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07014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1173977.9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36/0072 , H04W36/08 , H04W36/16 , H04W36/18 , H04W36/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通道通信系统及其方法。本系统在正常通信时,两个信道可一起执行最大比合并分集接收,提高了系统传输可靠性;而在满足切换条件时,则控制其中的一个信道与源基站保持通信,另一个信道扫描邻小区并建立同步,由此可大大缩短同步时间,并减小切换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0820679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1173990.4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L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7/0014 , H04L2027/0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线传输自动频率控制方法。本方法利用反馈频率跟踪参考频率,所述反馈频率是当前移动台的本地振荡频率加上一补偿频率,当参考频率出现较大跳变时,可利用所述补偿频率补偿该跳变,从而减小反馈频率与参考频率的差别,能提高输出频率锁定到参考频率的时间,也不会出现跳出同步带而失锁的情况,利于提高锁定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20632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1173986.8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波束天线系统,本系统包括多波束形成网络、用以向多波束形成网络提供波束的射频通道以及用以发送来自多波束形成网络的波束的基本辐射单元;其中所述多波束形成网络具有两个以上的输入端口,并对任一输入端口输入的单个波束进行不同的相位变换后输出;所述多波束形成网络通信连接有波束控制系统,所述多波束形成网络与所述波束控制系统之间设置有多路选择器;所述多路选择器根据所述波束控制系统的信号选通多波束形成网络不同的输入端。本系统有效克服了现有单一波束天线在运动中不能覆盖通信目标的问题,利于提高通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03967841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70534.9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南京远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2J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识别和功率控制功能的松耦合无线输能系统,包括:松耦合发送端、发送端主控芯片、发送端输出电流检测单元、发送端无线通信单元、松耦合接收端、接收端主控芯片、接收端输能电流/电池电压检测单元和接收端无线通信单元;其中,所述松耦合发送端与松耦合接收端通过磁场共振的方式进行能量的传送;所述松耦合发送端、发送端输出电流检测单元和发送端无线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发送端主控芯片连接;所述松耦合接收端、接收端输能电流/电池电压检测单元和接收端无线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接收端主控芯片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03968393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70538.7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南京远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W8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无线通道板的通信设备,包括:一个主控板和多个无线通道板;其中,所述主控板交换多个所述无线通道板间收发的数据;所述主控板为所述无线通道板供电,并控制所述无线通道板的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多个无线通道板,可同时工作于多个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在脱离基站等固定网络设施的情况下可以与邻近节点建立自组织网络进行通信,实现多跳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952283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811310577.7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IPC: G06V20/58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实时检测方法,所述的检测方法为:(1)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并将该灰度图像的灰度值归一化到[0,1]之间或者[‑1,1]之间,并且重组到统一的大小;(2)将步骤(1)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入到7层微卷积神经网络中,训练该微卷积神经网络,生成不同尺度的预测框进行类别预测和回归目标位置;(3)训练记录每个迭代的训练集上的误差和验证集上测试误差;(4)判断连续5个迭代验证集上损失是否降低,如果降低,返回步骤(2)若果没有降低,终止训练,保存所述的7层微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并查看特征提取效果。本发明使用7层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代替复杂的VGG‑16(用于大规模图像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在普通机器上进行训练和测试自己的数据集,不需要拥有超高性能的GPU(图形处理器)等高性能计算设备,也不需要预训练网络,它可以从零开始进行训练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52283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10577.7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实时检测方法,所述的检测方法为:(1)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并将该灰度图像的灰度值归一化到[0,1]之间或者[-1,1]之间,并且重组到统一的大小;(2)将步骤(1)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入到7层微卷积神经网络中,训练该微卷积神经网络,生成不同尺度的预测框进行类别预测和回归目标位置;(3)训练记录每个迭代的训练集上的误差和验证集上测试误差;(4)判断连续5个迭代验证集上损失是否降低,如果降低,返回步骤(2)若果没有降低,终止训练,保存所述的7层微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并查看特征提取效果。本发明使用7层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代替复杂的VGG-16(用于大规模图像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在普通机器上进行训练和测试自己的数据集,不需要拥有超高性能的GPU(图形处理器)等高性能计算设备,也不需要预训练网络,它可以从零开始进行训练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23414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1155080.3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2/22 , H04L9/0869 , H04L9/30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兼安全型电表数据收集系统,本系统通过数据收集器接收智能读表器发送的加密电表数据后解密并编码,然后选取部分解密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并将这部分二次加密且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以及未进行二次加密的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发送给能源管理终端,所述能源管理终端对二次加密且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解密解码、并对未进行二次加密的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解码得到用户的电表数据信息,既保证了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由于ES处仅需解密部分个编码且加密的消息,因此又降低了ES处的解密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23541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1152934.2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52/143 , H04W52/2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线状高速移动环境动态功率控制方法,本方法通过将移动台的当前位置与切换点比较,或者将得出的移动台至切换点的时间与一预设值进行比较,从而判决是否进行越区切换,可避免“乒乓效应”的产生;相比于进行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数据测量与处理,其运算速度快,从而避免了越区切换的延时、滞后等情况,利于提高越区切换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利于提高通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23532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1155066.3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16/10 , H04W72/04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混合网络动态信道资源分配方法。本方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集中静态分配少量资源,同时节点间根据业务传输需要分布式动态分配剩余网络资源,减少了无线网络资源干扰,充分利用了无线网络资源,其不仅解决了现有集中式静态资源分配方式不能根据结点业务传输状况动态申请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允许结点拥有的邻居数量有限造成星型结构下网络结点数量少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缺点,而且解决了集中式动态分配方式存在的任何资源使用都需要先申请造成时延的缺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