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2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37187.0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1B32/921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阴/阳离子共插层Ti3C2Tx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阴/阳离子共插层Ti3C2Tx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含氟刻蚀液将Ti3AlC2MAX相刻蚀、超声和离心收集少层Ti3C2Tx水溶液,利用自组装方法,通过多电子共轭大环的有机分子修饰来调节Ti3C2Tx的能带结构,提出突破传统依靠单一类型阳离子(如Li+、Na+、K+、Ca2+、Mg2+等)作为载流子在正/负电极之间,“摇椅式”移动实现充放电储能的限制,发挥电解液中阴/阳离子同时参与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开发新型的阴/阳离子共插层电极材料。因此,制备的阴/阳离子共插层Ti3C2Tx电极材料,突破了320mAh/g的理论比容量(J.Am.Chem.Soc.2012,134,16909),实现了高倍率容量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4764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80680.X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26 , G01N27/04 , G01R19/08 , G01N23/2055 , G01N23/2251 ,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晶面交换电流密度的测量方法,属于电化学测试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采用自主搭建的三电极单颗粒电化学测试系统测量多个微米尺度颗粒的电化学阻抗谱,获取多个单晶颗粒的电流密度;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获取材料晶体结构信息;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单个颗粒任意暴露面的晶面类型;对单晶颗粒进行三维重构获取颗粒几何信息;通过晶体结构信息,暴露面的晶面类型信息和各个暴露面间的夹角信息,标定出所有暴露面的晶面类型;根据多个颗粒所有暴露面的晶面类型、对应暴露面的面积和颗粒的电流密度计算出晶体材料不同晶面的交换电流密度。本发明可用于微米尺度晶体材料晶面交换电流密度的测量,定量化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64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142434.4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Q10/087 , G06Q10/0639 , G06Q10/20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备采购供应链质量问题控制方法及方法,装备采购供应链质量问题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装备采购供应链的层次结构层,其中,所述装备层次结构层包括采购供应供应链质量问题评价指标体系P、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基于所述层次结构层构建判断矩阵,其中,所述判断矩阵包括一级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和二级指标评价判断矩阵,基于所述判断矩阵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所述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装备采购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该装备采购供应链质量问题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装备采购供应链质量问题得不到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9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75511.9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定量化测量层状电极材料层间离子相互作用力的方法,属于能源电池领域。本发明采用机械方法直接获得层状电极材料层间嵌离子结构,在机械控制层间距离的同时,利用轴线相互垂直两个圆柱面间形成的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束干涉条纹测量层间距的变化,结合已知弹性模量的弹簧计算出其相互作用力,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层间距——层间相互作用力曲线。此外,还可以同时测量多个层间嵌离子结构叠加后的整体层间距——层间相互作用力曲线。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制备层状电极材料层间嵌离子结构的复杂流程,可以同时测量层状电极材料层间嵌离子结构的层间距及层间相互作用力,精度高,简单直接易操作,可移植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858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23388.7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64 , G01R31/36 , G01R31/382 , G01R31/3842 ,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商业电池全生命周期内多种气体原位检测方法,属于商业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通过使用气体传感器对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进行实时检测,测试过程中外接电化学工作站及传感器数据分析设备,改变测试条件并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同时采集气体传感器数据,实现对全生命周期内、不同条件下电池内部气体浓度随电压电流变化的实时监测。本发明可用于检测不同类型商业电池全生命周期(容量保持率>80%)内产生的气体,实现了实时在线气体定量测量,由气体传感器替代气相色谱等大型分析设备,检测时间快,灵敏性较高,可对低浓度气体进行检测,并可用于不同类型商业电池在不同工况及测试环境下的气体检测且所得数据真实无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988837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299206.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本结构柔性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层书本状结构集成的柔性电池,属于储能器件领域。本发明通过内层包装后的锂离子电池单元中集流体表面上的涂覆或图案加工,增强了锂离子电池单元内,集流体之间的滑移能力;通过内层包装后的锂离子电池单元之间填充材料,增强了锂离子电池单元之间的滑移能力,易于锂离子电池单元组弯折;通过极耳的特殊设计使得书本结构柔性电池可以在一个、两个或多个方向上发生自由弯曲变形,从而进行应力的释放以防止应力过大对电池结构造成损坏;并且通过结构设计以及层间填充材料的选择,在提高电池力学性能的同时,使得单层锂离子电池单元性能稳定,书本柔性电池整体能量密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7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80092.5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B7/0452 , H04B7/0456 , H04B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跨时隙消息传递算法的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因子图的符号级非正交多址接入非同步多用户检测方法,属于通信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将时间维度引入到传统的二维因子图中,形成基于三维因子图模型的跨时隙消息传递方法,通过利用消息传递方法在每个用于传输的频率资源上跨越时隙对每个用户的码元进行估计,实现对非同步LDS系统的多用户检测,解决传统符号级NOMA系统只能同步传输的问题,实现符号级NOMA非同步接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拓展LDS系统的能力范围,增强LDS在海量物联通信中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9022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79680.0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2/34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热诱发电池内短路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内短路装置诱发电池热失控的方法,属于电池实验领域。通过在柱状电池或软包电池内部埋入磁-镍内短路装置,制造特种电池,再利用超声定位加热的方法对电池内部内短路装置位置加热,从而引发内短路。搭配红外摄像仪器,电流电压测试仪器测量电池在内短路后的温度和电压变化,揭示电池内短路热失控的特征,研究热蔓延规律,从而辅助电池设计来更好地抑制热失控的发生和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0988837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99206.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本结构柔性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层书本状结构集成的柔性电池,属于储能器件领域。本发明通过内层包装后的锂离子电池单元中集流体表面上的涂覆或图案加工,增强了锂离子电池单元内,集流体之间的滑移能力;通过内层包装后的锂离子电池单元之间填充材料,增强了锂离子电池单元之间的滑移能力,易于锂离子电池单元组弯折;通过极耳的特殊设计使得书本结构柔性电池可以在一个、两个或多个方向上发生自由弯曲变形,从而进行应力的释放以防止应力过大对电池结构造成损坏;并且通过结构设计以及层间填充材料的选择,在提高电池力学性能的同时,使得单层锂离子电池单元性能稳定,书本柔性电池整体能量密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26012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039420.6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路径规划方法以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输入待配送客户地理位置、需求量、需求时间和配送中心地理位置,根据每个配送中心的车辆建立预设冷链物流路径模型;在所述预设冷链物流路径模型中增加能源消耗变量和食物变质变量;根据预设的配送服务时间,建立时间窗口;输出用于冷链物流的食物配送车辆路径规划结果。本申请解决了车辆路径规划方法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通过本申请充分考虑能源成本、变质成本以及混合时间窗的影响,提高食物配送效率,优化了车辆路径规划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