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石墨密封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113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523581.1

    申请日:2022-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石墨密封装置,属于密封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石墨密封装置,包括石墨密封装置和光纤传感实时监测系统;所述的石墨密封装置包含静环组件和动环跑道,静环组件内侧开有安装槽;所述的光纤传感实时监测系统包含光纤传感器、传输光纤(光缆)、光纤传感解调仪及数据分析软件;所述的光纤传感器通过安装用胶固定在石墨密封装置安装槽的表面,通过保护用胶进行保护,通过传输光纤(光缆)连接到光纤传感解调仪,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判断石墨密封装置的实时运行状态。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实时监测石墨密封装置运行状态,并对主轴及轴承健康进行监测,能够做到故障提前预警,提高安全性。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旋转式光纤铺设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4745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43922.0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旋转式光纤铺设装置及方法,属于光纤铺设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外壳、光纤铺设旋转平台、六自由度打印头、光纤铺设机械组件和光纤收纳组件。光纤铺设机械组件包括可升降的机械手组件、导轨平台、水平导轨、可伸缩的机械臂和两尖柔喙夹头。通过六自由度3D打印头与铺设光纤的机械手组件协同配合,实现在平面360°内边打印结构件边在3D打印结构件内部铺设光纤,能够在竖直平面内铺设单根光纤并预留部分光纤作为熔接接头。通过本发明还能够将3D打印结构件变为智能结构件,实时监测打印过程中结构件形变,提高打印质量。通过预留的熔接接头与传感系统的其他器件相结合,为建立3D打印结构件健康监测系统提供支撑。

    一种自动铺丝过程监测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1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51964.7

    申请日:2021-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自动铺丝过程监测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领域。该方法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体积小、精度高等优点,将光纤光栅传感器铺放在热塑性复合材料平板的层间,实现光纤传感器与热塑性预紧料的贴合;并通过定向轮对光纤传感器进行转向,实现一根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多条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制作及固化过程中的应力场和温度场进行实时监测。该方法适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领域,通过对制作过程中的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实时监测,为成型工艺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撑。

    高精度智能气体压力源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6223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63008.9

    申请日:2020-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高精度智能气体压力源,属于静态压力计量校准领域。微型气压泵、气容A、压力开关A、比例阀共同组成气动阀的驱动源部分,用于给正压输出通路的气动阀提供驱动源;电动高压泵、过滤器、气容B、电磁阀C、气容C、气动阀、压力开关B、气容D、压力传感器、电磁阀B、输出端共同组成整个高精度智能气体压力源的正压输出通路;负压传感器、电磁阀A、真空泵、压力开关C、气容D、输出端共同组成整个高精度智能气体压力源的负压输出通路。本发明的正压气源和负压均设置气容,能够提高气源供气效率和输出稳定性。本发明目的是提供高精度智能气体压力源,为现场压力校准时提供智能、快速、便携、自动,且具有较高输出精度的气体压力源。

    一种用于光纤传感损伤监测的包络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29074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1055838.1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纤传感损伤监测的包络提取方法,属于光纤传感中的信号处理领域。本方法首先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损伤信号进行预处理,剔除信号中的异常值与噪声,并截取得到用于包络提取的信号部分;利用极值法提取信号中的所有波峰、波谷以构造信号的上、下包络线;上、下包络线相减,消除温度变化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所造成的影响,得到极值包络线;对得到的极值包络线进行三次样条插值,还原为原始信号的长度,得到比较粗糙的包络线;最后利用小波分解提取粗糙包络线中的低频信号,得到信号包络线。本发明适用于探伤监测等领域,对含有大量数据且采样频率较高的信号快速提取包络线,并保持原始信号的变化趋势,为后续损伤监测提供依据。

