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15047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2811626.7
申请日:2002-05-07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关西电力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47 , H01M8/188 , H01M8/248 , H01M8/2483 , Y02E60/528
Abstract: 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流动式电池用电池组,其不用粘接双极板和电极,可提交长期使用时的可靠性。氧化还原流动式电池组(1)把电池框(2)和电极(3)、(4)和隔膜(5)加以层合。电池框(2)具有框架(2A)和设在框架(2A)内侧的双极板(9)。电极(3)、(4)不粘接在双极板(9)上而是用夹紧力贴紧在双极板(9)上。把电极(3)、(4)压缩到相当于框架(2A)与双极板(9)的台阶高差的厚度时,其回弹力最好是15kPa以上~150kPa以下(0.153kgf/cm2以上~1.53kgf/cm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515046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2811590.2
申请日:2002-04-30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关西电力株式会社
IPC: H01M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13 , H01M8/0221 , H01M8/0226 , H01M8/0273 , H01M8/188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框架框和双极板的密封性优良的氧化还原流动电池用电池单元框架,以及采用该电池单元框架的氧化还原流动电池。氧化还原流动电池用电池单元框架具有双极板9、安装在双极板9外周的框架框2A。框架框2A含有氯乙烯50%(质量)以上。双极板是含有石墨40~90%(质量)、氯化有机化合物10~60%(质量)的导电性塑料。
-
公开(公告)号:CN1531761A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02811627.5
申请日:2002-05-07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关西电力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8 , H01M8/0273 , H01M8/0289 , H01M8/188 , Y02E60/528
Abstract: 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流动式电池用电池框和使用该电池框的氧化还原流动式电池,其防止电解液向电池框外部泄漏并且组装氧化还原流动式电池时的操作性优良。氧化还原流动式电池用电池框(30)具备双极板(21)和在双极板(21)外周安装的框架(31),该框架(31)的两面具备压接隔膜同时密封电解液的内周密封和外周密封。框架(31)的两面设有内周密封槽(34)和外周密封槽(35),配置了防止电解液向外部泄漏的内周密封和外周密封,各槽(34)、(35)内配置的是O型密封环。
-
公开(公告)号:CN11603450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80105126.9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寒野毅
IPC: H01M8/18
Abstract: 一种双极板,具备彼此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具备第一缘、第二缘以及中央区域,第一缘是位于电解液被供给的一侧的缘,第二缘是位于电解液被排出的一侧的缘,中央区域是从中央线分别趋向第一缘和第二缘且在缘间隔的20%以内的区域,中央线是将第一缘与第二缘之间二等分的线,缘间隔是第一缘与第二缘的间隔,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中央区域具备供电解液流通的多个槽部,中央区域具备将双极板在特定方向切断而形成的特定截面,特定方向是与从第一缘趋向第二缘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特定截面是截面积比B/(A+B)为0.05以上且0.60以下的截面,A是双极板的截面积,B是多个槽部的合计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15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711116781.0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寒野毅
IPC: H01M8/0273 , H01M8/0258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元框架、单元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框架包括双极板和框架本体,双极板与构成电池单元的电极相接触,框架本体包围双极板的周缘,框架本体包括供液歧管,电解液通过供液歧管被供应到电池单元中,双极板在面对电极的表面中包括彼此相邻布置且电解液流动通过其中的多个主槽部,框架本体和双极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供液整流部,供液整流部被构造为沿着主槽部彼此相邻布置的方向来分配通过供液歧管被供应的电解液,以将电解液供应到每个主槽部,主槽部的每个电解液进口的宽度(Wi)和供液整流部与多个主槽部彼此相邻布置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r)之间的宽度比(Wr/Wi)在1.5以上且在1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15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116781.0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寒野毅
IPC: H01M8/0273 , H01M8/0258 , H01M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18 , H01M8/188 , H01M8/2455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元框架、单元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框架包括双极板和框架本体,双极板与构成电池单元的电极相接触,框架本体包围双极板的周缘,框架本体包括供液歧管,电解液通过供液歧管被供应到电池单元中,双极板在面对电极的表面中包括彼此相邻布置且电解液流动通过其中的多个主槽部,框架本体和双极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供液整流部,供液整流部被构造为沿着主槽部彼此相邻布置的方向来分配通过供液歧管被供应的电解液,以将电解液供应到每个主槽部,主槽部的每个电解液进口的宽度(Wi)和供液整流部与多个主槽部彼此相邻布置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r)之间的宽度比(Wr/Wi)在1.5以上且在1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91948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0895787.6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18 , H01M8/2455 , H01M8/24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88 , H01M2/38 , H01M4/86 , H01M8/0202 , H01M8/0273 , H01M2004/8684 , H01M2004/8689 , Y02E60/528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框架体、电池单元框架、电池单元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所述框架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池单元框架,该框架体包括外周部,外周部包括沿着从框架体的中心朝向框架体的外周边的方向其厚度逐渐地降低的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256040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80000886.7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8 , H01M8/0273 , H01M8/24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 , H01M8/0202 , H01M8/18 , H01M8/188 , H01M8/20 , H01M8/2465 , H01M2004/8694 , Y02E60/528
Abstract: 一种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20),其包括:双极板(21);以及框架主体(22),其设置在所述双极板的外周,所述框架主体(22)包括歧管(200、201、202、203、204)和至少一个隙缝,所述歧管穿透所述框架主体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并且电解液流过所述歧管,所述至少一个隙缝(210、211、212、213、214)被形成在所述框架主体的所述正表面上并且在所述歧管和所述双极板之间形成电解液的通道,在所述隙缝的纵向方向上,所述隙缝的横截面形状具有宽度w和深度h,所述宽度w和所述深度h满足(A)w≥3mm以及(B)1/8
-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4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680080919.3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8 , H01M8/0271 , H01M8/247
Abstract: 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中在隔膜中不太可能发生损坏。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一对相邻的单元框架,每个单元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双极板,所述框架本体中形成有用于电解液的流动通道,所述双极板被布置在框架本体的内部;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被布置成在所述一对单元框架的双极板之间面对彼此;隔膜,所述隔膜被置于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之间;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覆盖流动通道,并且朝向双极板挤压正极电极或负极电极的边缘部;和隔膜保护结构,所述隔膜保护结构防止由于保护板和隔膜之间的接触而破坏隔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