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75254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303741.7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牛顿流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属于导热系数测量的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搭建非牛顿流体导热系数测量平台;建立所述非牛顿流体的导热系数模型;配制所述非牛顿流体;采用搭建的测量平台对配制的所述非牛顿流体进行测量获得实验数据;将所述实验数据代入所述导热系数模型,进行导热系数的计算。本发明在导热系数测量计算过程中将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动中产生的粘性耗散热量加以考虑,使得非牛顿流体在不同剪切速率不同温度下测量计算出的导热系数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305676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28352.7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A61B1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断开式外导体结构的微波消融天线,属于微波消融技术领域。该消融天线包括消融针杆和同轴电缆,消融针杆尖端为锥状,消融针杆内包括金属套筒、内导体、介质层一、介质层二、外导体和绝缘介质层;同轴电缆分为前中后三段,前段内导体与同轴电缆头部焊接,中段外侧套有金属套筒,后段内部为由金属圆柱构成的内导体,内导体的外侧依次覆盖介质层二、外导体、绝缘介质层和金属套筒,金属套筒前端留有空气层,金属套筒和内导体之间设置介质层一。该消融天线无需水冷,直径更小,对人体的损伤更低;结构简单,在保持低S11参数的情况下,加工难度低,此外,后向辐射较小,消融区域形状能够方便的在球形与椭球形之间进行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43056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228352.7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A61B1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断开式外导体结构的微波消融天线,属于微波消融技术领域。该消融天线包括消融针杆和同轴电缆,消融针杆尖端为锥状,消融针杆内包括金属套筒、内导体、介质层一、介质层二、外导体和绝缘介质层;同轴电缆分为前中后三段,前段内导体与同轴电缆头部焊接,中段外侧套有金属套筒,后段内部为由金属圆柱构成的内导体,内导体的外侧依次覆盖介质层二、外导体、绝缘介质层和金属套筒,金属套筒前端留有空气层,金属套筒和内导体之间设置介质层一。该消融天线无需水冷,直径更小,对人体的损伤更低;结构简单,在保持低S11参数的情况下,加工难度低,此外,后向辐射较小,消融区域形状能够方便的在球形与椭球形之间进行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0595431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580315.7
申请日:2016-07-21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隔热材料热导率现场精确测试的装置及方法,属于节能隔热材料热特性测试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自适应型热响应探测器、电信号采集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采用该装置对节能隔热材料进行现场测量,获得被测样品的基波电压(V1ω)y和三次谐波电压(V3ω)y;采用使用前已标定好的热响应测温单元电阻温度系数β、核心带长度l、基底热导率ks及被测样品的基波电压(V1ω)y和三次谐波电压(V3ω)y计算被测样品的热导率。该装置及方法能够克服原实验系统信号的稳定度不高、测量阻值精度不高、差分信号不良等缺陷,保证了隔热材料热导率的现场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31080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282986.4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01D1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亲油疏水铁磁颗粒的磁控可循环油水分离装置,属于油水分离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进水进料系统、吸附分离系统、脱附分离系统、排水排油系统,其中进水进料系统包括入水口、进料口、舵机,吸附分离系统包括磁铁、吸附分离圆盘,脱附分离系统包括脱附分离槽、滤网,排水排油系统包括中槽、出水口、出油口;入水口、舵机、进料口位于该装置一侧并从外至内依次排列,舵机位于进料口底部,吸附分离系统、脱附分离系统、排水排油系统位于装置另一侧并按照从上至下顺序依次排列。该装置能实现油水的快速分离、转移并能连续操作,工作处理量较传统吸油材料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09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133166.1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B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流化床还原磁化处理赤泥制备铁精粉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循环流化床工艺对烘干并预热后的赤泥粉进行磁化还原焙烧,还原焙烧后的废气进入燃烧室燃烧,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经多级旋风预热器预热赤泥粉,另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兑入煤气发生炉煤气,调整煤气成分后进入循环流化床,通入流化床的混合煤气将赤泥中90%以上的Fe2O3还原至Fe3O4,离开流化床后的还原磁化赤泥进入冷却机冷却,冷却介质采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还原后的赤泥冷却后将其进行磁选分离,可获得品位61%~65%的铁精矿。本发明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铁精粉,铁元素的回收率大于90%,降低焙烧过程能耗,此外还保护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09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33166.1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B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流化床还原磁化处理赤泥制备铁精粉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循环流化床工艺对烘干并预热后的赤泥粉进行磁化还原焙烧,还原焙烧后的废气进入燃烧室燃烧,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经多级旋风预热器预热赤泥粉,另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兑入煤气发生炉煤气,调整煤气成分后进入循环流化床,通入流化床的混合煤气将赤泥中90%以上的Fe2O3还原至Fe3O4,离开流化床后的还原磁化赤泥进入冷却机冷却,冷却介质采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还原后的赤泥冷却后将其进行磁选分离,可获得品位61%~65%的铁精矿。本发明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铁精粉,铁元素的回收率大于90%,降低焙烧过程能耗,此外还保护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76300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83878.3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5/20 , G16C20/3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非牛顿流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搭建非牛顿流体导热系数测量平台;建立非牛顿流体的导热系数模型,在所述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考虑测量平台的环形间隙中传递的粘性耗散热在径向上的变化;配制所述非牛顿流体;采用所述测量平台对所述非牛顿流体进行导热系数测量获得实验数据;将所述实验数据代入所述导热系数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改进的非牛顿流体导热系数。本发明对现有的非牛顿流体导热系数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导热系数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考虑了同轴圆筒环形间隙中传递的粘性耗散热在径向上的变化,使得导热系数的测量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22942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91832.3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结合胶原的多肽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多肽纳米材料具有式Ⅰ的结构; ,式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肽纳米材料和胶原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可以在胶原处形成空间位阻,从而抑制血小板粘附在胶原上,这种多肽纳米材料可抑制75%的血小板粘附在胶原上。(56)对比文件Man-Di Wang等.In Situ Self-Assemblyof Bispecific Peptide for CancerImmunotherapy《.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22,第61卷(第10期),文献号:202113649(第1-7页) .Sandra Posch等.Interaction of vonWillebrand factor domains with collageninvestigated by single molecule forcespectroscopy《.JOURNAL OF CHEMICALPHYSICS》.2018,第148卷(第12期),文献号:123310(第1-7页).Ton Lisman等.A single high-affinitybinding site for von Willebrand factor incollagen III, identified using synthetictriple-helical peptides《.Blood》.2006,第108卷(第12期),第3753-3756页.
-
公开(公告)号:CN112666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403777.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动态变化的测量方法,属于材料热物性测量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直角坐标系中特定形式热干扰作用下被测样品的一维传热模型;采用显热容法、全隐式有限差分离散格式离散方程法和追赶法获得复合相变材料内的温度变化在时域中的数值解;通过灵敏度计算,分析热导率随液相率变化的相关参数a、b、c、d的灵敏度系数的线性相关性以及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建立实验测量系统,实时采集温度的瞬态响应数据;采用开发的多参数同时估计方法,同时确定被测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随液相率变化的相关参数a、b、c、d。本发明实施方便、步骤简单、测量快速,能够通过一次测量获得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随液相率变化关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