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66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28174.X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5B15/02 , F25B27/02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工质对及其应用,所述低温工质对包括吸收剂和和制冷剂,所述吸收剂用于吸收所述制冷剂,并放热,所述制冷剂用于吸热并蒸发,所述吸收剂包括有机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或者为复合吸收剂;所述制冷剂为HFO‑1233zd(Z)或包含该成分的复合制冷剂。本发明采用低温工质对除用于对燃料电池低温余热利用以外,还用于其他基于吸收式制冷或制热原理的低品位余热(建材、冶金、食品加工,化工)利用技术,如利用吸收式技术回收工业低温余热进行制冷或制热、太阳能吸收式制热或制冷。
-
公开(公告)号:CN118127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88445.3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绿氢还原铁负碳冶炼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氢气竖炉、生物质气化反应器、高温除尘净化器和气体处理部件。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工艺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生物质气化制氢用于氢气竖炉直接炼铁,结合利用二氧化碳吸附捕集与化学链燃烧工艺,不仅可以实现整个氢气竖炉直接炼铁工艺负碳排放,而且生物质气化可以直接利用氢气竖炉的尾气,极大地降低氢气竖炉直接炼铁工艺的能耗;相较于传统燃烧方法,通过化学链燃烧后的燃烧反应器尾气经过冷凝后即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氢气竖炉产生的尾气可直接用于生物质气化,可最大限度利用氢气竖炉尾气中的H2O蒸汽与余热;该工艺流程理论上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完全捕集。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01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922216.8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工艺氮氢保护气尾气中氢的纯化及回收方法及系统,属于冷轧工艺保护气回收技术领域,能够实现低浓度H2的纯化及回收,避免能源的浪费;该方法内容包括:使氮氢保护气尾气与铁基载氧体球团矿进行还原反应,生成还原态球团矿和水蒸气,并将包括氮气在内的气态物排出;输入高温水蒸气,使其与所述还原态球团矿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所述铁基载氧体球团矿和氢气;对氧化反应后得到的气态物进行冷却和气水分离,得到液态水和纯氢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冷轧工艺氮氢保护气尾气中氢的纯化及回收的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045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20099.0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低温吸收式制冷‑储能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应用,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能够有效回收燃料电池产生的余热,根据需求提供冷热量,并能够对回收的余热进行储能再将其应用在燃料电池冷启动;该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生余热流体;发生器,用于实现吸收剂溶液与余热流体的换热使余热得以释放;换热过程中将吸收剂稀溶液转化为吸收剂浓溶液和制冷剂蒸汽;冷凝器,用于对生成的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凝;蒸发器,用于利用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蒸发制冷,并再次得到制冷剂蒸汽;吸收器,用于接收吸收剂浓溶液和制冷剂蒸汽并使两者接触反应,释放热量并得到吸收剂稀溶液;释放的热量用于燃料电池冷启动和/或环境制热。
-
公开(公告)号:CN11400147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02533.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耦合多级发生的吸收式热化学储能循环系统,涉及吸收式储能技术领域,采用压缩机进行驱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效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该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实现吸收式热化学储能循环的多级发生循环结构以及用于驱动的多级压缩设备;多级压缩设备与多级发生循环结构中的多级发生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一级压缩设备均设置在对应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入端,具体为:一级压缩设备的输入端与蒸发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出端连接,一级压缩设备的输出端与一级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入端连接;二级压缩设备的输入端与一级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出端连接,二级压缩设备的输出端与二级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入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0014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1402533.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耦合多级发生的吸收式热化学储能循环系统,涉及吸收式储能技术领域,采用压缩机进行驱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效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该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实现吸收式热化学储能循环的多级发生循环结构以及用于驱动的多级压缩设备;多级压缩设备与多级发生循环结构中的多级发生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一级压缩设备均设置在对应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入端,具体为:一级压缩设备的输入端与蒸发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出端连接,一级压缩设备的输出端与一级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入端连接;二级压缩设备的输入端与一级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出端连接,二级压缩设备的输出端与二级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入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281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87437.1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电‑气‑储系统及工作方法,系统包括:数据中心、电网、吸收式热泵、储氢罐、储能部件、释能部件;电网同时连接数据中心、储能部件和释能部件,用于提供电力;储能部件和释能部件同时连接储氢罐和吸收式热泵,储存氢气或释放电力;吸收式热泵还同时电连接所述数据中心,用于对所述数据中心制冷或制热。本发明充分利用电解槽、压缩机和燃料电池的余热,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和制冷,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热能浪费;将多余的光电和风电以氢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减少弃光和弃风,同时将谷电储存至峰电时期释放可降低电网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8263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15229.8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峰电站的高效能源系统及工作方法,系统包括:电网、电解槽、固态储氢罐、吸收式热泵和燃料电池,电网与电解槽相连,电解槽与固态储氢罐相连,吸收式热泵同时与固态储氢罐相连,吸收式热泵利用电解槽电解水制氢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制冷,制取的冷量用于对固态储氢罐进行降温;燃料电池与固态储氢罐相连。本发明不仅充分利用了制氢和发电过程的余热,还通过制冷增大了储氢密度,大大提高了储能电站的能量利用率。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技术安全、便捷、灵活、可靠、经济性好等优势;充分利用电解槽和燃料电池的余热,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1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64182.4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氢冶金的大规模纯氢制备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及冶金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化学链纯氢的制备并用于冶金,且在此过程中利用冶金煤气实现H2、CO的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该系统包括:两固定床,用于将转炉/焦炉煤气中CO和H2氧化成CO2和H2O混合气或者将通入其中的H2O还原成H2;转炉/焦炉,为固定床供应煤气;生物质气化炉,实现碳与CO2以及H2O的反应得到CO和H2;水蒸气发生器,用于向固定床供应待反应H2O;气液分离器,用于对固定床中反应得到且经冷凝的H2进行处理,分离出富余的水;高炉/氢基竖炉,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用于接收H2进行氢冶金。
-
公开(公告)号:CN1162222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090291.9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酸盐化学反应的储能方法及系统,属于热能储存技术领域,能够利用中低温热源对碳酸氢盐进行分解,气态产物用作吸收式制冷子系统的驱动热源同时对CO2循环利用,有效解决太阳能时空不稳定和周期性工业余热难以高效利用等问题;该方法储能过程:通过热源对碳酸氢盐加热分解成碳酸盐、水蒸气和CO2气体,再将水蒸气和CO2气体作为吸收式制冷子系统的驱动热源;将分离出的CO2气体压缩后在蒸发器中冷却液化,液态CO2流入高压CO2液体储罐中储存;释能过程:对水进行蒸发获得水蒸气;用电子膨胀阀对液态CO2膨胀后进行蒸发制冷;水蒸气和蒸发出来的CO2气体被碳酸盐重新吸收后形成碳酸氢盐并放出热量进行制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