    一种基于F-P传感原理的加速度传感器敏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577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314237.6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F‑P传感原理的加速度传感器敏感结构,属于光纤加速度计领域。本发明包括惯性质量块、支撑梁、功能性配重支撑、封装边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质量块表面发生反射,入射光和反射光发生干涉,当质量块由于外界振动产生位移影响干涉,将振动信号转化为光信号。质量块作为惯性和光反射结构,通过对其表面处理以减少光信号反射的能量损失;功能性配重支撑能够增加振动感应方向的质量,提高灵敏度,同时保证该结构在其他方向上实现振动隔离;支撑梁作为弹性结构控制整个系统的刚度;封装边框便于质量块保护模块封装。本发明能够实现光纤加速度传感器在低频振动环境下的响应,具有灵敏度高,避免其他方向上的交叉敏感的优点。

    一种MEMS光纤振动传感器耐高温封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7798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97085.5

    申请日:2022-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EMS光纤振动传感器耐高温封装结构,包括管壳、封盖、MEMS光纤振动敏感元件和自紧结构,封盖设置于管壳的顶部,管壳与封盖之间形成容纳空间,MEMS光纤振动敏感元件位于容纳空间内,自紧结构设置于MEMS光纤振动敏感元件与封盖之间,自紧结构为爪状弹性结构,包括底台、通孔和多个爪梁,底台设置于自紧结构的下端,通孔设置于底台中间,多个爪梁均匀设置于底台的外周并向上延伸至与封盖接触,所述自紧结构施加有预紧力,使得MEMS光纤振动敏感元件与管壳和封盖在高温环境下是刚性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MEMS光纤振动传感器在高温下的测量,并且具有测试精度高和适用性好的优点。

    一种温度补偿式光纤智能垫片

    公开(公告)号:CN11451814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002112.5

    申请日:20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温度补偿式光纤智能垫片,属于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由垫片基座和垫片上盖组成。所述垫片基座中间设置有通孔,通孔周围围绕凹槽;凹槽外围设置定位台阶;所述垫片上盖是周向带有凸台的、中心带有通孔结构;所述垫片上盖上布置有触头;所述垫片基座与垫片上盖组合后,需保证所述垫片上盖的凸台与所述垫片基座的台阶不接触。本发明基于光纤光栅应变测量原理以及温度补偿原理,通过结构改进将螺栓所受应力转化为弹性应变圈的变形产生应变,从而使光纤光栅传感器波长发生变化,同时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的补偿,从而实时监测螺栓受力状态。本发明能补偿外界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具有精度高、密封性好、实用性强的优点。

    一种可控的便携式应变计校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9369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87494.5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应变计校准装置,属于应变试验测试领域。本发明利用基于EAP驱动器可随电压驱动并产生较大变形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控的应变计校准装置,提升了校准装置的便携性,增加了校准范围,提高了校准装置动态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应变计的校准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误差。该可控的便携式应变计校准装置包括:电压控制器、高压电源、EAP驱动器、固定结构、位移测量装置等。将介电型EAP驱动器和高压电源连接起来,通过电压控制器控制介电型EAP驱动器受到的电压值,从而控制介电型EAP驱动器的轴向变形。应变计采用粘贴等方式与介电型EAP驱动器相连接,采用位移测量装置测量应变计产生的变形。通过测量试验数据,进行应变计的校准。

    一种阻尼可控振动传感器敏感元件以及振动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848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20737.3

    申请日:2024-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可控振动传感器敏感元件以及振动传感器,所述敏感元件包括上盖、下盖和敏感结构,上盖、下盖与敏感结构形成封闭腔;敏感结构包括封装边框、支撑梁、阻尼膜片和质量块,封装边框用于保护质量块,封装边框的厚度大于质量块的厚度;阻尼膜片设置在质量块的底部外周,阻尼膜片与下盖之间形成阻尼腔,阻尼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分别包括相对于质量块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膜片,第二膜片的半径小于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与第一膜片的半径比不小于1/3;支撑梁用于连接质量块与封装边框,阻尼膜片的厚度小于支撑梁的厚度的1/20。本发明能够在实现传感器阻尼参数可调控的同时不影响传感器的其他参数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