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986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81446.5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电联产的光伏电站出力快速调控方法,当电能供给区域内供大于求时,利用多余的电能对冷水库内的水进行制冷;当电能供给区域内供小于求时,通过背板水冷散热管道对光伏板进行冷却降温,可快速提高10%~25%的系统出力;当电能供给区域内有尖峰型负荷投入时,电站可根据调度指令,事先做好冷却处理,提高发电能力裕度。本发明利用光伏电池的温度特性,平抑了光伏电站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天然供求差异,避免了在供大于求时电力远距离外送或弃光所造成的网损增加、资源浪费,并在供小于求时提供了一种快速增加光伏发电能力的手段,同时满足了电站及周边设施的部分热水需求,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3466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48845.X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升压站的蓄电池主动维护系统,包括监控模块、修复模块和巡检模块;监控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远程通讯单元和判别单元;监控模块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交直流数据、蓄电池数据和告警数据,通过远程通讯单元将数据上送;判别单元根据采集的数据判别落后电池;修复模块包括电池除硫单元和主动均衡单元,除硫单元通过减少蓄电池内的硫酸盐体积对所述落后电池进行除硫,主动均衡单元采集蓄电池运行状态,并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对蓄电池的能量进行均衡控制;巡检模块获取监控模块所采集的各单体电池的运行状态数据,对各单体电池进行分析、预测和/或告警处理,并上送处理结果。利用本发明能够对海上风电升压站的蓄电池系统进行监测和主动维护,降低蓄电池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73636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816001.1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琦 , 潘磊 , 王海华 , 张瑞云 , 沈小平 , 袁龙威 , 胡煜 , 王磊 , 卢红前 , 陈昕 , 曹炜 , 陆冉 , 韩学栋 , 张震 , 谢伟 , 李奔 , 单新锐 , 杨非 , 齐文瑾 , 陆思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集成化配送式升压站,升压站根据站内“R”型道路分为四个功能性区块:低压/中压配电区、高压配电区、无功补偿区和生产辅助区,低压/中压配电区包含一座功能集成化预制舱,为双层结构,集成了升压站低压配电,中压配电,蓄电池,二次设备和中央控制设备功能。升压站全站预制舱化,可大幅降低工程现场工作量,减少用地面积,缩短建设周期。升压站具备可根据不同建设方案进行调整的功能,仅需对功能区进行简单的扩展即可实现,为分期建设的升压站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644723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35277.2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工程中光伏组件无阴影遮挡时间计算方法,在已知光伏电站所在地纬度、电池组件长度、电池组件间距、电池组件倾角、山地坡度倾角这几个参数后,获取在此布置方案条件下,光伏组件无阴影遮挡的时间,计算准确,为光伏电站的全面分析提供重要参数,效综分析各项经济参数,解决现有技术光伏组件实际无阴影遮挡时间无法计算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99233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0089677.X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群的分散协调控制方法,控制中心将发电利用率信息传递给作为领导者代理的风力发电机;控制中心计算风力发电机群目标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差值,判断风力发电机群目标功率与实际功率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允许误差值,若小于允许误差值则结束对风力发电机群的控制,若不小于允许误差值则根据风力发电机群的目标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差值修改发送给作为领导者代理的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利用率信息,并重复执行步骤一至步骤三。本发明保证了发电功率任务在各风机间分配的公平性,使得风电场风机群的控制方法更加多样。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802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080308.5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电联产的光伏电站出力快速调控系统,在光伏电站设置热水库和冷水库,冷水库内安装制冷装置,光伏组件背板上装设与热水库和冷水库贯通的散热管道,冷水库的出水接入散热管道的入水口,散热管道的出水接入热水库。本调控系统平抑了光伏电站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天然供求差异,避免了在供大于求时电力远距离外送或弃光所造成的网损增加、资源浪费,并在供小于求时提供了一种快速调节发电能力的手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光资源的浪费,同时满足了电站及周边设施的部分热水需求,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914775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25994.6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2E10/763 , H02J3/383 , H02J3/386 , H02S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风光发电系统,包括基座、风力发电组件、太阳能发电组件、汇控箱、变压器和电网,所述基座上设有偏航机构,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固定在所述偏航机构上,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风力发电机和固定在所述风力发电机上的风轮叶片,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固定在所述风轮叶片上,所述风力发电机和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通过电缆与所述汇控箱相连,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传感器平台,所述传感器平台、偏航机构均与所述汇控箱相连,所述汇控箱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相连,所述变压器与电网相连。该系统将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4789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769514.7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0 , Y02B10/22 , Y02B10/70 , Y02E10/60 , E04B2/88 , E03B7/00 , F24D17/0021 , H02S4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楼宇水储能系统,在楼宇南侧外墙安装真空太阳能集热管道及伏幕墙发电系统,在楼宇地下室建设热水库,内装设循环水泵、供水水泵、进出水管道及配套水工设施,并设有配套自动监控系统。当辐照条件良好时由循环水泵将热水库中的水循环泵入太阳能集热管道进行加热,并回流入热水库贮存。通过供水水泵将热水库内热水泵入各户供给楼宇内热负荷。循环水泵和供水水泵由光伏幕墙发电系统及电网联合供电。本发明通过集中式的太阳能源收集、储存、分配,在保证生活需求的同时,节约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同时节省的用户开支;与此同时,利用光伏幕墙和集热管道为建筑提供保温功能,增强建筑的整体节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78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85556.2
申请日:2017-08-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S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S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燃煤电厂灰场的光伏发电装置布置,包括事故备用贮灰场和光伏发电装置布置区域;故备用贮灰场与光伏发电装置布置区域相隔离;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布置区域设置若干光伏阵列区;光伏阵列区设置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包括若干光伏子系统,光伏子系统包括集中式汇流箱、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和升压变,通过所述中给定的公式得出事故备用贮灰场所需占地面积和剩余光伏发电可利用占地面积;将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和升压变均布置在所述灰场中。本发明充分利用燃煤电厂灰场的土地资源,将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相结合,开拓了传统灰场的利用价值,一地多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80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80308.5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电联产的光伏电站出力快速调控系统,在光伏电站设置热水库和冷水库,冷水库内安装制冷装置,光伏组件背板上装设与热水库和冷水库贯通的散热管道,冷水库的出水接入散热管道的入水口,散热管道的出水接入热水库。本调控系统平抑了光伏电站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天然供求差异,避免了在供大于求时电力远距离外送或弃光所造成的网损增加、资源浪费,并在供小于求时提供了一种快速调节发电能力的手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光资源的浪费,同时满足了电站及周边设施的部分热水需求,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