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机器的驱动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15433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10004947.9

    申请日:2005-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图像显示装置的电子机器的驱动方法,其中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因通电而发光的发光元件(D1),以及与发光元件(D1)串联连接并对发光元件(D1)进行发光控制的驱动元件(Q1),在发光元件(D1)的不发光时,给驱动元件(Q1)加载反偏置。另外,加载给驱动元件(Q1)的反偏置,在每一个帧周期中加载,或者在所有的发光元件不发光时(包括帧全体不发光时)加载。从而降低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漂移量或者让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漂移量对于每一个像素均一化。

    电子机器的驱动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15433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04947.9

    申请日:2005-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图像显示装置的电子机器的驱动方法,其中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因通电而发光的发光元件(D1),以及与发光元件(D1)串联连接并对发光元件(D1)进行发光控制的驱动元件(Q1),在发光元件(D1)的不发光时,给驱动元件(Q1)加载反偏置。另外,加载给驱动元件(Q1)的反偏置,在每一个帧周期中加载,或者在所有的发光元件不发光时(包括帧全体不发光时)加载。从而降低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漂移量或者让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漂移量对于每一个像素均一化。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机器的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69226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580041245.8

    申请日:2005-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因通电而发光的发光元件(D1),以及与发光元件(D1)串联连接并对发光元件(D1)进行发光控制的驱动元件(Q1),在发光元件(D1)的不发光时,给驱动元件(Q1)加载反偏置。另外,加载给驱动元件(Q1)的反偏置,在每一个帧周期中加载,或者在所有的发光元件不发光时(包括帧全体不发光时)加载。从而降低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漂移量或者让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漂移量对于每一个像素均一化。

    有机EL元件以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05237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108094.X

    申请日:2006-07-27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良好地防止由于电极受到工序损伤而引起的品质下降以及导通不良的高品质的有机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有机EL元件包括:第一电极(13);保护层(15),其形成于第一电极(13)上,具有使第一电极(13)露出的开口部分;绝缘层(17),其形成于保护层(15)上;有机层(19),其被形成于从绝缘层(17)上开始直到从开口部分内露出的第一电极(13)上,并包括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21),其形成于有机层(19)上,保护层(15)的膜厚比有机层(19)的膜厚薄。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69226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580041245.8

    申请日:2005-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因通电而发光的发光元件(D1),以及与发光元件(D1)串联连接并对发光元件(D1)进行发光控制的驱动元件(Q1),在发光元件(D1)的不发光时,给驱动元件(Q1)加载反偏置。另外,加载给驱动元件(Q1)的反偏置,在每一个帧周期中加载,或者在所有的发光元件不发光时(包括帧全体不发光时)加载。从而降低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漂移量或者让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漂移量对于每一个像素均一化。

    有机EL元件以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53010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10108094.X

    申请日:2006-07-27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良好地防止由于电极受到工序损伤而引起的品质下降以及导通不良的高品质的有机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有机EL元件包括:第一电极(13);保护层(15),其形成于第一电极(13)上,具有使第一电极(13)露出的开口部分;绝缘层(17),其形成于保护层(15)上;有机层(19),其被形成于从绝缘层(17)上开始直到从开口部分内露出的第一电极(13)上,并包括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21),其形成于有机层(19)上,保护层(15)的膜厚比有机层(19)的膜厚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