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1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37562.2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性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属于直线同步电机领域,包括初级、次级以及初级和次级之间形成的两个气隙;初级包括初级铁芯、初级电枢绕组、励磁铁芯、永磁体,次级包括次级背轭铁芯和铁芯齿极阵列,铁芯齿极阵列分为两组,同组中相邻的两个铁芯齿间距为τ,τ为极距,两组的铁芯齿交错设置,错开的间距为τ,电角度相差180度。本发明的电枢绕组集中绕制在初级铁芯上,永磁体设置于初级铁芯的左右两端,次级结构简单,涡流损耗小、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可实现自悬浮,无机械接触,适合较大气隙的场合,如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使得对轨道的要求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90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37558.6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K41/03 , H02K41/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性极混合励磁直线同步电机,包括初级、次级以及初级和次级之间形成的两个气隙;初级包括初级铁芯、初级电枢绕组、励磁铁芯、环形励磁绕组、永磁体,次级包括次级背轭铁芯和铁芯齿极阵列,铁芯齿极阵列分为四组,同组中相邻的两个铁芯齿间距为τ,τ为极距,两组的铁芯齿交错设置,错开的间距为τ,电角度相差180度。本发明次级结构简单,涡流损耗小、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可实现自悬浮,无机械接触,混合励磁的结构使得气隙磁场强、灵活可变,推力大且调节方便,控制系统也容易实现,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即可保证气隙长度,适合较大气隙的场合,如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使得对轨道的要求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88447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14653.1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IPC: H02K41/03 , H02K41/035 , H02K1/06 , H02K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性极电励磁直线同步电机,包括初级、次级以及初级和次级之间形成的两个气隙;初级包括初级铁芯、初级电枢绕组、励磁铁芯、环形励磁绕组,次级包括次级背轭铁芯和铁芯齿极阵列,铁芯齿极阵列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次级背轭铁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对应于左侧和右侧的初级铁芯,同组中相邻的两个铁芯齿间距为τ,两组的铁芯齿交错设置,错开的间距为τ,电角度相差180度。本发明提出的电枢绕组和环形励磁绕组均集中在初级上,次级结构简单,涡流损耗小、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可实现自悬浮,无机械接触,通过微调励磁电流即可保证气隙长度,适合较大气隙的场合,如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使得对轨道的要求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5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8579.4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IPC: H02K7/09 , H02K1/22 , H02K1/2789 , H02K1/279 , H02K1/02 , H02K1/12 , H02K1/27 , H02K1/27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励磁交替极永磁电机与同性极磁轴承一体化结构,包含转轴、定子铁芯、偏置永磁体、电枢绕组、转子铁芯、护套、永磁极、上端盖、下端盖、机壳、上电励磁轴承单元、下电励磁轴承单元、径向同极性磁轴承单元;本发明提高储能密度;大大节省永磁材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得到理想对称的气隙磁密波形;减小系统空载损耗,提高效率;减小轴向、径向励磁电流,减小损耗;实现控制分别独立。
-
公开(公告)号:CN118232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094721.7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刷双馈直流发电机的串联功率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一个或多个无刷双馈电机串联功率协调控制系统,无刷双馈电机串联功率协调控制系统串联于公共直流母线上,包括连接于无刷双馈电机CW侧的串联功率协调模块、输出功率控制模块、CW电流控制模块和SVPWM发生器,无刷双馈电机串联功率协调控制系统的PW侧与三相不控整流桥相连,CW侧与机侧变流器相连,用于控制对应无刷双馈电机的输出直流功率,采用CW电流前馈补偿的方式进行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本发明可使无刷双馈直流发电系统在串联情况下实现稳定的功率协调控制,提高了系统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40252.0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替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上下两段转子铁芯及设置在转子铁芯外侧的两段定子铁芯,励磁绕组设置于两段转子铁芯之间,两段转子铁芯上均等间距设置有M个一型永磁槽,两段转子铁芯的一型永磁槽交错设置,第一转子铁芯的一型永磁槽内嵌设有上侧永磁块,第二转子铁芯的一型永磁槽内嵌设有下侧永磁块,上侧永磁块与下侧永磁块的充磁方向相反。本电机减小了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制动转矩,从而降低了电机设计成本,提高了电机起动能力,减小了电机起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0872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35182.0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刷双馈电机功率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属于驱动装备技术领域,包括:根据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获取各绕组所对应的故障特征频率;获取故障相的信号;对故障相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分解,获得电流信号的电流基波含量;对故障相的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根据故障特征频率所处的细节信号层提取细节信号,并再次进行傅里叶变换提取故障特征信号,获得故障特征信号的谐波含量;当功率绕组的电流基波含量增大,且经离散小波变换得到的信号谐波含量增大,则判定功率绕组发生匝间短路故障。该方法在不加额外传感器的前提下利用控制绕组侧的变流器信号对无刷双馈电机功率绕组的匝间短路故障进行诊断,有效应对该类电机由于电压较高引起的绕组绝缘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90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137558.6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K41/03 , H02K41/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性极混合励磁直线同步电机,包括初级、次级以及初级和次级之间形成的两个气隙;初级包括初级铁芯、初级电枢绕组、励磁铁芯、环形励磁绕组、永磁体,次级包括次级背轭铁芯和铁芯齿极阵列,铁芯齿极阵列分为四组,同组中相邻的两个铁芯齿间距为τ,τ为极距,两组的铁芯齿交错设置,错开的间距为τ,电角度相差180度。本发明次级结构简单,涡流损耗小、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可实现自悬浮,无机械接触,混合励磁的结构使得气隙磁场强、灵活可变,推力大且调节方便,控制系统也容易实现,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即可保证气隙长度,适合较大气隙的场合,如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使得对轨道的要求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88447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714653.1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IPC: H02K41/03 , H02K41/035 , H02K1/06 , H02K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性极电励磁直线同步电机,包括初级、次级以及初级和次级之间形成的两个气隙;初级包括初级铁芯、初级电枢绕组、励磁铁芯、环形励磁绕组,次级包括次级背轭铁芯和铁芯齿极阵列,铁芯齿极阵列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次级背轭铁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对应于左侧和右侧的初级铁芯,同组中相邻的两个铁芯齿间距为τ,两组的铁芯齿交错设置,错开的间距为τ,电角度相差180度。本发明提出的电枢绕组和环形励磁绕组均集中在初级上,次级结构简单,涡流损耗小、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可实现自悬浮,无机械接触,通过微调励磁电流即可保证气隙长度,适合较大气隙的场合,如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使得对轨道的要求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1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1137562.2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性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属于直线同步电机领域,包括初级、次级以及初级和次级之间形成的两个气隙;初级包括初级铁芯、初级电枢绕组、励磁铁芯、永磁体,次级包括次级背轭铁芯和铁芯齿极阵列,铁芯齿极阵列分为两组,同组中相邻的两个铁芯齿间距为τ,τ为极距,两组的铁芯齿交错设置,错开的间距为τ,电角度相差180度。本发明的电枢绕组集中绕制在初级铁芯上,永磁体设置于初级铁芯的左右两端,次级结构简单,涡流损耗小、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可实现自悬浮,无机械接触,适合较大气隙的场合,如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使得对轨道的要求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