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207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97712.8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碳纤维纳米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纤维从尖端毛细管的尖端口部分插入;S2、铜导线从尖端毛细管的非尖端口插入与碳纤维用银导电胶连接,并使用环氧胶在尖端毛细管的两端口处分别固定碳纤维与铜导线;S3、用套管套住尖端毛细管的尖端以及部分碳纤维,并使用环氧胶将套管与尖端毛细管的尖端固定,得到碳纤维纳米电极粗品;S4、将碳纤维纳米电极粗品置于NaOH溶液中作为工作电极进行电化学刻蚀即得碳纤维纳米电极。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纳米电极尖端直径小、稳定性好、重现性高,在制备微型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池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676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35266.9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一种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池及制备方法,属于芯片微加工领域。该检测池的外壳为接地金属盒,检测池内包括微流控芯片、外接毛细管、导线、BNC接头和四根金属丝。一根金属丝作为激发电极,一根金属丝作为感应电极,两根处于相对位置的金属丝作为接地屏蔽电极以减少两电极耦合而产生的杂散电容。微流控芯片上的电极通道和检测通道可以采用一步化学湿法刻蚀技术制备,从而实现精确的检测池几何设计。微流控芯片经键合后,将金属丝的一端插入所需的电极通道中,利用环氧胶将其固定,另一端通过导线与BNC接头相连即完成检测池的制备。该方法实施简便、安全、检测池几何参数可控、重复性好,可用于构建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纳尺度颗粒分离的分级流体动力色谱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569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07188.8

    申请日:2024-03-18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纳尺度颗粒分离的分级流体动力色谱系统,属于微流控芯片液相色谱技术领域。通过在玻璃基板上刻蚀形成通道结构,其中包括样品通道、夹流通道、聚焦通道、侧方通道与分级通道。样品通道、夹流通道与分级通道,均与毛细管连接;所述样品通道用于输入样品溶液;所述夹流通道用于输入溶剂,使溶剂形成夹流从而有利于样品颗粒聚焦流动;所述侧方通道用于使不同尺寸颗粒分离;所述分级通道可分为二级、三级等多级通道,用于调控与一级通道的压力分布,从而调节不同尺寸颗粒分离精度。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多尺寸的微纳颗粒高精度分离,利用分级通道可以实现高精度颗粒分离,提高分析效率。

    一种原位生长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毛细管开管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470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663049.1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原位生长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毛细管开管柱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预处理后的毛细管一端置于反应液中,另一端置于水中,在保护气体驱动和加热条件下,在毛细管内壁修饰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中,毛细管的内径小于10μm。本发明通过在窄内径毛细管内壁修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增加柱内比表面积,相对于裸毛细管能够增多被分析物与管内壁的相互作用位点,且该方法制备的毛细管开管柱的涂层与内壁结合稳定、柱间重复性好、分离能力强,为超微量样品的分析提供了研究手段。

    一种原位生长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毛细管开管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470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663049.1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原位生长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毛细管开管柱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预处理后的毛细管一端置于反应液中,另一端置于水中,在保护气体驱动和加热条件下,在毛细管内壁修饰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中,毛细管的内径小于10μm。本发明通过在窄内径毛细管内壁修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增加柱内比表面积,相对于裸毛细管能够增多被分析物与管内壁的相互作用位点,且该方法制备的毛细管开管柱的涂层与内壁结合稳定、柱间重复性好、分离能力强,为超微量样品的分析提供了研究手段。

    多光路多方位实时显微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76568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0158139.1

    申请日:2019-03-03

    Abstract: 多光路多方位实时显微成像系统,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该成像系统由三个独立的光路:上左光路,上右光路和下光路组成。通过多光路对样品进行实时多角度成像。本发明旨在解决普通显微镜单视角所带来的局限信息量和无法精准显微操作等问题。利用多光路实时观测时,可迅速得出样品的整体结构信息,实现了对同一微小样品的实时空间结构信息的提取,提高了显微镜的实时空间分辨率,提高了对样品显微操作的成功率。

    一种基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的单颗粒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40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309576.X

    申请日:2024-03-18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的单颗粒检测方法,用于实现对环境中单个微/纳塑料颗粒污染物的检测,属于分析测试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毛细管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单元、单颗粒进样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当微/纳塑料颗粒进入样品通道时,由于样品浓度低且通道内径与颗粒尺寸相近,颗粒将逐一通过检测区域。不同尺寸的颗粒通过检测区域时,对区域内电导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输出信号为不同的峰形和强度,从而实现了颗粒的检测和尺寸的分辨。利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测定环境中颗粒的尺寸和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本发明具有样品零污染、精度高、易携带和快速检测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