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总热学参数的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9131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611071015.2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总热学参数的辨识方法,是一种基于集总热学等效电路和特殊信号激励的结合数学算法的电池集总热学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基于电池热学等效电路模拟电池的温升,通过温度变化实验得到该环境下的热学时间常数,根据不同温度下的阻抗建立阻抗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施加单一频率与幅值的正弦交流电流确保电池热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根据电池温升模型和阻抗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电池在特殊激励下的温度变化,经过搜索迭代算法逼近实际测试的电池温度,从而辨识得到电池比热容和热阻。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测试设备,如绝热量热仪、等温量热仪等昂贵的热学测试设备;并具有辨识锂离子电池热学参数简单可靠和工程易于实现等优点。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载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化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969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611077567.4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载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化充电方法。基于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衰退特性,计算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内的最大充电电流和充电截止电压,并在此最大充电电流和充电截止电压的约束下,以缩短充电时间和控制电池充电温升为目标,构造优化充电目标函数,使用遗传算法寻找最优充电电流,以平衡减少充电时间和降低充电温升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结果表明,此优化充电电流在保证充电快速性的同时,控制充电过程的极化电压和温升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了充电容量、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和电池寿命。

    一种微胶囊温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50202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611072208.X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温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温敏材料由如下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异丙醇40%—50%,微晶蜡50%—60%;或异丙醇25%—40%,微晶蜡49%—70%,硬脂酸2%—8%,硅酸盐0.5%—1.5%,强碱0.5%—1%,水1%—3%。本发明温敏材料可十分方便的涂在或附着于电池系统中某个易发热的部位,当温度达到限定值后,即引起温敏材料发生某些变化而放出气体,然后利用气体传感器检测到该气体,发出报警,从而避免了危险的发生。本发明在超温报警、物体大面积表面温度分布的测量、非金属材料的温度测量、指示消毒灭菌的温度以及作为防伪标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微胶囊温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502025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611072208.X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温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温敏材料由如下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异丙醇40%—50%,微晶蜡50%—60%;或异丙醇25%—40%,微晶蜡49%—70%,硬脂酸2%—8%,硅酸盐0.5%—1.5%,强碱0.5%—1%,水1%—3%。本发明温敏材料可十分方便的涂在或附着于电池系统中某个易发热的部位,当温度达到限定值后,即引起温敏材料发生某些变化而放出气体,然后利用气体传感器检测到该气体,发出报警,从而避免了危险的发生。本发明在超温报警、物体大面积表面温度分布的测量、非金属材料的温度测量、指示消毒灭菌的温度以及作为防伪标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