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1186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725142.2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4 , H02J2003/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WAMS的受端电网稳控切负荷方法,涉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控制领域,为解决传统受端电网稳控切负荷离线决策方法中所有负荷参与切除时未反映故障对各节点的影响程度而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根据预想事故在线计算需切负荷总量;采用潮流跟踪算法计算各节点切负荷系数;各节点切负荷量计算并下发策略;运行工况判断及稳控措施执行。本发明应用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配置和策略研究中,为受端电网稳控切负荷系统提供一种实时决策的可行性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711865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0725142.2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WAMS的受端电网稳控切负荷方法,涉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控制领域,为解决传统受端电网稳控切负荷离线决策方法中所有负荷参与切除时未反映故障对各节点的影响程度而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根据预想事故在线计算需切负荷总量;采用潮流跟踪算法计算各节点切负荷系数;各节点切负荷量计算并下发策略;运行工况判断及稳控措施执行。本发明应用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配置和策略研究中,为受端电网稳控切负荷系统提供一种实时决策的可行性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68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0725144.1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解铝控制特性的稳控切负荷方法,涉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控制领域,为解决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无法对电解铝生产的部分负荷进行切除从而造成负荷过切及电力安全事故而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电解执行站可切除整流机组台数区间和可切负荷量区间计算;公用执行站各轮次可切负荷及总量采集;检测是否有元件故障并计算需切负荷总量;需切负荷总量与电解铝负荷可切负荷量区间比较并执行稳控措施。本发明应用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配置和策略研究中,为涉及电解铝用电负荷的稳控切负荷系统提供参考,同时也适用于电解铝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6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25144.1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解铝控制特性的稳控切负荷方法,涉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控制领域,为解决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无法对电解铝生产的部分负荷进行切除从而造成负荷过切及电力安全事故而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电解执行站可切除整流机组台数区间和可切负荷量区间计算;公用执行站各轮次可切负荷及总量采集;检测是否有元件故障并计算需切负荷总量;需切负荷总量与电解铝负荷可切负荷量区间比较并执行稳控措施。本发明应用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配置和策略研究中,为涉及电解铝用电负荷的稳控切负荷系统提供参考,同时也适用于电解铝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3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77894.7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的混合式储能系统,包括储氢系统及与其连接的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通过DC/AC变换器Ⅰ与电网相连;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还通过电机控制器与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相连,所述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与高压中频整流装置相连,所述高压中频整流装置通过DC/AC变换器Ⅱ与电网相连;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可同时为电网供电,且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供电时间长,所述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供电时间短。本发明的储能系统同时具备储能密度高、功率密度大的优点,大大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提升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2418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491039.2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水风发电互补性分析方法,包括从日平均出力特性、月平均出力特性2个方面分析了水电、风力发电出力特性曲线和概率分布函数;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构建了水电、风力发电互补特性分析模型;基于水电和风力发电实际的有功出力数据,分析了两者在日、周和月三个时间尺度上的电量相关性变化规律;同时充分利用云南全省30个测风塔共20年的实际平均风速数据和澜沧江、金沙江流域24个水电站共20年的实际平均来水数据,分析水风资源的时空互补特性。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互补特性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各地区水电站、风电场各自出力特性对联合发电互补性的影响,使分析结果更全面,与实际更相符。
-
公开(公告)号:CN114781742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490876.3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7/10 , G06Q50/06 , G06N3/006 , H02J3/32 , H02J3/38 , H02J3/48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的风储系统可信容量优化方法,包括:从日平均出力特性、月平均出力特性、可信容量和有效容量四个维度构建新能源出力特性计算模型和指标体系四个维度构建新能源出力特性计算模型及指标体系;风力发电配置储能可使其出力变得平滑,以风储系统总发电功率与计划输出功率的偏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构建了风储系统可信容量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不同场景下的储能充放电策略,直到求出满足设定精度要求的风储系统最优可信容量。本发明风储系统可信容量优化模型充分考虑了各地区风电场出力特性对可信容量优化的影响,使优化结果更全面,与实际更相符,指导意义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78174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90876.3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的风储系统可信容量优化方法,包括:从日平均出力特性、月平均出力特性、可信容量和有效容量四个维度构建新能源出力特性计算模型和指标体系四个维度构建新能源出力特性计算模型及指标体系;风力发电配置储能可使其出力变得平滑,以风储系统总发电功率与计划输出功率的偏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构建了风储系统可信容量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不同场景下的储能充放电策略,直到求出满足设定精度要求的风储系统最优可信容量。本发明风储系统可信容量优化模型充分考虑了各地区风电场出力特性对可信容量优化的影响,使优化结果更全面,与实际更相符,指导意义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222464356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0142482.3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子永磁体可轴向平移的调磁电机,包括凸极转子、定子和永磁体磁钢,所述凸极转子、定子和永磁体磁钢同轴布置,所述凸极转子和定子轴向位置固定,所述永磁体磁钢静置布置于凸极转子和定子之间,所述永磁体磁钢的一端连接有调磁装置,所述调磁装置用于调节永磁体磁钢的轴向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永磁体轴向平移装置,能够根据电机的不同应用场景需求调整永磁体的位置,且对电机空载反电势幅值和空载铁耗的调节效果好,具有调磁简单、怠机损耗低、结构简洁、可靠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电力系统储能电机和同步调相电机。
-
公开(公告)号:CN221080924U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22483007.0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的混合式储能系统,包括储氢系统及与其连接的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通过DC/AC变换器Ⅰ与电网相连;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还通过电机控制器与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相连,所述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与高压中频整流装置相连,所述高压中频整流装置通过DC/AC变换器Ⅱ与电网相连;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可同时为电网供电,且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供电时间长,所述双电枢绕组感应子电机供电时间短。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系统同时具备储能密度高、功率密度大的优点,大大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提升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