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timeout基因鉴定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2561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811503647.0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timeout基因鉴定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的方法,包括:提取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总RNA,根据目标基因timeout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timeout扩增片段,测序;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记录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目标基因timeout在二化螟寄主种群中有7个SNP位点,其中7个SNP位点分别位于109bp、121bp、128bp、196bp、214bp、269bp、293bp处。该方法能对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进行快速准确分类和鉴定,克服了依靠形态特征鉴定的困难,可用于二化螟虫源性质分析。

    一种基于timeout基因鉴定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256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03647.0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timeout基因鉴定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的方法,包括:提取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总RNA,根据目标基因timeout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timeout扩增片段,测序;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记录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目标基因timeout在二化螟寄主种群中有7个SNP位点,其中7个SNP位点分别位于109bp、121bp、128bp、196bp、214bp、269bp、293bp处。该方法能对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进行快速准确分类和鉴定,克服了依靠形态特征鉴定的困难,可用于二化螟虫源性质分析。

    一种基于激光杀虫的集排虫装置及排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02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590672.6

    申请日:2024-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杀虫的集排虫装置,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顶部的进虫管道、水平转动布置于箱体底部的底盒和固定于箱体外壁的激光杀虫组件,激光杀虫组件包括激光发生装置、反射镜、折射镜和双目摄像头,双目摄像头的镜头位于箱体内,激光发生装置的激光经过反射镜和折射镜,反射镜成45°倾角布置,反射镜竖直转动设置,折射镜水平转动设置。产生了提高激光作用的范围、杀虫效率和使用寿命,并实现自动排虫的效果。

    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092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711106501.8

    申请日:2017-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养殖室内按照每立方米2000‑8000对的比例投放黑水虻成虫;(2)待成虫羽化后,白天在养殖室内用绿光和黄光混合光源进行补光,距离光源40‑60cm处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320μmol.m‑2.s‑1,补光时间2‑5天。由于黑水虻成虫对绿光和黄光具有极强的偏好性,在这两种颜色光的照射下黑水虻成虫极为活跃,不停的飞舞,通过使用绿光和黄光混合光源进行补光可以促进黑水虻成虫交配产卵并提高受精卵块的比例;另外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养殖室内的饲养密度,进一步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提高黑水虻雌虫产卵比例和受精卵块比例。

    一种害虫的收集处理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2490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36630.7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害虫的收集处理装置,本发明采用激光加热封口配合激光切割的方案,可对收集害虫进行无害处理;当害虫进入收集箱后,用可自行控制大小的塑料袋进行害虫的收集;收集结束后激光沿熔接板水平移动使其均匀受热;待两个熔接板上升到塑料袋待封口的位置时驱动两侧熔接板向中心夹住塑料袋实现热压封口操作;塑料袋封好口后,移动激光头对准塑料袋封口中线,发射激光的同时水平移动实施切割动作,分离装有害虫的塑料袋落入到处理箱的处理桶中,进行人工倾倒垃圾袋或者激光密闭处理;切割后的塑料袋仍保持封口状态,便可进行新一轮收集处理。

    集虫倒虫装置、集虫倒虫方法及捕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141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28932.8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虫倒虫装置、集虫倒虫方法及捕虫系统,属于农业器械领域。集虫倒虫装置通过在圆柱形收集腔内设置可旋转的旋转隔板,将圆柱形收集腔分为集虫区、封闭闷虫区和倒虫区三个区域,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三区相互隔离的状态,并且利用电容变化确认封闭闷虫区内害虫是否全部死亡,从而可有效避免害虫边收集边从倒虫口逃逸的现象,也可避免已经收集的活虫从倒虫口逃逸以及由于倒虫口关闭不准确、不及时而造成的活虫从倒虫口逃逸,大幅降低了害虫逃逸率,提高了集虫效率,增强了害虫防治效果。另外,整套集虫倒虫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实现了集虫倒虫装置的自动化高效稳定运行,可在无活虫逃逸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集虫、倒虫,作业效率高。

    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092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106501.8

    申请日:2017-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养殖室内按照每立方米2000-8000对的比例投放黑水虻成虫;(2)待成虫羽化后,白天在养殖室内用绿光和黄光混合光源进行补光,距离光源40-60cm处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320μmol.m-2.s-1,补光时间2-5天。由于黑水虻成虫对绿光和黄光具有极强的偏好性,在这两种颜色光的照射下黑水虻成虫极为活跃,不停的飞舞,通过使用绿光和黄光混合光源进行补光可以促进黑水虻成虫交配产卵并提高受精卵块的比例;另外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养殖室内的饲养密度,进一步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提高黑水虻雌虫产卵比例和受精卵块比例。

    一种用于小猿叶虫防控的阻隔件以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606774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2271625.9

    申请日:2023-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小猿叶虫防控的阻隔件以及装置,属于虫害治理技术领域;其包括阻隔管体,所述阻隔管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阻隔管体的内腔连通的陷虫开口;所述阻隔管体底部形成容纳积水的集水空间,所述阻隔管体的侧部设有用于排出多余积水的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与所述阻隔管体的内腔底部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陷虫开口可以阻断成年小猿叶虫的行进路线,保护十字花科植物不受小猿叶虫的侵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