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594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5607.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预燃室排放冷却通道流量分布均匀性的结构,包括第一集液腔、第二集液腔、节流孔、径向孔。预燃室排放冷却身部的外壁上设计有环形的第一集液腔和第二集液腔。在集合器腔和第一集液腔之间的外壁上均布若干节流孔,在第一集液腔和第二集液腔之间的外壁上均布若干径向孔,每个径向孔正对内壁的一条冷却通道的入口。本发明在排放冷却身部外壁上设置径向孔、节流孔和双集液腔结构,通过调整径向孔与节流孔的相对位置,使冷却剂能够快速均匀充满集液腔,并均匀分配到各冷却通道中,从而提高冷却剂流量分布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03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96373.2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nventor: 韩长霖 , 孔维鹏 , 田原 , 王晓丽 , 刘倩 , 杨进慧 , 刘红珍 , 张晋博 , 张亚 , 郭洪坤 , 杨婷 , 宫绍天 , 王希杰 , 吴有亮 , 李泳江 , 石珊珊 , 崔壮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用分级起动热试系统及方法,属于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该系统不改变点火器起动能量,取消了试车系统中电控调节阀的使用,代之以装有汽蚀管、音速喷嘴或孔板等调节元件和截止阀的并联管路,提高了试验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使用同款点火器的情况下能够适应不同的试车工况,并联管路的使用减少了泄出起动过程中推进剂的浪费,提高了对于小容量储箱试验台的工作适应性。本发明使发动机能够可靠稳定点火起动,在偏离额定工况的状态下顺利完成热试车。
-
公开(公告)号:CN117365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75095.3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nventor: 韩长霖 , 孔维鹏 , 田原 , 王晓丽 , 刘倩 , 潘亮 , 刘红珍 , 张晋博 , 张亚 , 郭洪坤 , 杨婷 , 宫绍天 , 杨进慧 , 吴有亮 , 李泳江 , 王希杰 , 郑大勇 , 金志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均匀掺混可靠燃烧的燃气发生器,包括集合器、加厚一底、均流二底、大缩进喷嘴单元、入口顶盖、身部和整流栅;大缩进喷嘴单元均匀安装到均流二底中,加厚一底安装在均流二底的一端端口内;入口顶盖与均流二底另一端端口连接,形成燃气发生器头部;均流二底安装有加厚一底的一端与身部一端连接,身部另一端与整流栅连接;集合器套在燃气发生器头部和身部外部,形成燃气发生器。本发明适用于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促进推进剂掺混均匀,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烧蚀风险,增强工作适应性和燃烧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13557.0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64
Abstract: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整体式低流阻冷却夹套,包括燃气接触的热壁、与外界及冷却剂接触的冷壁,以及冷热壁之间的肋条;肋条及冷热壁之间为供冷却剂流动的冷却通道;冷却夹套为整体成型的单一零件;冷却通道进口采用近似直角的结构,进口孔自然成型。本发明整体式冷却夹套结构,采用整体式通道结构,可以避免传统制造方式中的内外壁连接异常等问题,提高通道结构的可靠性,同时缩短生产周期。本发明可采用增材制造方式整体成型,在对变肋宽处设置倒圆角,从而避免了通道的突扩突缩,降低了局部流阻。本发明将进口设计为近似直角的结构(留有较小的圆角),减小局部壁厚,使得换热效果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42700.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防护增强型3D打印喷管延伸段,包括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和底座,喷管基体、进口集合器盖、出口集合器盖、底座分别通过3D打印成型。