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CO2回收装置的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50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011047616.6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一种控制CO2回收装置的控制装置,提供相对于由CO2回收装置(20)消耗的蓄电池(50)的电力的CO2的回收量多的CO2回收装置(20)。控制装置(30)搭载于包含蓄电池(50)和使用蓄电池(50)的电力来回收流入的气体中包含的CO2的CO2回收装置(20)的车辆(1),且控制CO2回收装置(20),其中,控制装置(30)在满足了高回收效率条件的情况下允许CO2回收装置(20)的工作,在不满足高回收效率条件的情况下禁止工作,高回收效率条件是预想为CO2的回收效率会成为预先确定的规定效率以上的条件,CO2的回收效率表示CO2回收装置(20)中的CO2回收量相对于蓄电池(50)的消耗电力的比率。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697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174274.3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第1充电设备构成为通过使用了充电线缆的接触充电方式来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第2充电设备构成为通过非接触充电方式来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服务器具备决定部和设定部。决定部基于用户的特征来决定非接触充电推荐度,该非接触充电推荐度表示向用户推荐非接触充电方式的程度。设定部设定提议设备,该提议设备是第1充电设备以及第2充电设备中的被提议给用户的充电设备。在非接触充电推荐度高的情况下,与非接触充电推荐度低的情况相比,设定部将第2充电设备设定为提议设备的可能性高。

    车辆和结算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9240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0873295.6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和结算系统。一种车辆包括:供应单元,其向目标装置供应电力;第一接收单元,其从正在被供应电力的目标装置接收包括作为由目标装置提供的服务的对价的、要向用户收费的收费量的结算信息;第一发送单元,其将结算信息和用户标识符发送到结算装置;第二接收单元,其从结算装置接收指示行收费量的结算能够进行或者收费量的结算已经完成的通知;以及,第二发送单元,在该通知被接收到的情况下,其向目标装置发送指示收费量的结算能够进行或者收费量的结算已经完成的信息,以便使目标装置执行服务。

    控制CO2回收装置的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5019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047616.6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一种控制CO2回收装置的控制装置,提供相对于由CO2回收装置(20)消耗的蓄电池(50)的电力的CO2的回收量多的CO2回收装置(20)。控制装置(30)搭载于包含蓄电池(50)和使用蓄电池(50)的电力来回收流入的气体中包含的CO2的CO2回收装置(20)的车辆(1),且控制CO2回收装置(20),其中,控制装置(30)在满足了高回收效率条件的情况下允许CO2回收装置(20)的工作,在不满足高回收效率条件的情况下禁止工作,高回收效率条件是预想为CO2的回收效率会成为预先确定的规定效率以上的条件,CO2的回收效率表示CO2回收装置(20)中的CO2回收量相对于蓄电池(50)的消耗电力的比率。

    车辆下部构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9152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0388710.4

    申请日:2018-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抑制门框下边梁的内陷。该车辆下部构造包括一对门框下边梁和电力供给装置,所述门框下边梁构成为包括外部部分、内部部分以及第1冲击吸收部,所述外部部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内部部分与所述外部部分一体形成,并且位于所述外部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与所述外部部分共同形成闭合截面部,所述第1冲击吸收部在所述闭合截面部内沿车辆宽度方向架设在所述外部部分与所述内部部分之间,并且配置在侧视车辆时与所述电力供给装置重合的位置。根据本发明中,不需要另外的构件就能抑制门框下边梁的内陷。在本发明中,即使是短行程,也能有效地减少冲击载荷,所以与电力供给装置的尺寸无关,均能抑制门框下边梁的内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