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子晶体多层膜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00949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011136.8

    申请日:2006-01-09

    Abstract: 利用光子晶体多层膜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输出光路上ITO层中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一个SiO2纳米微球光子晶体多层膜,通过选择不同直径大小的SiO2纳米微球可以改变该薄膜层光子禁带的位置,从而改变禁止和允许通过光的频率范围。通过禁止那些处于不需要的频率范围内的光子出射就可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和现有的添加滤光片、利用微腔结构和制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提高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相比,它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减少了因光吸收和平面光波导效应所带来的光能浪费。

    一种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取向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8559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10126024.6

    申请日:2008-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取向的控制方法,涉及一种盘状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方法,适用于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光伏器件的制作。该控制方法的步骤:将涂敷有苯并菲衍生物薄膜的取向基片置于控温热台之上,升温至苯并菲分子清亮点温度以上0.1℃~20℃的范围时,停留1min~1h;以0.1~130℃/min的速率降温至苯并菲分子清亮点温度下0.1~20℃时,停留1min~100h,随后继续降温;所述的随后的降温过程是,在清亮点温度以下20℃到结晶温度的区间内,从高到低依次选择1~5个温度值,并分别设置停留时间1min~10h。利用本方法使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在多种基片上获得了理想的垂面取向结构。

    利用光子晶体多层膜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00949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11136.8

    申请日:2006-01-09

    Abstract: 利用光子晶体多层膜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输出光路上ITO层中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一个SiO2纳米微球光子晶体多层膜,通过选择不同直径大小的SiO2纳米微球可以改变该薄膜层光子禁带的位置,从而改变禁止和允许通过光的频率范围。通过禁止那些处于不需要的频率范围内的光子出射就可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和现有的添加滤光片、利用微腔结构和制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提高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相比,它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减少了因光吸收和平面光波导效应所带来的光能浪费。

    利用光子晶体异质结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02089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610011204.0

    申请日:2006-01-17

    Abstract: 利用光子晶体异质结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输出光路上ITO层中设置一个光子晶体异质结区,该异质结由n个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的SiO2纳米微球光子晶体多层膜组成,n为自然数且2≤n≤5;异质结中每个多层膜光子禁带的位置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直径的纳米微球的方法来调节;通过调节这些光子晶体多层膜反射光的频率范围使它们都能允许处于所需频率范围内的光通过,而反射处在该频率范围之外的出射光就可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和现用的添加滤光片、利用微腔结构和制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提高发光器件色纯度方法相比,它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减少了因光吸收和平面光波导效应所带来的光能浪费。

    一种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取向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7183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56196.0

    申请日:2008-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取向的控制方法,涉及一种盘状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方法,适用于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光伏器件的制作。该控制方法的步骤:将涂敷有苯并菲衍生物薄膜的取向基片置于控温热台之上,升温至苯并菲分子清亮点温度以上0.1℃~20℃的范围时,停留1min~1h;以0.1~130℃/min的速率降温至苯并菲分子清亮点温度下0.1~20℃时,停留1min~100h,随后继续降温;所述的随后的降温过程是,在清亮点温度以下20℃到结晶温度的区间内,从高到低依次选择1~5个温度值,并分别设置停留时间1min~10h。利用本方法使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在多种基片上获得了理想的垂面取向结构。

    一种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取向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8559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810126024.6

    申请日:2008-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取向的控制方法,涉及一种盘状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方法,适用于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光伏器件的制作。该控制方法的步骤:将涂敷有苯并菲衍生物薄膜的取向基片置于控温热台之上,升温至苯并菲分子清亮点温度以上0.1℃~20℃的范围时,停留1min~1h;以0.1~130℃/min的速率降温至苯并菲分子清亮点温度下0.1~20℃时,停留1min~100h,随后继续降温;所述的随后的降温过程是,在清亮点温度以下20℃到结晶温度的区间内,从高到低依次选择1~5个温度值,并分别设置停留时间1min~10h。利用本方法使苯并菲衍生物分子在多种基片上获得了理想的垂面取向结构。

    利用光子晶体异质结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05121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610011204.0

    申请日:2006-01-17

    Abstract: 利用光子晶体异质结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方法,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输出光路上ITO层中设置一个光子晶体异质结区,该异质结由n个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的SiO2纳米微球光子晶体多层膜组成,n为自然数且2≤n≤5;异质结中每个多层膜光子禁带的位置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直径的纳米微球的方法来调节;通过调节这些光子晶体多层膜反射光的频率范围使它们都能允许处于所需频率范围内的光通过,而反射处在该频率范围之外的出射光就可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和现用的添加滤光片、利用微腔结构和制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提高发光器件色纯度方法相比,它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减少了因光吸收和平面光波导效应所带来的光能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