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模组及生态护岸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6728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172178.5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化模组及生态护岸,其中,净化模组包括多个净化模块,多个净化模块沿坡面的倾斜方向依次邻接布置,每一净化模块包括内部设有净化腔的框架、放置于净化腔中的净化介质,框架的竖向的上端开设有供水流通过且连通净化腔的敞口以及连通相邻两个净化腔和敞口的溢流通道,框架在竖向的下端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净化腔的第一渗透通道。本发明可以在不同的净化模块中选用不同种类的净化介质,不同种类的净化介质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初雨与面源污染物进行净化,做到精准治污。同时,本发明可以增设提升泵,提升泵用于将河道内的污水泵送至净化模组中,可以实现本发明在晴天环境下对河道内污水的净化,较大的拓展了本发明的水质净化功能。

    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

    公开(公告)号:CN10803357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711120363.9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所述横向去污生物管包括从外往内依次设置的外管、内网管和填充内芯,所述填充内芯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其中,所述外管开设有孔洞,所述内网管为管状金属丝网,所述填充内芯的填充材料为纤维素。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所述纤维素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可强化地下水收集效果,便于活性材料的安装与更换。

    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

    公开(公告)号:CN10798645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711120374.7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所述横向去污生物管包括从外往内依次设置的外管、内网管和填充内芯,所述填充内芯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所述外管开设有孔洞,所述内网管为管状金属丝网,所述填充内芯的填充材料为树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所述填充内芯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可强化地下水收集效果,便于活性材料的安装与更换。

    一种初雨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412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004887.1

    申请日:2021-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初雨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利用城市河道两岸现有的排水明沟/盖板沟或在合适的位置新建排水明沟/盖板沟,于沟底布设相互连通的沉渣井与初雨净化井,解决初雨调蓄池、智能弃流井等初雨净化设施用地大、难以实施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初雨净化井连通地下相对透水地层,有效加快雨时地表径流的排泄速度,充分利用了自然界资源‑河道两岸中粗砂地层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造价成本,为其大范围推广提供了可能性。

    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吸附管

    公开(公告)号:CN10785732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711120596.9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吸附管,所述横向去污吸附管为包括从外往内依次设置的外管、内网管和填充内芯,所述填充内芯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所述外管开设有孔洞,所述内网管为管状金属丝网,所述填充内芯的填充材料为活性炭,且所述管状金属丝网的网孔小于所述活性炭的粒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吸附管,所述填充内芯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可强化地下水收集效果,便于活性材料的安装与更换。

    一种初雨净化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5102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04417.5

    申请日:2021-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初雨净化系统,利用城市现有的排水明沟/盖板沟,于沟底开设外井,外井的顶部设置用于过滤的沉渣槽,解决了现有的如初雨调蓄池、智能弃流井等初雨净化设施用地大、难以实施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沉渣槽的顶部设有第一滤网,通过沉渣槽的沉渣、过滤作用去除掉初雨中较粗较大的杂质;外井内部同轴设置中隔竖管,中隔竖管内部填充有初雨净化材料,通过初雨净化材料的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实现了初雨的进一步净化,净化后的初雨通过中隔竖管底端以及外井底端的渗水孔渗入地层,充分利用了自然的地层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对初雨实现进一步深度净化,大大降低了工程实施成本。

    一种净化河流水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2413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68905.5

    申请日:2020-03-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净化河流水质的方法,涉及河流治理领域。上述净化河流水质的方法包括:对目标河流的非污染区域进行水生植物调查,筛选出上述非污染区域的水生植物优势种;对上述目标河流的污染区域进行水质检测,并基于水质检测的结果确定上述污染区域内的超标污染物的种类和超标等级;根据上述污染区域内超标污染物的种类和超标等级,确定目标水生植物以及各目标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在上述污染区域内种植上述水生植物优势种并根据确定出的目标水生植物以及上述目标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在上述污染区域内种植上述目标水生植物。上述方案有利于河流水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净化模组及生态护岸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672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72178.5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化模组及生态护岸,其中,净化模组包括多个净化模块,多个净化模块沿坡面的倾斜方向依次邻接布置,每一净化模块包括内部设有净化腔的框架、放置于净化腔中的净化介质,框架的竖向的上端开设有供水流通过且连通净化腔的敞口以及连通相邻两个净化腔和敞口的溢流通道,框架在竖向的下端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净化腔的第一渗透通道。本发明可以在不同的净化模块中选用不同种类的净化介质,不同种类的净化介质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初雨与面源污染物进行净化,做到精准治污。同时,本发明可以增设提升泵,提升泵用于将河道内的污水泵送至净化模组中,可以实现本发明在晴天环境下对河道内污水的净化,较大的拓展了本发明的水质净化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