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8295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155232.9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确认适当地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脱出的情况。在将防振装置主体(12)从侧方插入到托架(62)的装配空间(88)并固定地支承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中,在托架的装配空间的对置内表面(92)设置有卡合片(96),通过卡合片对在防振装置主体的固定用构件(16)形成的防脱卡合面(32)所产生的卡合作用,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装配空间脱出,另一方面,在装配空间的对置壁部(74)贯通形成有开口窗(106),在通过开口窗从外部所看到的卡合片的外侧面(101)、和从开口窗偏离的托架的外部侧面(107)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检查用平坦面(102、108)。
-
公开(公告)号:CN11518295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155232.9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确认适当地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脱出的情况。在将防振装置主体(12)从侧方插入到托架(62)的装配空间(88)并固定地支承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中,在托架的装配空间的对置内表面(92)设置有卡合片(96),通过卡合片对在防振装置主体的固定用构件(16)形成的防脱卡合面(32)所产生的卡合作用,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装配空间脱出,另一方面,在装配空间的对置壁部(74)贯通形成有开口窗(106),在通过开口窗从外部所看到的卡合片的外侧面(101)、和从开口窗偏离的托架的外部侧面(107)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检查用平坦面(102、108)。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56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046341.1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封防振装置,其在具有基于第二安装构件与密封构件的连结卡止部的密闭性的简易的组装构造中,提高两构件相互的对位的精度、稳定性。该液封防振装置(12),其中,将第二安装构件(22)和密封构件(30)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合的状态组装的连结卡止部(94)构成为包括挠性的卡止片(98)和钩挂于该卡止片(98)的卡止孔(100)的卡止爪(96),在该卡止片(98)形成有从该卡止孔(100)向突出方向直线地延伸并将该卡止爪(96)导入该卡止孔(100)的导向槽(112)。
-
公开(公告)号:CN11277128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80063554.7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IPC: F16F1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可简单地制造的构造而有利地提高在嵌装部与嵌装槽的对置面之间产生的固定力的新型构造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第二安装构件16形成为具有通孔22的框形状,主体橡胶弹性体18固接于第二安装构件16的上表面侧,并且主体橡胶弹性体18穿过该通孔22的内周面而向第二安装构件16的下表面侧迂回,在第二安装构件16的嵌装部24的下表面,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8一体形成有在向嵌装槽86嵌入的嵌入状态下被压缩的保持橡胶28,另一方面,在第二安装构件16的嵌装部24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面31,固定面31不被主体橡胶弹性体18覆盖而露出并与嵌装槽86的内表面直接重叠,并且利用保持橡胶28的压缩反作用力对嵌装槽86的内表面进行按压而进行静摩擦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26226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80003210.X
申请日:2020-02-10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其能够利用能简单制造的构造,以较高的可靠性防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脱落。在由第一安装构件(14)和第二安装构件(16)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8)连结而成的防振装置主体(12)中,在该第二安装构件(16)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嵌合部(24、24)向在托架(6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对置内表面(85、85)设置的嵌合槽(86、86)嵌入,从而防振装置主体(12)从横向组装至托架(66),在该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中,在托架(66)中的位于第二安装构件(16)的组装方向的远侧处的远壁部(90)设置有卡止孔(96),另一方面,在第二安装构件(16)的向托架(66)组装的组装方向上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卡止部(50),该卡止部(50)通过向该卡止孔(96)插入卡止,从而阻止朝向与组装方向相反方向的返回。
-
公开(公告)号:CN112771285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80063554.7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IPC: F16F1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可简单地制造的构造而有利地提高在嵌装部与嵌装槽的对置面之间产生的固定力的新型构造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第二安装构件16形成为具有通孔22的框形状,主体橡胶弹性体18固接于第二安装构件16的上表面侧,并且主体橡胶弹性体18穿过该通孔22的内周面而向第二安装构件16的下表面侧迂回,在第二安装构件16的嵌装部24的下表面,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8一体形成有在向嵌装槽86嵌入的嵌入状态下被压缩的保持橡胶28,另一方面,在第二安装构件16的嵌装部24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面31,固定面31不被主体橡胶弹性体18覆盖而露出并与嵌装槽86的内表面直接重叠,并且利用保持橡胶28的压缩反作用力对嵌装槽86的内表面进行按压而进行静摩擦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5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134187.3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带托架的液封防振装置,在将防振装置主体从侧方组装于托架的带托架的液封防振装置中,能够确保防振装置主体中的第二安装构件相对于托架的组装容易性,且能够实现第二安装构件对托架的定位精度、定位强度的提高,另外还能够实现组装时的漏液的风险减轻。第二安装构件(22)和托架(14)均形成为金属制,使连结部(54、54)的下表面(74、74)与连结槽部(72、72)的槽内底面(88、88)金属接触,且使在该连结部的里侧端部向下方突出的卡合凸部(86、86)与设置于连结槽部的槽内下表面(76、76)的卡合凹部(84b、84b)卡合,由此利用金属接触构成阻止插入于连结槽部的连结部脱出的防脱卡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410312.0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托架的防振装置,能够确保第二安装构件相对于托架的组装容易性,并实现第二安装构件相对于托架的定位精度、定位强度的提高。第二安装构件与托架均由金属制成,一方的连结部的外周面和下表面露出金属而对一方的连结槽部的槽内底面和槽内下表面进行金属接触,并且在该连结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上侧施力橡胶而与一方的连结槽部的槽内上表面抵接。另外,另一方的连结部的下表面露出金属而对另一方的连结槽部的槽内下表面进行金属接触,并且在该连结部的上表面和外周面设置有上侧施力橡胶和外周施力橡胶而与该另一方的连结槽部的槽内上表面和槽内底面抵接。进一步地,在各连结部与各连结槽部之间设置有阻止连结部从连结槽部脱出的防脱卡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86787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980067250.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IPC: F16F1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进一步降低因外力作用时的可动膜的碰撞而产生的撞击声。在容纳于分隔构件26的容纳区域40的可动膜42设置有保持于分隔构件26的中央保持部44和从中央保持部44向外周延伸的辐条状保持部48。可动膜42的一个面通过中央保持部44和辐条状保持部48而与容纳区域40的壁内表面60重叠,在多个辐条状保持部48的周向之间设置有允许从壁内表面60离开的方向上的变形的弹性变形区域50。在弹性变形区域50中,在可动膜42的另一个面突出有从中央保持部44向外周延伸的缓冲用突条54,缓冲用突条54的突出高度在缓冲用突条54的延伸方向上不同,以使得在容纳区域40中与对置的壁内表面62抵接的时机根据弹性变形区域50的变形量而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286787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80067250.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IPC: F16F1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进一步降低因外力作用时的可动膜的碰撞而产生的撞击声。在容纳于分隔构件26的容纳区域40的可动膜42设置有保持于分隔构件26的中央保持部44和从中央保持部44向外周延伸的辐条状保持部48。可动膜42的一个面通过中央保持部44和辐条状保持部48而与容纳区域40的壁内表面60重叠,在多个辐条状保持部48的周向之间设置有允许从壁内表面60离开的方向上的变形的弹性变形区域50。在弹性变形区域50中,在可动膜42的另一个面突出有从中央保持部44向外周延伸的缓冲用突条54,缓冲用突条54的突出高度在缓冲用突条54的延伸方向上不同,以使得在容纳区域40中与对置的壁内表面62抵接的时机根据弹性变形区域50的变形量而不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