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压气垫式水下岩塞爆破装置及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62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01869.X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预压气垫式水下岩塞爆破装置及爆破方法,爆破装置包括:隧洞,隧洞的入水口设置有岩塞;闸门井组件,包括第一闸门井,第一闸门井位于隧洞的出水口,第一闸门井内设置有第一闸门;消波坑,消波坑设置于隧洞的入水口处,消波坑具有消波坑入口及消波坑出口,消波坑入口位于岩塞的一侧,消波坑出口与隧洞入水口相通。本申请由于设置有消波坑,消波坑可依靠岩体的强度抵抗、容纳爆破冲击波,使爆破冲击波在消波坑内经过反射、碰撞,实现对爆破冲击波的消能和阻隔,在不设置堵头封堵的情况下,避免了传统爆破工艺中堵头的浇筑、拆除及充、排水操作,简化了流程,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

    一种闸门挡水的岩塞爆破系统及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605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33284.6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库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闸门挡水的岩塞爆破系统及爆破方法,岩塞爆破系统包括隧洞、岩塞、爆破装置、冲击波阻隔段及空气注入设备,岩塞位于隧洞靠近水库的一端并用于分隔隧洞与水库;爆破装置设于岩塞中,用以爆破岩塞使隧洞连通水库;闸门井至少设有一口,闸门井中安装有闸门;冲击波阻隔段设置于隧洞并紧邻于闸门井,用于阻隔冲击波,空气注入设备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气室相连通以向第一气室注入空气。冲击波阻隔段改变冲击波的传播方向,避免冲击直接对冲闸门井,同时第一气室中的空气在冲击波作用下易发生形变,从而分散和消耗冲击波的能量,可很好阻隔隧洞内水体的爆破冲击波,为闸门井内的闸门提供了安全工作环境。

    一种水下岩塞爆破的爆破冲击波阻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362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01865.1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水下岩塞爆破的爆破冲击波阻隔装置,包括:隧洞,入水口设置有岩塞;集渣坑,位于隧洞的入水口,内部设有水垫,集渣坑具有集渣坑入口及集渣坑出口,集渣坑入口位于岩塞的一侧,集渣坑出口与隧洞的出水口连通;第一反冲弧,位于集渣坑内;第一导流板,位于第一反冲弧内,第一导流板的远离第一反冲弧的一侧形成第一引流区,第一导流板的靠近第一反冲弧的一侧形成第一导流区,第一引流区与第一导流区在靠近集渣坑出口处形成第一对冲区。本申请由于设置有集渣坑、第一反冲弧及第一导流板,在不设置堵头封堵的情况下,避免了爆破冲击波对工作闸门的破坏,避免了传统堵头的浇筑、拆除和闸门井的排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

    一种对冲减速闭气式水下岩塞爆破装置及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62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01649.7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对冲减速闭气式水下岩塞爆破装置及爆破方法,该爆破装置包括:隧洞,入水口设置有岩塞;集渣坑,具有集渣坑入口及集渣坑出口,集渣坑入口位于岩塞的一侧,集渣坑出口与隧洞的出水口连通;第一反冲弧,位于集渣坑内;第一导流板,位于第一反冲弧内,第一导流板的远离第一反冲弧的一侧形成第一引流区,第一导流板的靠近第一反冲弧的一侧形成第一导流区,第一引流区与第一导流区在靠近集渣坑出口处形成第一对冲区;闸门井组件,包括第一闸门井,第一闸门井位于隧洞的出水口。本申请在不设置堵头封堵的情况下,避免了爆破冲击波对第一闸门的破坏,避免了传统堵头的浇筑、拆除和闸门井的排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

    一种溢流控制结构及坝顶溢流堆石坝

    公开(公告)号:CN221345493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2706225.6

    申请日:2023-10-1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溢流控制结构及坝顶溢流堆石坝,包括:溢流控制体,溢流控制体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连接,溢流控制体设有沿其前后方向延伸的泄洪流道,泄洪流道的后端用于与水库连通,泄洪流道的前端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的泄槽连通;以及两个第一阻滑体,其中一个第一阻滑体位于溢流控制体沿其左右方向的第一侧且与溢流控制体沿其左右方向的第一外侧壁连接,另一个第一阻滑体位于溢流控制体沿其左右方向的第二侧且与溢流控制体沿其左右方向的第二外侧壁连接,各个第一阻滑体均沿溢流控制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各个第一阻滑体均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连接。本溢流控制结构以及坝顶溢流堆石坝均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