本发明内外壁及部分进、出口集合器采用一体化成型,利用3D打印优势冷却通道进出口区域采用埋入式设计,冷却通道肋直接延伸到端面,冷却通道进口更靠近小端端面,冷却通道出口更靠近大端端面,延伸到端面的肋充分保证了端面的结构强度,冷却通道进出口与端面的距离可以减小到1mm以内,使得冷却剂流经喷管延伸段端面尖角的区域,对该区域进行较为充分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317539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50225.7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6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包括:顶盖(1)、集合器环(2)、中底(3)、多孔面板(8)、喷嘴(9);膜冷却导流孔(4)的小端与斜孔(13)的侧壁连通,中底(3)另一端端面与顶盖(1)连接;集合器环(2)为U形截面的回转体,集合器环(2)的一端与顶盖(1)连接,另一端与中底(3)的外表面连接,使集合器环(2)内部与顶盖(1)和中底(3)的外表面形成集合器腔(12);工作过程中,冷却剂首先进入集合器腔(12),流过斜孔(13),经过膜冷却导流孔(4)进入膜冷却集合腔(5),经过直流槽(6)喷出喷住器结构,射向身部7内壁,形成贴壁冷却膜,对身部(7)内壁进行冷却保护。降低推力室内壁温度,提高推力室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3865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74566.1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nventor: 韩长霖 , 孔维鹏 , 田原 , 王晓丽 , 刘倩 , 潘亮 , 刘红珍 , 张晋博 , 张亚 , 郭洪坤 , 杨婷 , 宫绍天 , 王希杰 , 吴有亮 , 李泳江 , 石珊珊 , 崔壮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承压均流掺混的集合器和燃烧装置,该集合器将入口法兰与集合器壳体作为整体一体化加工生产,充分发挥增材制造的加工工艺优势,同时采用大圆角渐变式变径入口法兰设计,大幅提高了集合器内部流场的流动均匀性;在入口法兰与集合器身部位置设置加强筋结构,并在加强筋过渡位置采用大圆角过渡边,大幅提高了产品的承压性能;该集合器采用一种酒桶形结构,减少了推进剂腔体容积,降低了入口法兰方向的长度,便于发动机的结构布置;内部采用多排均流孔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集合器内流体流动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66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357266.8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高效稳定喷注器,包括一底(1)、二底(2)、主喷嘴组件(3)、隔板喷嘴组件(4);一底(1)、二底(2)之间构成燃料腔,二底(2)与外部壳体构成氧化剂腔;隔板喷嘴组件(4)绕一底(1)的中心轴分布一圈,在一圈隔板喷嘴组件(4)的外侧的周向均匀分布若干列沿径向排布的隔板喷嘴组件(4),隔板喷嘴组件(4)的端部从一底(1)表面伸出,主喷嘴组件(3)均匀分布在一底(1)的其余区域。本发明在保证高燃烧效率以及燃烧室壁面安全可靠的同时,有效抑制燃烧不稳定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34200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69805.7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复合冷却的长寿命推力室,属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热防护领域。头部组件和身部组件通过对接焊缝和连接环进行连接。身部组件主要采用再生冷却方式进行热防护。头部组件包括顶盖、中底、一底、氧化剂主喷嘴、燃料主喷嘴、氧化剂边区喷嘴和燃料边区喷嘴。顶盖和中底之间为氧化剂腔,中底和一底之间为燃料腔。大部分冷却剂进入燃料腔中,另有1%~3%的冷却剂经过头部组件与身部组件对接处的气膜冷却结构对推力室内壁进行膜冷却。本发明以再生冷却为主,边区冷却和气膜冷却等多种冷却方式为辅,同时设置厚度变化的镀镍层,形成复合冷却结构,可在内壁表面建立贴壁流动的低温隔热气膜,并在近壁的边缘区域形成低混合比近壁层,提高推力室寿命和重复使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498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272090.X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G01N31/12
Abstract: 一种用于淬熄试验的等压燃烧装置,包括壳体、稳压腔、主燃烧腔、副燃烧腔等;壳体端部沿周向均匀分布若干副燃烧腔,壳体内设置主燃烧腔、稳压腔;主燃烧腔侧壁设置进气孔,主燃烧腔与各副燃烧腔连通,主燃烧腔与副燃烧腔之间为淬熄通道;主燃烧腔与稳压腔之间用膜片隔开;主燃烧腔和副燃烧腔内预先充入均匀混合的可燃气体,稳压腔内为氮气,主燃烧腔、副燃烧腔、稳压腔内初始压力相同;每个副燃烧腔的侧壁装有热电偶,副燃烧腔末端安装光学玻璃窗。本发明的装置用于在恒定燃烧压力环境中进行淬熄试验,能够实现0~10MPa的等压燃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