的实时监测。本发明包括下述步骤:(1)对COD为确定值的标液进行铬法消解,将其pH值调节到2.5-5.5之间,(2)向反应室中加入鲁米诺和H2O2溶液,再加入消解液,(3)利用光电二极管或三极管检测混合液发光强度,(4)对不同COD值的标液重复上述(1)-(3)步骤,建立发光强度-COD关系曲线,(5)对被测水样按照同条件重复上述(1)-(3)步骤,所测发光强度依照(4)所述关系曲线推算出COD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