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106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683361.5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B1/00 , E02B3/00 , E03F1/00 , E03F5/10 , E03F5/20 , E03F5/14 , E03F7/00 , E03F7/04 , C02F9/00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02F101/30 , C02F1/00 ,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所述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河道内的蓄水区、净化池和倒虹吸管道;所述蓄水区用于抬高水位以高于所述蓄水区的下游的水位;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设置在所述蓄水区的下游,且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与所述蓄水区连通;在河道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净化池位于所述倒虹吸管道的上方。本发明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既能够实现在河内对水体进行显著净化,又能够保障行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99106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83361.5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B1/00 , E02B3/00 , E03F1/00 , E03F5/10 , E03F5/20 , E03F5/14 , E03F7/00 , E03F7/04 ,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所述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河道内的蓄水区、净化池和倒虹吸管道;所述蓄水区用于抬高水位以高于所述蓄水区的下游的水位;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设置在所述蓄水区的下游,且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与所述蓄水区连通;在河道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净化池位于所述倒虹吸管道的上方。本发明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既能够实现在河内对水体进行显著净化,又能够保障行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656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11204.9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域缓冲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带结构及缓冲带制作方法,缓冲带结构沿水域的堤岸设置,水域的水流方向为第一预定方向,所述缓冲带结构包括漫流流道,所述漫流流道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缓冲带结构及缓冲带制作方法,将水域漫流的水通过切线方向与水域的水流方向(即第一预定方向)两者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漫流流道的引流,利用堤岸有限的空间延长漫流的水的流程,有效地解决了水域堤岸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缓冲带漫流流程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344228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3191225.3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城市雨水调蓄生态湿地,包括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沿水流的侧方分别设置有进水渠以及出水渠,另一相对侧方设置有围护木桩,进水渠、出水渠以及围护木桩的里侧设置有石笼围固区,石笼围固区的围设空间构成生态湿地的填料区,填料区内设置有石笼加固区。潜流湿地的方式,可实现巨大的雨水调蓄量。潜流湿地在实现蓄水的同时,可作为人工强化的水体自净系统,通过植物及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净化,适用于城市建成区污染雨水有效处理,通过生态湿地的水体自净能力,可有效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净化,有效削减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相较于现有构筑物的大规模施工,极大降低了投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7077326U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21089974.8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涵养河道及跌水表流湿地,其中生态涵养河道包括:生态堰,所述生态堰包括横向拦截于河道中的多道,多道所述生态堰沿河道的顺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河道包括由所述生态堰拦截构成的多个河段,每道所述生态堰上均设置有出水管,用于供河水由上游河段跌水流入下游河段。通过设置的多道生态堰,能够将整体河道分隔为多个河段,并结合多道生态堰沿河道的顺流方向逐级降低的形式,能够形成河水跌水表流的流动形式,有效达到跌水增氧的目的。通过在每道生态堰上设置出水管,能够具体使河水通过出水管由上游河段跌水流入下游河段,保证了跌水表流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16549816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2779578.X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一体式分散式农污装置,所述农污装置包括用作厌氧池的第一格室、用作缺氧池的第二格室和用作生态浮岛的第三格室;其中,所述第一格室具有进水结构,所述第一格室和第二格室通过提升泵进行水体调控,所述第二格室和第三格室通过过流通道进行连通,所述第三格室具有出水结构;所述第一格室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提升泵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感测的第一格室的水位进行控制运行。该农污装置通过设置提升泵,可以有效优化第二格室的进水方式,提升了整个农污装置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5906044U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21810234.4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排污口净化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河道排污口净化装置包括:格栅箱,所述格栅箱设置在所述河道排污口下方的河道中,所述格栅箱的外围设置有植物浮床,且在所述格栅箱上连接有用于供微生物附着的生物填料。通过设置在河道排污口下方的顶部开口的格栅箱,能够有效地使从河道排污口排出的污水进入格栅箱内,并通过设置的格栅板对污水中的垃圾杂质进行拦截,从物理过滤角度进行处理。通过在格栅箱外围设置的植物浮床,能够通过漂浮型植物的根系对河道排污口附近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增强了生态涵养能力。连接在格栅箱上的生物填料,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通过生物降解消化的形式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15208724U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21810273.4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其中人工湿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填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填料,所述壳体的内部竖直安装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填料分区的分隔筒,所述分隔筒沿所述壳体的径向间隔叠套;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在所述填料顶部进水的上进水管以及在所述填料底部进水的下进水管,所述下进水管双向直通并在进水方向的另一侧连接有底部出水管。通过在壳体中设置的分隔筒,能够将用于对污水过滤处理的填料分隔为环状分布的多段,并通过使污水折流经过多段填料,延长了污水在人工湿地中的停留时间,同时由于该系统为双向进水,通过改变进水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系统填料堵塞,延长系统使用寿命,同时有效维持较高的水质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7781883U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20934788.3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河床湿地单元包括:围护层;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所述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布置于所述围护层的内侧,所述栽种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上方,所述栽种层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支撑过滤区用于净化河水及支撑所述栽种层;其中,所述支撑过滤区包括第一碎石层、填料层和第二碎石层;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两侧。该河床湿地单元对围护层内的区域进行了不同水平层和垂直层的划分,对多种填料进行了组合搭配使用,该结构的河床湿地单元不仅结构稳定,也大大增强了对河道的净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7027358U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20920636.8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雨水滞留装置,包括:集水池,集水池的下方铺设有雨水管网,雨水管网与集水池通过高出集水池底壁的雨水溢流口相通;集水池中上下叠层布设有蓄水层及滤料层,蓄水层及滤料层均与集水池之间留有间隙,且滤料层的底部高于雨水溢流口。通过在集水池下方铺设雨水管网,并且通过雨水溢流口将集水池与雨水管网相通,能够同时满足雨水在集水池底部下渗回补地下水及过量雨水由雨水管网直接收集的两种工况,收集的雨水可通过调控释放,实现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结合在集水池中叠层布设的蓄水层及滤料层,能够使雨水在经过蓄水层及滤料层后透水进入集水池,通过滞留过滤减少污染物和泥土的漫延,有效净化雨水,减少污染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