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29194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780039341.8
申请日:2007-10-23
IPC分类号: F28D20/02
CPC分类号: F28D20/021 , F28D9/0025 , F28D9/0037 , F28D2020/0021 , Y02E60/145
摘要: 一种热交换装置,其中形成有第一热介质(2)或第二热介质(3)所流经的多个通道(10)的板状管(4)设置在与第一热介质(2)或第二热介质(3)进行热交换的蓄热材料(5)中,并且板状管(4)通过将两块板接合成层叠形式而形成。每块板具有多个长条状突起(8A,9A),所述长条状突起(8A、9A)从所述板的配合面突出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空洞,以及具有位于所述突起之间的多个平坦部(8B、9B)。形成在所述板之一中的空洞的开口由另一块板的对应平坦部封闭,从而所述空洞提供了所述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01529194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780039341.8
申请日:2007-10-23
IPC分类号: F28D20/02
CPC分类号: F28D20/021 , F28D9/0025 , F28D9/0037 , F28D2020/0021 , Y02E60/145
摘要: 一种热交换装置,其中形成有第一热介质(2)或第二热介质(3)所流经的多个通道(10)的板状管(4)设置在与第一热介质(2)或第二热介质(3)进行热交换的蓄热材料(5)中,并且板状管(4)通过将两块板接合成层叠形式而形成。每块板具有多个长条状突起(8A,9A),所述长条状突起(8A、9A)从所述板的配合面突出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空洞,以及具有位于所述突起之间的多个平坦部(8B、9B)。形成在所述板之一中的空洞的开口由另一块板的对应平坦部封闭,从而所述空洞提供了所述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01627277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80003533.8
申请日:2008-01-31
IPC分类号: F28D20/00
CPC分类号: F28D20/0039 , F28D2020/0078 , F28D2020/0086 , F28F2270/00 , Y02E60/142
摘要: 本发明中,关于利用了基于蓄热材料的温度分布的温度差的自然对流的蓄热装置,利用多个热送入介质来进行蓄热。该蓄热装置包括温度不同的多个热送入介质(6a、6b)、从各热送入介质(6a、6b)受热后进行蓄热或蓄冷的蓄热材料(2)、收容该蓄热材料(2)的蓄热器(1)、以及将该蓄热器(1)划分而形成的第一蓄热槽(3)及第二蓄热槽(4),其中,能够在各蓄热槽(3、4)中进行热送入介质(6a、6b)和蓄热材料(2)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蓄热槽(3)和第二蓄热槽(4)中至少一介蓄热槽的内部设有内槽(5a、5b),该内槽(5a、5b)在与另一个蓄热槽之间的边界部侧封闭且在与其相反的一侧开放,在该内槽(5a、5b)的内侧形成有进行热送入介质(6a、6b)和蓄热材料(2)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8a、8b)。
-
公开(公告)号:CN101627277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880003533.8
申请日:2008-01-31
IPC分类号: F28D20/00
CPC分类号: F28D20/0039 , F28D2020/0078 , F28D2020/0086 , F28F2270/00 , Y02E60/142
摘要: 本发明中,关于利用了基于蓄热材料的温度分布的温度差的自然对流的蓄热装置,利用多个热送入介质来进行蓄热。该蓄热装置包括温度不同的多个热送入介质(6a、6b)、从各热送入介质(6a、6b)受热后进行蓄热或蓄冷的蓄热材料(2)、收容该蓄热材料(2)的蓄热器(1)、以及将该蓄热器(1)划分而形成的第一蓄热槽(3)及第二蓄热槽(4),其中,能够在各蓄热槽(3、4)中进行热送入介质(6a、6b)和蓄热材料(2)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蓄热槽(3)和第二蓄热槽(4)中至少一介蓄热槽的内部设有内槽(5a、5b),该内槽(5a、5b)在与另一个蓄热槽之间的边界部侧封闭且在与其相反的一侧开放,在该内槽(5a、5b)的内侧形成有进行热送入介质(6a、6b)和蓄热材料(2)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8a、8b)。
-
公开(公告)号:CN101529193B
公开(公告)日:2011-03-02
申请号:CN200780039218.6
申请日:2007-10-24
CPC分类号: F28D20/00 , F28F9/0263 , Y02E60/142
摘要: 一种蓄热装置,具有:多个管状的第一热介质支管(5),第一热介质(3)流入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中;以及蓄热材料(1),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外周上,所述蓄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头部(6),其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上部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第一上贮存部(7),其与所述第一头部(6)连通并存储所述第一热介质(3);以及第一入口(8),其与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沿着与所述第一入口(8)的流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529193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780039218.6
申请日:2007-10-24
CPC分类号: F28D20/00 , F28F9/0263 , Y02E60/142
摘要: 一种蓄热装置,具有:多个管状的第一热介质支管(5),第一热介质(3)流入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中;以及蓄热材料(1),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外周上,所述蓄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头部(6),其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上部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第一上贮存部(7),其与所述第一头部(6)连通并存储所述第一热介质(3);以及第一入口(8),其与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沿着与所述第一入口(8)的流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形成。
-
-
公开(公告)号:CN101228686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680027130.8
申请日:2006-07-24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坪根贤二
IPC分类号: H02N11/00 , H02N6/00 , B60J1/00 , H01L31/042 , H01L35/30
CPC分类号: H01L35/30 , B32B17/10486 , B60H1/00428 , G02B5/23 , H02S10/10 , Y02T10/88
摘要: 目的在于在不丧失照明功能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出于此目的,提供了一种使用落在将预定内部空间8与外部空间分开的透明板7上的太阳能产生电力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透明板7具有薄的膜状或板状热发电模块11,其可透过太阳能中的至少一部分可见光,且其通过内部空间的温度与外部空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来产生电动势。因此,可利用对进入内部空间8的光进行阻塞产生的热来产生电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410260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780011129.0
申请日:2007-03-21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坪根贤二
IPC分类号: B60H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包括第一蓄热材料(3)和第二蓄热材料(2),这二者通过与热传入介质进行热交换来积聚热量,该蓄热装置还包括转变装置(23,39,45),该转变装置选择性地执行或中止第二蓄热材料的蓄热。因此,如果第一蓄热材料的吸热已减少,则转变装置改变第二蓄热材料的流动,使得可由第二蓄热介质从热传入介质提取热量。因而,当热传入介质是制冷剂时,可以使该制冷剂过冷。另外,由于热量被从热传入介质中提取出来并被积聚,因此可以预期有效地利用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622511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880006642.5
申请日:2008-02-28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坪根贤二
CPC分类号: F28D20/00 , B60H1/00492 , B60H1/00771 , F28F27/00 , Y02E60/1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告知单元,其告知蓄热装置中所蓄存的热能的量或者冷能的量的增减,而且预测并告知未来的热能的量或者冷能的量的增减。一种蓄热装置(1a、1b),蓄存产生的热,并能够提取出所蓄存的热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蓄热量告知单元,其检测并告知上述蓄热装置(1a、1b)所蓄存的热能的量或者冷能的量的增减;热流出告知单元,其检测并告知从上述蓄热装置(1a、1b)流出的热能的量或者冷能的量的增减;热流入告知单元,其检测并告知流入到上述蓄热装置(1a、1b)中的热能的量或者冷能的量的增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