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0735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811378194.3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产气潜力测试装置,包括:刻度筒、导气管、第一阀门、连接管、气体收集装置、出气管和补液瓶;刻度筒竖直套设在导气管外,且导气管的上端与刻度筒连通,导气管的下端伸入至发酵瓶内用于收集气体;刻度筒下端与补液瓶连通,补液瓶固定设置在刻度筒的上部的一侧,补液瓶内装有液体,补液瓶用于向导气管与刻度筒之间的空隙内补充液体和收集自空隙排出的液体;刻度筒上端通过连接管与气体收集装置连通,第一阀门设置在连接管上,用于控制气体收集装置与刻度筒连通与否;气体收集装置与出气管连通。本发明克服了测量结果不准确、测试过程不连续和可靠性差的缺陷,使测量操作简单,测试连续,准确性高和取样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021997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810919470.6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0B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液态产物密封排出装置及排出方法,涉及生物质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在生物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停工将管道内的液态混合物清理,导致生物质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料液收集装置、进液管、连通器、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与料液收集装置连通设置,另一端与连通器的进液端连通设置;所述进液管靠近料液收集装置的进液端设有进液阀和进气阀;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均与连通器的出液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液端设有第一排液阀,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液端设有第二排液阀,具有避免生物质排出管道被堵塞的情况发生,使生物质持续排出,提高生物质生产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79598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711028494.4
申请日:2017-10-29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热解油和热解气混合燃烧工艺,所述工艺主要由以下工序组成:(1)生物质热解油在储油罐中被加热,经过滤除杂后,通过油泵输送至油气混合燃烧器;(2)热解气由储气罐经过滤除尘后进入油气混合燃烧器,空气由鼓风机输送到油气混合燃烧器;(3)生物质热解油经空气雾化后与热解气、空气混合燃烧产生高温烟气,燃烧室外采用循环冷却水换热,高温烟气的热量将循环冷却水转化为水蒸气;(4)根据烟气组成,调节混合燃烧所需空气流量,烟气经冷却、除尘、脱硝后排放。本发明可实现生物质热解油和热解气的连续稳定清洁燃烧,工艺简单,燃烧热量有效利用率高,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90219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19470.6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0B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液态产物密封排出装置及排出方法,涉及生物质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在生物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停工将管道内的液态混合物清理,导致生物质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料液收集装置、进液管、连通器、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与料液收集装置连通设置,另一端与连通器的进液端连通设置;所述进液管靠近料液收集装置的进液端设有进液阀和进气阀;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均与连通器的出液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液端设有第一排液阀,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液端设有第二排液阀,具有避免生物质排出管道被堵塞的情况发生,使生物质持续排出,提高生物质生产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546559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644204.7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控制装置及方法,属于生物质热解领域,以解决现有装置处理生物质废弃物存在处理量不高的问题。包括上料料斗、热解回转炉、换热器,上料料斗连接热解回转炉,它还包括恒温控制装置、热解气净化自动控制装置,热解回转炉连接有温料仓4和旋风除尘器,保温料仓位于热解回转炉的下方,热解气净化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列管换热器温度压力传感器,在第一级列管换热器的前后端以及第二级列管换热器的前后端均设有列管换热器温度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大规模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并形成完整生产线,实现工程化利用和炭气油清洁联产,炭气油产品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0454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85580.1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全混式连续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优化方法。本方法基于流体力学技术的数值模拟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全混式连续厌氧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优化,首先分析混合原料流变特性;其次建立反应器三维模型,输入原料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混合模拟;之后根据无因次欧拉数Eu作为指标判断反应器是否已达优化标准:最后进行判断,混合均匀时knT≥Eu,得到优化结果;如knT<Eu,则调整反应器结构参数,重新从第二步进行优化。本方法可以对全混式连续厌氧发酵反应器结构进行设计优化,提升反应器的搅拌效率,进而显著提升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和反应效率,有助于推动沼气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27705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178948.4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0L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粉成型燃料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含如下三个步骤:1)胶黏剂配置,2)生物质炭粉调制,制备预成型料3)炭粉成型,制备生物质炭粉成型燃料。生物质炭粉成型燃料制备所需原料组分为胶黏剂、生物质炭粉(干基)、水,各原料组分比例如下:胶黏剂生物质炭粉(干基):水=1:69:30。胶黏剂配置方法如下:1)粘合剂(糯米粉、小麦面粉)30-40%,2)助黏剂粘合剂(高岭土、膨润土)40-60%,3)粘合强化剂(高纤维素、木质素)10-20%。在碾滚式搅拌机各组分充分混匀后,生物质炭粉调制完成,得到生物质炭粉预成型料;挤压成型,得到生物质炭粉成型燃料。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质炭粉成型燃料耐压抗跌落、无毒无害,环保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148605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611096025.1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加热式生物质连续梯级热解炭气联产系统,该系统由上料装置、组合加热式生物质连续梯级热解装置、热解气二级冷凝分离装置、高压静电脱焦除尘装置、热解气油洗装置、储气装置、储油罐、冷却出炭装置等组成,组合加热式生物质连续梯级热解装置的前端为上料装置,后端由热解气二级冷凝分离装置、高压静电脱焦除尘装置、热解气油洗装置和储气装置依次串接。组合加热式生物质连续梯级热解装置采用内外两个内嵌部件螺旋方向相反的回转筒输送物料,内回转筒内部设有抄板,外回转筒内部设有螺旋,分别用于对物料的有效干燥和快速热解,实现了生物质热解梯级连续生产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13013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432194.2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炉灶,包括生物质气化炉体、密封炉盖、气化室、储气室、炉篦、进风系统、灶头。所述气化炉体分为加热腔室和气化腔室;所述密封炉盖上的凸沿与炉体上的凹槽相吻合,并通过手拧螺丝固定;所述气化炉体内布置有燃料分布器;所述气化腔室与储气室连通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气化炉底部连接鼓风系统、排灰口,所述灶头连接烟气排出管,储气室与烟气排出管之间连接有热解气排出管,热解气排出管一端插入烟气排放管内。本发明特有的气化室与加热腔室分开布置结构,可最大程度利用生物质赋存能量,提高热解气产量,实现了烟气热量的再次利用,过滤网的安装实现了对热解气的初步净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解气中焦油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93727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02906.1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秸秆降解酸化菌剂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剂,活性成分为黑曲霉(Aspergillus)、木霉(Trichoderma)、草酸青霉(Penicllium)、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本发明菌剂突破由单一真菌及其分解酶无法快速高效分解天然纤维素的局限,为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提供关键预处理技术。应用该方法处理玉米秸秆,连续运行15天,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降解率达到42.1%,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为46.7%,木质素的降解率为28.5%。在应用于玉米秸秆等纤维素、木质素等为原料制备沼气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