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监测柔性传感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240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25643.X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创面的监测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创面监测柔性传感装置,包括:敷料和传感器,传感器设置在敷料上不与创面直接接触的一面上,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和颜色识别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创面的温度和湿度,拉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创面的张力,颜色传感器用于监测创面的颜色。本公开的创面监测柔性传感装置能够应用在创面,用于覆盖创面,并能够对创面进行指标监测、信息收集,既具有对创面起到覆盖、包扎、压迫、抗菌、止血等功能,同时还具有对创面的微环境能够更好进行掌握的功能,从而能够根据创面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促进创面恢复。

    一种压力反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自动注水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273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36918.5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反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自动注水装置及应用;包括:防水柔性压力感受器(1),防水硅胶管包裹电线(2),注水主机(3),硅胶给水连接管(5),硅胶注水连接管(6);硅胶注水连接管(6)的一端连接注水主机(3),其另一端连接扩张器注水囊(11);注水主机(3)通过防水硅胶管包裹电线(2)与防水柔性压力感受器(1)连接;硅胶给水连接管(5)的一端连接注水主机(3),其另一端连接袋装无菌生理盐水(17)。本发明装置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配合使用,根据已注水量多少和实时检测扩张器总压力曲线自动计算出当前扩张器对周边皮肤软组织的压力,从而始终智能、自动、高效、安全、经济的快速注水扩张。

    一种软骨支架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99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70276.6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骨支架的构建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待打印软骨支架的三维CA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软骨支架在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根据软骨支架在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确定软骨支架在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进而确定软骨球和水凝胶在不同区域的配比;本发明按照软骨球和水凝胶在不同区域的配比进行梯度3D打印,得到软骨支架。本发明在分析得到软骨支架在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后,通过配置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使得软骨支架的应力和变形达到最优,使得软骨支架的受力和变形达到最佳状态。

    一种伤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871040U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21303194.8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伤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所述控制壳的腔室另一侧设置有制动机构,且制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负压引流机构相连,所述旋转架的支架两端呈斜对角形式设置有挤压负压管路的负压辊,且旋转架的支架另外两端呈斜对角形式设置有挤压负压管路的积液挤压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制动机构作为驱动源,驱动负压引流机构内的负压辊与积液挤压块循环旋转,在旋转的同时,对负压管路旋转挤压,将其内部空气循环挤压出,起到持续负压引流的作用,其压抽吸力依靠机械力提供,不受引流量的影响,且当引流管堵塞时,可调整旋转的速度,提高负压吸引力,同时在伤口无法封闭时,亦不影响其负压引流效率。

    窦道内壁坏死组织搔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700042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20941090.9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窦道内壁坏死组织搔刮装置,包括刮匙,具有一弧形凹腔,弧形凹腔中部沿宽度方向设置有弧形导流板;支撑杆,前端铰连于弧形导流板上,在支撑杆内穿设有吸引软管,吸引软管的前端自支撑杆的侧壁前端穿出;操作杆,滑动设置于支撑杆的杆壁上,操作杆的前端铰接有一牵引杆,牵引杆的外端与刮匙的下沿相铰连;导向套管,固连于支撑杆的杆壁上,导向套管的前端正对弧形导流板上方的弧形凹腔,导向套管内穿设有内窥镜。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轻松实现对窦道内壁的搔刮,以及搔刮时的清楚观察,确保窦道内壁能够彻底清理,促进窦道快速愈合,避免出现反复现象;还能及时将刮下的坏死组织抽出体外,有效防止坏死组织堆积或残留在窦道内。

    一种头面部引流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472455U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23109316.9

    申请日:2021-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面部引流固定装置,其包括弹性头箍、卡扣部件以及缓冲减压气囊,弹性头箍能够固定抱箍在病人头部,其包含至少自病人左耳经头顶部至右耳的支撑行程;卡扣部件设置在弹性头箍上,其卡口直径与引流注射器的直径一致;缓冲减压气囊固定设置在弹性头箍内侧,其一侧通过气管连接有充放气控制部件。弹性头箍为引流注射器提供支撑固定位,引流注射器通过弹性头箍上设置的卡扣部件固定设置在病人头部,不易滑脱,减少术后引流脱出风险和并发症发生;同时通过设置缓冲减压气囊,使弹性头箍能够适配不同头围的病人使用,且能够对发箍的集中应力进行缓冲,并能够给病人的头部进行减压,增加头面部引流固定装置的佩戴舒适感。

    气管插管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700741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20469076.3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包括管体,由内、外套管构成,内、外套管之间具有一夹层腔室,内套管内侧具有一通气通道;支撑部,由间隔设置于管体外壁的上、下支撑气囊构成,且在管体上具有充气管;吸液孔,为均布于管体外壁上的多个,且在管体末端具有吸引管;第一辅助通道,为至少一条,设置于管体上;第二辅助通道,设置于管体上;辅助吸液管,为一一对应的穿设于第一、第二辅助通道内的多条,每一辅助吸液管的下部管壁上均布有辅助吸液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有效封堵上呼吸道,并保持通气通道始终畅通,尽可能的避免喉部的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同时还能有效抽吸手术时的出血,防止下呼吸道梗阻,降低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的风险。

    一种能同时进行多个引流的引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142260U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20994769.4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同时进行多个引流的引流结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和连接套,连接套的内部贯穿固定连接有连接器,并行式引流管套设在连接器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能同时进行多个引流的引流结构,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当连接套与连接板连接时,抵块进入连接槽内部,随着抵块在连接槽内部的运动,从而推动卡架转动,使得卡架与抵块相卡接,随之使得限位槽与限位管相卡接,并转动螺环对限位板进行限位,使得限位管通过滑杆对卡架进行限位,从而增强连接板和连接套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并行式引流管与外套球和内套球的连接稳定性增强,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解决了现有术后需要放置多个引流从而导致医生和患者使用不便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