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40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27836.6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钙渣整备过程中放射性气溶胶释放行为的研究方法,本发明根据放射性氟化钙渣源项调查获得总活度,根据各参数在氟化钙渣整备过程中的放射性气溶胶释放份额估算关系,建立释放源项估算方法,并获取放射性气溶胶释放份额。本发明的放射性氟化钙渣整备过程中干燥气溶胶的扩散规律及释放份额对氟化钙渣整备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公众剂量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40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12409.0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铀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大气环境毒性风险的方法。本发明为开展铀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的环境风险分析和定量计算评价提供了参考。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够根据铀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的工艺特点,针对危险化学物质供料容器在三种泄漏位置、三种泄漏孔径的泄漏场景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了6类大气扩散条件下的各泄漏场景的公众个体风险、每个居民点的公众个体环境风险值,并将环境风险值结果与监管部门要求进行比较,评价该类铀加工与燃料制造设施的环境风险是否满足监管部门对环境风险的监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568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966328.3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剂量风险评估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效果评估方法,属于后评价和风险评估领域,将残留在土壤中的放射性浓度所致的环境辐射危险程度与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联系在一起,通过分析相关指标,形成了重要指标层级,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在风险评估中的权重进行确定。不仅考虑满足项目初始设定的剂量约束值及放射性浓度,还关注放射性在影响公众的吸入、食入和外照射等途径导致的长期的健康效应影响,不能超过规定的剂量约束值或者剂量限值的具体要求。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剂量风险评估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效果评估方法,能够科学充分地对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对于人员防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2164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83968.X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灾事故后考虑毒性分组的吸入剂量转换因子估算方法,在火灾事故后,通过根据应急人员在火灾事故救援时的活动强度,确定人的呼吸率,根据不同时间段含铀氧化物种类的特点,参考不同含铀化合物在GB18871中的F、M、S类具有不同的剂量转换因子,结合火灾的温度、时间点,估算出参与应急的工作人员吸入剂量的精细化剂量转换因子。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考虑火灾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燃烧温度情况下的不同氧化物的毒性对吸入剂量转换因子的影响不同,从而对事故后的工作人员的吸入剂量进行了精细化评估,相对于以往事故估算方法,对参与火灾应急的工作人员的事故后剂量估算更为精准、更接近于现实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21404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28598.0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废物切割过程中放射性气溶胶释放行为的研究方法,本发明中结合放射性金属废物污染水平、含铀金属废物切割前后的相关参数及切割过程中的放射性气溶胶释放份额估算关系,建立释放源项估算方法,并获取典型切割方式、不同污染水平废金属在切割过程中的气溶胶释放份额。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计算放射性废物切割过程的气溶胶释放份额,为整备过程中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4690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968010.9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检测的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效果评估方法,属于后评价和风险评估领域,建立在根据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核素污染,进行地块分类基础上,开展基于布点、检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治理效果评估方法。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数据检测的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效果评估方法,填补了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效果评估方面的空白,能够科学充分地对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对于人员防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024669.X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nventor: 陈佳辰 , 杨洁 , 王彦 , 廉冰 , 苏自强 , 康晶 , 岳琪 , 蒙滨驰 , 于志翔 , 陈佳 , 武翡翡 , 陈海龙 , 石熠堃 , 董豫阳 , 刘畅 , 赵杨军 , 罗恺 , 潘伟 , 王猛 , 李洋 , 陈泓旭 , 郝志强 , 刘腾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释放源项的模拟计算方法,根据厂房内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建立相应的三维几何模型,在三维几何模型的基础上,以流体力学、传热学、多相流运动为理论基础,建立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数值模型,并将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校准所采用的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数值模型;利用验证校准后的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数值模型,根据实际洒落景象开展模拟计算以获取释放源项。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放射性粉末洒落景象下的释放源项,为国内核燃料循环设施厂房放射性核素释放源项库的建立以及为事故后的应急和清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7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83973.0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灾事故后考虑粒径分布的吸入剂量转换因子估算方法,在火灾事故后,根据应急人员在火灾事故救援时的活动强度,确定人的呼吸率,根据不同时间段含铀化合物的粒径分布,参考国内外给出的不同粒径分布的剂量转换因子,结合火灾的温度、时间点,估算出参与应急的工作人员吸入剂量的精细化剂量转换因子。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考虑火灾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燃烧温度情况下的粒径分布对吸入剂量转换因子的影响不同,从而对事故后的工作人员的吸入剂量进行了精细化评估,相对于以往事故估算方法,对参与火灾应急的工作人员的事故后剂量估算更为精准、更接近于现实情况,适用于事故初期的应急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精细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7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83966.0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爆炸事故后考虑粒径分布的吸入剂量转换因子估算方法,将爆炸事故分为爆炸初期和第二阶段,爆炸初始为始发阶段预设时间之内,第二阶段为持续燃烧过程,爆炸初期根据爆炸当量和含铀金属的质量关系构建出的含铀可吸入气溶胶的释放量,进而估算第一吸入剂量转换因子;第二阶段,根据不同粒径占比关系给出的参与应急的工作人员吸入剂量转换因子,通过对爆炸事故后的工作人员吸入剂量转换因子进行分段估算,从而对事故后的工作人员的吸入剂量进行了精细化评估。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相对于以往事故估算方法,对工作人员的事故后吸入剂量估算更为精准、更接近于现实情况,适用于应急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精细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2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37544.2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Inventor: 陈佳辰 , 陈海龙 , 康晶 , 廉冰 , 王彦 , 杨洁 , 苏自强 , 武翡翡 , 岳琪 , 蒙滨驰 , 于志翔 , 董豫阳 , 刘畅 , 陈佳 , 赵杨军 , 罗恺 , 潘伟 , 王猛 , 李洋 , 陈泓旭 , 石熠堃 , 郝志强 , 刘腾
IPC: G06F30/28 , G06F30/18 , G06F30/17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FD的再悬浮装置送排风布置方式优化方法,通过构建不同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下的放射性气溶胶颗粒再悬浮装置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空间网格模型,将空间网格模型导入流体力学软件中进行CFD仿真,对不同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下的放射性气溶胶颗粒再悬浮状况进行模拟,按照预设指标选择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作为最优方案,以最优方案对试验所用再悬浮装置进行设计优化。采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对不同送排风口布置方案下放射性气溶胶再悬浮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送排风口布置的最优方案,根据送排风口布置最优方案,指导再悬浮试验装置的送排风布置方式,避免了设计冗余,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