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1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405906.1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属于仿真模拟计算方法领域,包括:构建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对应的RVE单胞模型;获取周期性边界条件,基于线性叠加原理对周期性边界条件进行修正,获得物理一致性边界条件;获取梁结构单胞的平均应变能表达式与修正Hill条件,结合述RVE单胞模型、周期性边界条件、物理一致性边界条件,计算获得等效截面柔度矩阵;基于等效截面柔度矩阵与RVE单胞模型进行编织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力学性能计算。本发明解决大尺寸复杂编织复合材料构件在多尺度仿真模拟过程中结构复杂度过高导致的计算效率低下及采用典型周期性边界条件后由于内部剪力引起的细节处应力应变场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3806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96342.7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测试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测试设备。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待测部件的层间结合强度;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测试设备包括基座、调温部及测试部,其中,调温部安装在基座上,用于安装待测部件,并能够通过与待测部件接触调节待测部件的温度;测试部安装在基座上,并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靠近或远离基座,测试部能够通过向待测部件施加剪切力使待测部件断裂,并能够实时检测剪切力。本申请中配合使用的调温部和测试部能够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待测部件进行充分测试,这一设计有助于对待测部件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待测部件的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93481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805993.X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结构高性能低成本真空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其中一种复合材料结构高性能低成本真空成型装置包括:操作平台;加热部,固接在操作平台上,加热部顶面放置有复合材料制件,加热部用于对复合材料制件进行加热;真空部,覆盖在复合材料制件的顶部;辊压部,位于真空部的上方,用于对真空部内的复合材料制件往复滚压;树脂注入部,与真空部和加热部围成的腔体的中部连通;树脂负压回收组件,与真空部和加热部围成的腔体的边部连通,树脂负压回收组件设有多个,对称分布在加热部的两侧,以及一种复合材料结构高性能低成本真空成型工艺。本发明可以在降低成本同时,提升复合材料成型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6054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19502.8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纤维的预制体变形检测方法,涉及复合材料结构制造与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制备液态金属智能导电纤维纱线,基于制备的纤维纱线编织入预制体中;采集液态金属智能导电纤维纱线电阻变化,进行前期编织测试和力学试验测试,获取纤维纱线变形情况和电信号数据;基于纤维纱线变形情况及电信号数据构建纤维纱线变形和电信号关系模型,将纤维纱线变形和电信号关系模型应用到实际预制体织造过程中,实时获取纤维纱线变形信息。本发明可实时检测预制体织造过程中纱线变形和内部应力情况,有利于与预制体进行质量检测、强度和寿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17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08807.X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磁波雷达隐身技术领域,提供了三面角结构件及其编码表面阵列的排布方法,包括:三面角结构件的三个面中至少一个面为编码面,编码面涂覆有编码表面阵列,编码表面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均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级联结构,级联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介质板和金属片;金属片的尺寸参数根据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确定;其中,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在预设频率范围内,第一编码单元和第二编码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与180°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本申请利于降低三面角结构件的雷达散射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7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12529.4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微波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微波吸收材料,包括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导电纤维1~5份,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3~8份,片层导电材料0.3~0.8份,树脂90~95份;在微波吸收材料中,零维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一维导电纤维和二维片层导电材料构建空间连续的导电网络。本申请微波吸收材料在三种形貌的导电填料的特定组合形式和相互作用,构建了空间连续的导电增强网络,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减少了电磁污染,保护生物健康,减少电子设备干扰。片层导电材料提升了微波吸收材料打印制品的层间结合强度,改善打印件微波吸收制品的机械性能,拓宽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405906.1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属于仿真模拟计算方法领域,包括:构建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对应的RVE单胞模型;获取周期性边界条件,基于线性叠加原理对周期性边界条件进行修正,获得物理一致性边界条件;获取梁结构单胞的平均应变能表达式与修正Hill条件,结合述RVE单胞模型、周期性边界条件、物理一致性边界条件,计算获得等效截面柔度矩阵;基于等效截面柔度矩阵与RVE单胞模型进行编织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力学性能计算。本发明解决大尺寸复杂编织复合材料构件在多尺度仿真模拟过程中结构复杂度过高导致的计算效率低下及采用典型周期性边界条件后由于内部剪力引起的细节处应力应变场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0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69060.8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Q17/00 , G06F30/10 , G06F30/27 , G16C60/00 , G06F111/06 , G06F111/10 , G06N3/006 , G06N3/1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吸波结构和及其设计方法,涉及吸波结构领域,能够使吸波结构具备轻量化特性且强大稳定性,该吸波结构是通过吸波结构设计方法确定的,吸波结构是通过吸波材料一体成型的结构,其吸波材料是由碳纤维和ABS树脂组成,一体成型的结构的吸波材料一致,增强吸波结构的稳定性;波结构包括周期性排列的多个胞元,胞元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多层梯度蜂窝单元,目标多层梯度蜂窝单元的多层梯度从单元边缘的棱角处向单元中心的沟壑处递减,目标多层梯度蜂窝单元的多层梯度蜂窝结构能够有效地调控电磁场的分布,以及,吸波结构将介电损耗型的吸波材料与多层梯度蜂窝结构的结合,提升其吸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45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074032.6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微波吸收超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宽频带微波吸收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宽频带微波吸收超结构包括单胞,所述单胞包括吸波支撑件,所述吸波支撑件包括沿其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吸波支撑件的横截面从所述底端到所述顶端逐渐变小;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底端;微波吸收组件,所述微波吸收组件包括多个片体,各所述片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吸波支撑件的侧面,且多个所述片体环绕所述高度方向分布。本申请能够解决超结构在宽频带内难以获得良好阻抗匹配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81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69137.1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19/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吸波结构和吸波结构的设计方法,涉及吸波结构领域,达到兼顾吸波性能和防护性能,该吸波结构是通过吸波结构的设计方法确定的,吸波结构是通过吸波材料一体成型的结构,其吸波材料是由碳纤维和尼龙组成;一体成型得到的吸波结构,且其整体的吸波材料一致,增强吸波结构的稳定性,提升防护性能,吸波结构包括周期性排列的多个胞元,维持吸波结构的稳定性,胞元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多边龟壳单元,目标多边龟壳单元的厚度从边缘的棱角处向中心的沟壑处逐渐减小,该吸波结构在吸波过程激发的电场在吸波结构的内部形成多层等势面,提升吸波结构的吸波性能和防护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