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低温液化天然气薄膜罐主屏蔽结构的整体试验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30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52501.X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温液化天然气薄膜罐主屏蔽结构的整体试验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前检查、(2)标准整体试验、(3)储罐竣工时的气密性试验、(4)临时施工洞口关闭后整体测试、(5)分析与检查。所述测量方法利用绝热层空间与储罐之间建立负压压差、记录压差变化的方式,获得有关储罐主屏蔽结构整体密封性能的数据,解决了传统薄膜罐主屏蔽密封性检测工作效率较低,且准确性不足的缺点。同时本发明提出了试验前检查、标准整体负压试验标定、储罐竣工时的气密性试验、临时施工洞口关闭后整体测试、分析与检查的系统化检测顺序和步骤,为提升低温液化天然气薄膜罐屏蔽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较低且准确性不足的缺点。

    船用液货舱的90°波纹转角板及液化天然气储存罐

    公开(公告)号:CN11948990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863316.3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化汽储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液货舱的90°波纹转角板及液化天然气储存罐,波纹转角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缓冲板,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罐底波纹板,第一连接板包括两个第一板体以及连接两个第一板体的第一波纹板;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侧壁波纹板,第二连接板包括两个第二板体以及连接两个第二板体的第二波纹板;缓冲板包括两个第一缓冲部以及连接两个第一缓冲部的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波纹板和第二波纹板,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一衔接板、第二衔接板和第三衔接板,本发明提供的波纹转角板可以对船舶运行中遇到的外力进行有效分散,进而减少波纹转角板发生变形和损坏的情况,提高储存罐的安全性。

    一种天然气干湿重整制氢及碳捕集的耦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1947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1864704.9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干湿重整制氢及碳捕集的耦合系统,包括: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单元,天然气和水蒸气经过蒸汽重整原料气预热器预热后进入蒸汽重整转化炉发生反应,反应生成气体经过蒸汽重整原料气预热器冷却后进入变换炉;氢气变压吸附提纯单元,经变换炉反应后的气体通过变压吸附器分离出氢气,其余气体进入蒸汽重整转化炉内进行燃烧;二氧化碳捕集单元,蒸汽重整转化炉和干重整转化炉的燃烧烟气流经碳捕集器,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分离处理;天然气二氧化碳干重整单元,天然气和碳捕集器捕集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干重整原料气预热器预热后进入干重整转化炉,反应生成气体经过干重整原料气预热器冷却后,储存或进入变换炉。

    一种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451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1526655.3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包括环形腔壁和调控组件,环形腔壁内构成低温流体通道,调控组件包括导流件和流量调控机构,导流件包括直流段、第一扩流段以及第二扩流段,第一扩流段和所述第二扩流段均为圆台结构,且第二扩流段底面的直径大于第一扩流段底面的直径,流量调控机构包括外支架、内支架、定位螺母以及螺栓,外支架与环形腔壁固接,内支架与导流件固接,螺栓固接在内支架上,并与外支架滑动连接,在外支架上、下各布置一个定位螺母与螺栓旋接。本发明通过调控组件,可保障旋转接头装置内部流动稳定,同时避免了回流现象,并通过真空绝热层和惰性气体吹扫的设置,避免过流部件因内外温差发生结冰导致旋转接头故障。

    燃气电厂热循环和尾气处理的掺氨掺氢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50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689679.3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电厂热循环和尾气处理的掺氨掺氢发电系统及方法,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通过将氨氢新能源利用的优劣势相结合,能够利用液氨易储易运的优势,现场为燃气电厂掺氢燃烧供应大规模的氢气,或者直接供氨燃烧发电,同时该技术可利用燃气轮机余热,并进行尾气脱硝处理,在减碳减氮的同时也能余热回收,提高了循环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由于氢和氨燃烧后无二氧化碳排放,逐渐增加掺氨、掺氢燃烧比例,可降低电厂的碳排放;利用燃气电厂余热进行液氨的汽化,以及为氨气分解提供热能,可在减碳的同时进行余热回收,提高了循环热效率;利用液氨进行尾气脱硝处理,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到标准水平,实现液氨的综合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