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致密油藏CO2吞吐选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1534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906835.3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提供一种低渗致密油藏CO2吞吐选井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对照井区中每个的换油率和多个影响因素参数,获取至少一个目标井区中每个的多个影响因素参数;对每个井区的多个影响因素参数中的每一个进行非线性无量纲模糊处理,获取每个影响因素参数消除量纲影响后的量化值;根据每个对照井区的影响因素参数的量化值以及换油率,计算每个影响因素参数的权重;根据每个影响因素参数的权重以及每个对照井区或目标井区的影响因素参数的量化值,计算每个井区的选井决策因子;根据目标井区的选井决策因子与对照井区的选井决策因子的大小关系,判断每个目标井区是否适宜进行CO2吞吐,从而快捷准确地实现低渗致密油藏CO2吞吐选井。

    一种低渗致密油藏CO2吞吐选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153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906835.3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提供一种低渗致密油藏CO2吞吐选井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对照井区中每个的换油率和多个影响因素参数,获取至少一个目标井区中每个的多个影响因素参数;对每个井区的多个影响因素参数中的每一个进行非线性无量纲模糊处理,获取每个影响因素参数消除量纲影响后的量化值;根据每个对照井区的影响因素参数的量化值以及换油率,计算每个影响因素参数的权重;根据每个影响因素参数的权重以及每个对照井区或目标井区的影响因素参数的量化值,计算每个井区的选井决策因子;根据目标井区的选井决策因子与对照井区的选井决策因子的大小关系,判断每个目标井区是否适宜进行CO2吞吐,从而快捷准确地实现低渗致密油藏CO2吞吐选井。

    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簇间距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38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137958.8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簇间距优化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单条裂缝诱导应力场分布模型;然后建立水平井分段单簇压裂诱导应力分布模型;再建立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诱导应力分布模型;最后根据诱导应力差的分布规律进行压裂参数优化和裂缝间距优化。该方法考虑多条裂缝同步扩展时的应力阻隔和应力干扰效应以及有效净压力变化的分段多簇压裂诱导应力计算模型更为符合实际的工况特征,且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优化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指导。

    一种页岩气藏介质结构耦合及缝网形态判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800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10598.4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藏介质结构耦合及缝网形态判识方法,属于石油及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巴西压劈实验对页岩岩心进行压裂试验,并对缝网形态进行分类;其次进行不同裂缝形态的岩心进行页岩基质-裂缝结构与应力敏感性实验测试;再次,根据室内岩心数据求取不同缝网形态的应力敏感常数范围;最后,基于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实验,结合生产实际,绘制缝网形态判识图版。该图版可以应用于实际压裂井,直接通过实时的有效应力和归一化流量判识压裂裂缝形态,对页岩气藏体积压裂实施效果及制定开发工作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建立CO2吞吐效果预测模型的方法以及CO2吞吐效果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9219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66381.9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建立CO2吞吐效果预测模型的方法以及CO2吞吐效果评价方法。所述建立CO2吞吐效果预测模型的方法,首先获取CO2吞吐开发的样本数据集,并将样本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设置神经网络结构并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参数进行初始化,之后训练模型,并通过修改超参数,将模型的损失函数值控制在误差范围内,从而得到训练好的模型。所述CO2吞吐效果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井区CO2吞吐开发的影响因素参数数据集,将目标井区的影响因素参数数据集输入CO2吞吐效果预测模型,预测换油率。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影响因素参数下待CO2吞吐开发的井区的换油率的快速预测。

    一种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见效模式的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3287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975963.7

    申请日:2017-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见效模式的表征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进行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驱油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然后根据不同渗透率岩心条件下的两相渗流特征,将驱替过程划分为两种见效模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关系表达式中的系数,得到可以量化表征两种见效模式的经验公式;最后依据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得到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浓度及注入段塞尺寸对采收率影响实验结果,对其量化表征,得到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阶段提高采收率经验公式。该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的长远规划与年度规划中,也可用于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开发调整措施效果评价。

    一种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见效模式的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3287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710975963.7

    申请日:2017-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见效模式的表征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进行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驱油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然后根据不同渗透率岩心条件下的两相渗流特征,将驱替过程划分为两种见效模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关系表达式中的系数,得到可以量化表征两种见效模式的经验公式;最后依据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得到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浓度及注入段塞尺寸对采收率影响实验结果,对其量化表征,得到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阶段提高采收率经验公式。该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的长远规划与年度规划中,也可用于纳微米颗粒分散体系改善水驱开发调整措施效果评价。

    一种页岩气藏介质结构耦合及缝网形态判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8004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1110598.4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藏介质结构耦合及缝网形态判识方法,属于石油及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巴西压劈实验对页岩岩心进行压裂试验,并对缝网形态进行分类;其次进行不同裂缝形态的岩心进行页岩基质‑裂缝结构与应力敏感性实验测试;再次,根据室内岩心数据求取不同缝网形态的应力敏感常数范围;最后,基于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实验,结合生产实际,绘制缝网形态判识图版。该图版可以应用于实际压裂井,直接通过实时的有效应力和归一化流量判识压裂裂缝形态,对页岩气藏体积压裂实施效果及制定开发工作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