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72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16549.0
申请日:2024-11-27
IPC: G06V20/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岩体结构面不连续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矿山岩体结构面的原始的三维点云数据;对原始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点云处理,获得训练集;构建初始的SoftGroup模型;根据训练集对初始的SoftGroup模型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SoftGroup模型;获取实际的矿山岩体结构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将实际的矿山岩体结构面的三维点云数据,输入训练好的SoftGroup模型中,通过对矿山岩体结构面不连续进行分类,获得矿山岩体结构面的识别结果。采用本发明可提高矿山岩体结构面不连续识别的准确性,通过采用端到端的处理方式,使模型训练能够最大利用任务之间的关联系。
-
公开(公告)号:CN11598082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46840.9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权的元启发式组合模型的岩爆烈度预测方法,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确定岩爆烈度预测的评价指标及岩爆烈度分级;收集岩爆案例,建立岩爆烈度预测样本数据集,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样本;利用三种元启发式优化算法对随机森林(RF)模型中的超参数寻优,建立对应的岩爆烈度预测模型;将训练集和测试集样本分别输入三个岩爆烈度预测模型得到预测岩爆烈度分级,分别计算出三个岩爆烈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根据预测准确率计算出对应岩爆烈度预测模型的权重向量;根据岩爆烈度预测模型的权重向量确定超参数取值,建立基于加权的元启发式组合模型;利用基于加权的元启发式组合模型预测工程案例中待预测的岩爆烈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94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25315.0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盘劈裂试验三维声发射传感器阵列排布固定装置及阵列排布固定方法,属于圆盘劈裂试验领域。本发明圆盘劈裂试验三维声发射传感器阵列排布固定装置包括圆盘试件、夹具Ⅰ、固定架Ⅰ、紧固螺栓Ⅰ、横板Ⅰ、螺母Ⅰ、钢钎Ⅰ、应变片Ⅰ、声发射传感器、T型承压板、弧形卡槽、定位盖、T型承压板Ⅱ、加载缝、水平缝、应变片Ⅱ和钢钎Ⅱ。本发明可解决目前在实验室内进行圆盘劈裂试验三维声发射监测时,传感器空间位置设计布局不灵活、固定位置不精确,试验过程中传感器易脱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06040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183582.X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二氧化碳致裂的深部高应力巷道卸压方法,属于深部矿山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进行布设监测点,然后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包括致裂器的充装和性能检测,进而使用钻孔机在工作面上进行作业,钻致裂孔;将致裂器放入致裂孔中,安放完成后将各排导线分别串联连接,接在启动器上;启动致裂器进行CO2致裂爆破。爆破完毕后由技术人员核查致裂情况,对工作面进行通风。最后回收致裂器、清渣,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相比传统的巷道修护和加固措施,本发明方法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且效率高,大幅降低劳动工作量,减少材料和人员的投入,能够很好的控制高应力、变形严重的巷道。
-
公开(公告)号:CN105781620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266198.7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巷道围岩破裂辅助孔监测的动力灾害预警方法,属于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动力灾害监测及预警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布设辅助孔将动力灾害孕育演化过程中的巷道围岩破裂过程显现于辅助孔周边,通过布设监测孔并将传感器安装于监测孔中的方式减少有效信号衰减与施工噪音干扰,直接监测辅助孔孔壁围岩微破裂状态,对动力灾害进行实时监测。本发明克服了钻屑法(针对煤矿冲击地压预警)操作繁琐、不能实时监测及声发射法有效信号弱、噪音干扰强导致监测结果欠准确的缺陷,提高了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动力灾害监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9773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510673995.2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属于结构修复技术领域。该承压桩包括套管、钢筋笼、注浆管、出浆口、排气管、囊袋和自由段,钢筋笼、注浆管、出浆口、排气管、囊袋和自由段位于套管内部,注浆管和排气管分别位于钢筋笼对边外侧,出浆口位于注浆管下部,囊袋位于承压桩中下部,且包裹在钢筋笼外部,自由段位于承压桩上部。该承压桩通过向囊袋注入混凝土浆液,从而保证注浆浆液在限定的范围内填充和扩散,以增大桩体与土体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桩的承载能力。本方法具有注浆量、注浆范围可控、浆液有效扩散、注浆效果良好、注浆速度易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9402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82193.0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V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8 , G01V2210/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到时差数据库的微地震震源快速定位方法,属于震源定位技术领域。该方法对监测区域建立地质数值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每个网格点可看作特征震源点;结合特征震源点、传感器位置坐标及震源波波速可建立特征震源点到时差数据库;利用波形信息采集系统,对传感器接收到的波形信号提取震源波到达各个传感器的到时时间;计算任意两传感器的到时差,建立震源的到时差矩阵,并与特征震源点到时差数据库进行匹配搜索,可对震源进行实时快速定位。在实际微震监测工程中,事先建立特征震源点到时差数据库,无需对震源进行函数优化迭代求解,因此极大缩减了震源定位所需时间,可有效缩减岩体工程动力灾害预警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05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44829.8
申请日:2016-03-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5/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展翼式锚杆装置,属于岩土工程锚固领域。该装置包括箍紧帽、连接套筒、架台、螺栓、扩展翼、撑翼滑块、杆体、弹簧卡钩、收翼弹簧。箍紧帽内壁设有与连接套筒啮合的螺纹,连接套筒与箍紧帽螺纹配合将架台沿轴向约束在杆体上,扩展翼内侧设有供撑翼滑块运行的滑槽,撑翼滑块内壁设有与杆体啮合的螺纹,扩展翼上有穿孔。本发明通过安装一个或多个该扩展翼式锚杆装置,使扩展翼张开增加锚杆与孔内灌浆体和岩土体之间的侧阻力,从而提高锚杆对软及中硬强度岩土体的支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425155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251282.9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空区上覆岩体浅层加固方法,以及该方法中所使用的专用工具。本加固方法的实施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1成孔,即施工时在采空区上方地表按2~3m的间距钻孔,所述钻孔垂直向下;1.2向每个钻孔中插入两根或多根并列焊接的螺纹钢,露出地表10~15cm;1.3将注浆管插入钻孔中,进行压力注浆,形成锚杆桩;1.4地表浇筑混凝土板,单层或多层配筋,锚杆桩露出地表部分与混凝土板中配筋焊接。所述锚杆桩与混凝土板共同形成采空区上覆浅层岩土加固结构。本发明缩短了采空区上伏地基处理的施工周期,节约了施工费用,且混凝土板及注浆技术都较为成熟,在实际施工中易于实现。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它软弱地基处理工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19704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61950.0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积的取值方法,属于岩土工程计算参数研究领域。本发明结合室内岩石、节理力学试验及现场节理地质调查,构建能充分反映节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岩石、节理力学特性的室内试验尺度、现场原位试验尺度和工程尺度等多尺度节理岩体试样,并对其进行虚拟单轴压缩加载,获取应力-应变曲线。最后,作各类节理岩体单轴抗压强度与加载向试样尺寸的关系图并拟合关系曲线。在拟合的关系曲线中,当节理岩体加载向试样尺寸每增加1m,单轴抗压强度的降低量与室内岩石试样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小于0.2%时,即可认为岩体单轴抗压强度不再随尺寸的增大而变化,并已达到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积。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的方法,便于确定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