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07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35022.7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楼板底梁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梁加固图纸在混凝土楼板上标出梁加固轮廓线;步骤2沿着轮廓线两侧开凿多对混凝土浇注孔;步骤3对梁三侧面进行植筋,进行梁筋和箍筋安装;步骤4梁三面模板支设;步骤5通过浇注孔向梁内浇筑混凝土,并用振动棒通过浇注孔插入浇筑的混凝土内振捣;步骤6待混凝土凝固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后,对浇注孔进行补强,补强完成,拆除梁模板和支撑架,完成混凝土楼板底梁加固。本发明通过混凝土楼板打浇注孔,解决了保留混凝土楼板以及混凝土楼板承载力不足以协助混凝土梁加固的工况下,混凝土楼板底梁加固的问题。具有步骤简洁,工程质量可控,施工成本低,加固效果显著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30634.6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高耸结构深基础井格挡土构造及加固施工方法,包括多根独立基础柱和多根基础梁,独立基础柱竖向埋设在土体内,多根基础梁以独立基础柱为节点呈井字形布置在土体内、并将掩埋多根独立基础柱底部的土体划分成多个格构区;多根所述基础梁按照施工顺序划分为第一基础梁和第二基础梁;多个所述格构区包括中心格构区和外围格构区,外围格构区包围分布在所述中心格构区周边。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土体区域划分,步骤二,第一基础梁施工,步骤三,中心格构区坑槽开挖,等。应用该挡土构造进行既有高耸结构深基础分区独立开挖,加固,保证在加固过程中既有高耸结构深基础间土体对既有高耸结构的有效嵌固效果,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37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049993.1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本发明中,把旧建筑改建所需要开的门窗洞都集中在一起形成竖条状且带有过梁和暗柱的施工洞,不影响竖向承载力并克服了旧建筑外墙对内部大改施工造成的干涉,克服干涉后就可以植入一套新的承重墙来承载新增楼层,避免单靠旧承重墙承载新增荷载而出问题。再植入先期无干涉柱并与框架梁一同构成稳固的立体梁柱网格,在旧建筑外墙上施工完成后把先期无干涉柱水平向外扩大形成板状复合柱,克服开洞对旧建筑抗侧向力的影响时不会对建筑外墙上的施工造成干涉,且板状复合柱上安装挑廊后可无副作用地将各旧建筑连通。最终过剩的竖向承载力被顶部板房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27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497653.6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外围护墙体兼顾安装外窗、外幕墙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主体钢梁、主体钢柱,设置在主体钢梁和主体钢柱之间的综合墙架,设置在综合墙架上的外窗和ALC外墙板,以及设置在综合墙架室外侧的外幕墙;综合墙架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多根连接柱和两根钢过梁,钢过梁水平固定在主体钢柱上,两根钢过梁分别为上钢过梁和下钢过梁,多根连接柱分别连接固定在上钢过梁与主体钢梁之间、上钢过梁和下钢过梁之间以及下钢过梁与下方楼板之间,外窗设置在上钢过梁和下钢过梁之间,将外窗、外幕墙、ALC外墙板安装统一考虑,安装便捷,结构稳定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1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725059.0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点云双层空间索引的树结构及多分辨率点云分治构建算法,空间数据组织基于八叉树的空间划分结构,在构建过程中自上而下对点云数据进行采样以产生多分辨率形式;八叉树从根节点开始构建,所有节点都会存储点云数据,但不同层级、不同节点之间所包含的点不会重复,即在整个八叉树中,任何一个点只会出现在一个节点中;在点云多分辨率结构中,下一层级的点云数据将会对前面所有层的点云数据进行细化,将所有层级的节点进行合并,得到的便是原始点云数据。每个任务产生一棵子八叉树,将多棵子八叉树进行正确合并最后得到原始点云的完整多分辨率八叉树。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对亿万级的点云的web秒级加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1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25059.0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点云双层空间索引的树结构及多分辨率点云分治构建算法,空间数据组织基于八叉树的空间划分结构,在构建过程中自上而下对点云数据进行采样以产生多分辨率形式;八叉树从根节点开始构建,所有节点都会存储点云数据,但不同层级、不同节点之间所包含的点不会重复,即在整个八叉树中,任何一个点只会出现在一个节点中;在点云多分辨率结构中,下一层级的点云数据将会对前面所有层的点云数据进行细化,将所有层级的节点进行合并,得到的便是原始点云数据。每个任务产生一棵子八叉树,将多棵子八叉树进行正确合并最后得到原始点云的完整多分辨率八叉树。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对亿万级的点云的web秒级加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09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283731.5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原有建筑物的修理,拆除或其他工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需对建筑临时支撑的建筑拆改施工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将拆改后新增的受力构件设计为从建筑外探入到建筑内的梁柱网格,并通过受力分析找出承重墙中被拆下后不影响建筑安全的部分,即先拆除墙段;然后静力切割切除先拆除墙段,使得后拆除墙段和不拆除承重墙段被无损地保留下来并有效受力;再调整施工顺序,提前沿先拆除墙段把拆改后新增的受力构件在墙体未完全完成拆除的时候探入到建筑中,通过改造施工形成新的受力体系,后拆除墙段上的荷载可以被转移到新增梁柱体系上,从而可以安全拆除。以上各点结合,确保了整个拆改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临时支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49993.1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分利旧的成排小截面建筑改建方法,本发明中,把旧建筑改建所需要开的门窗洞都集中在一起形成竖条状且带有过梁和暗柱的施工洞,不影响竖向承载力并克服了旧建筑外墙对内部大改施工造成的干涉,克服干涉后就可以植入一套新的承重墙来承载新增楼层,避免单靠旧承重墙承载新增荷载而出问题。再植入先期无干涉柱并与框架梁一同构成稳固的立体梁柱网格,在旧建筑外墙上施工完成后把先期无干涉柱水平向外扩大形成板状复合柱,克服开洞对旧建筑抗侧向力的影响时不会对建筑外墙上的施工造成干涉,且板状复合柱上安装挑廊后可无副作用地将各旧建筑连通。最终过剩的竖向承载力被顶部板房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0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83731.5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原有建筑物的修理,拆除或其他工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需对建筑临时支撑的建筑拆改施工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将拆改后新增的受力构件设计为从建筑外探入到建筑内的梁柱网格,并通过受力分析找出承重墙中被拆下后不影响建筑安全的部分,即先拆除墙段;然后静力切割切除先拆除墙段,使得后拆除墙段和不拆除承重墙段被无损地保留下来并有效受力;再调整施工顺序,提前沿先拆除墙段把拆改后新增的受力构件在墙体未完全完成拆除的时候探入到建筑中,通过改造施工形成新的受力体系,后拆除墙段上的荷载可以被转移到新增梁柱体系上,从而可以安全拆除。以上各点结合,确保了整个拆改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临时支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206459649U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621465788.4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一种标高抄测装置及抄测体系,标高抄测装置包括操作平台以及间隔设置在操作平台上支撑架;所述操作平台包括长条状的平台面以及设置在平台面底面的支腿,操作平台与支撑架可调连接;所述支撑架为三个,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承托架和平行承托架设置在操作平台一侧的定位架。一种标高抄测装置的抄测体系,包括设置在上层楼板上的标高抄测装置、设置在标高抄测装置上的棱镜以及设置在下层楼板上的全站仪;所述上层楼板上垂直棱镜的镜头位置对应设有测量孔;所述全站仪位于棱镜的镜头的正下方、并通过测量孔向棱镜读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采用钢尺传递标高抄测精度低以及高空作业的风险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