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08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43117.2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稻米降镉的缓释复配剂、制备及应用。该缓释复配剂包括亚硒酸钙和钙镁基矿物,所述亚硒酸钙和所述钙镁基矿物的质量比为(1~2):(800~2400);所述钙镁基矿物包括白云石矿物。上述的用于稻米降镉的缓释复配剂中,亚硒酸钙为难溶硒。钙镁基天然矿物可以提高土壤中钙和镁含量,进而提升土壤pH,并进一步增加水稻根部铁膜含量,以实现高效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难溶硒与钙镁基矿物混合制备缓释复配剂,一次施用于土壤当中,可使得材料中硒、钙、镁等有效成分缓慢释放,降低土壤镉的活性并实现长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18635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29240.3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去除土壤中铅镉砷的方法,属于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木质素磺酸盐配合电化学工艺来高效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并同步实现Pb、Cd和As等污染物的高效同步去除。本发明以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处理对象,将处理对象加入到水中并配入木质素磺酸盐搅拌均匀制成浆料,然后铁质材料为阳极、以惰性材料为阴极,在搅拌状态下进行电解,电解时,控制电压为0.4‑0.6V;木质素磺酸盐的加入量为处理对象质量的0.1‑1%。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效率高、同步脱除效果优异,便于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23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72283.7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A01N59/06 , A01N59/00 , A01N25/08 , A01P21/00 , C09K17/06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稻米降镉砷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稻米降镉砷的缓释复配剂、制备及应用。缓释复配剂包括硒基材料、钙基材料与硅基材料,硅基材料、钙基材料与硒基材料的质量比为(19~53):(13~47):(0.053‑0.213),硒基材料选用亚硒酸钙,钙基材料选用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硅基材料选用硅藻土。其中,亚硒酸钙,其难溶于水。氧化钙其与水反应后形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或直接包括氢氧化钙。再加上硅藻土中含有大量空隙,其能够吸附亚硒酸钙和氢氧化钙,以及其溶出的硒、钙、硅等有效成分,因此,进一步降低上述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因此可以在长期稳定存在于土壤中,保持降镉降砷的长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68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35478.4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镉胁迫下降低水稻中镉含量的方法、水稻调节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向镉污染农田土中添加外源水溶性有机硒的方式,证明了外源水溶性有机硒具有促进镉胁迫下水稻生长,缓解水稻镉胁迫的作用;外源水溶性有机硒有利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和氧化损伤降低,对缓解水稻镉毒害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外源水溶性有机硒有利于降低镉从水稻根到糙米中的直接迁移,并有效降低糙米Cd的生物富集系数;外源水溶性有机硒能促进成熟期水稻根表铁膜生成,对水稻吸收Cd形成有效屏障,从而减少水稻植株内镉的积累,减轻镉对水稻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077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4958.X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01J27/185 , B09C1/08 , B01J37/00 , C09K17/02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菱铁矿的改性方法、改性菱铁矿复合材料及应用,改性方法包括:将零价铁、磷矿粉和菱铁矿研磨后过筛,混合并球磨,制备改性菱铁矿复合材料。本发明用磷矿粉来腐蚀菱铁矿释放亚铁,再加上铁粉的协同作用,不仅实现了Fe(II)的缓释和再生,而且增强了材料的稳定性。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改性菱铁矿复合材料通过缓释活性Fe(II)激活过硫酸盐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实现对二氯苯酚等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降解。本发明的材料不仅具有土壤有机污染降解效率高,而且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5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76277.0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26 , G06F111/06 , G06F111/1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与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控制单元的流域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流域的水文信息构建水文水动力模型和河流水质模型;根据水文水动力模型确定目标流域中各个控制单元的水文条件;根据河流水质模型确定水文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标准;根据水环境容量评估标准和水环境容量计算标准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在水文条件下分配给各个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本发明的基于控制单元的流域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通过汇水范围和行政区划划分控制单元,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公平分配,进一步通过对各控制单元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严格管控,为流域精准治理提供公平客观的治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93866.0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层回填土施工用夯土装置,其包括主体、夯土组件和若干个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转动座、移动座和钻杆;转动座转动连接在主体上,且传动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摆动的第一摆动驱动构件;移动座滑动连接在转动座上,且传动连接有第一直线驱动构件;钻杆转动连接在移动座上,且钻杆的轴向和转动轴向均与移动座的滑动方向平行;其中,钻杆传动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旋转的转动驱动构件,以使钻杆能够旋入或旋出地面;并且,在转动座处于水平状态时,钻杆能够避让于地面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软弱地层回填土施工用夯土装置及夯土方法,定位组件在施工时能够起到定位支撑作用,使装置不易倾斜,使回填土打夯后密实度更加均匀,提高了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3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18904.0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流域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本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流域断面的各个汇水分区的卫星遥感图像数据,以及各个汇水分区在未来降雨时段的降雨预测信息;对每个汇水分区,划分多个功能区域;根据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确定每个功能区域的下垫面分布信息;根据每个功能区域的功能类型、降雨预测信息和下垫面分布信息,预测未来降雨时段内每个功能区域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负荷曲线,最终确定未来降雨时段内目标流域断面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负荷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预测雨水径流面源污染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913003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09924.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电建(广东)工程监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1N33/18 , G05B19/4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质净化厂的水质监测点选址方法、装置、设备、介质,方法包括:确定所述水质净化厂的调查范围,所述调查范围包括厂外进水来源、厂内废水接入情况和24小时混合样采样点;分别基于所述厂外进水来源、所述厂内废水接入情况和所述24小时混合样采样点确定对应的调查内容,并对各个所述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对应的调查结论;基于全部的所述调查结论选取目标水质监测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确定水质净化厂的多个调查范围、对应的调查内容得到对应的调查结论能够实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最准确反映进水水质的取样点,能够有效提高针对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水质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7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34295.8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电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8/06 , C04B38/00 , C04B33/132 , C04B33/135 , C04B33/13 , C02F11/00 , C02F11/14 , C02F11/122 , C02F10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市政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河湖底泥和市政污泥协同烧制陶粒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制陶粒的方法步骤包括:分别对河湖底泥和市政污泥进行预处理得含水率为70%~80%的泥浆,并分别准确测定其含水率、以及无机成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将两种泥浆混合均匀得总泥浆,调整其浓度为10%~15%,根据测得的含水率、以及无机成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向总泥浆中添加药剂,之后进行压滤脱水,得含水率<40%的泥饼;将泥饼经碳化制陶步骤得到陶粒。该方法将调理调质和脱水固化所需的药剂合二为一,减少了原料的拌合次数,且在原料为泥浆的状态下加入,使药剂与原料混合更为均匀、反应更加充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