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855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62785.5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板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杆及至少两根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连接杆上,以使至少两根固定杆与连接杆能够围成一安装平台。判断通信铁塔朝向太阳的方位且不被通信铁塔遮挡的位置,将固定杆的另一端安装于通信铁塔上,以使安装平台位于通信铁塔朝向太阳的一侧。光伏板能够设置于安装平台上,因此能够使得设置在安装平台上的光伏板有效朝向太阳设置且不被遮挡,使得光伏板能够充分的利用太阳能为通信铁塔供电。上述光伏板的安装结构,仅仅采用两种杆件,即固定杆与连接杆即可实现光伏板的安装平台的搭建,不仅结构简单,且可现场根据通信铁塔的设置方位进行安装,安装过程方便,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884269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12880.3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隔离墙安装柱单元及光伏隔离墙,光伏隔离墙安装柱单元,包括墙体安装柱、砼体立柱及埋设于地下的砼体基础,所述砼体立柱包括埋设于地下与砼体基础连接的基础段和位于地上用于支撑墙体安装柱的支撑段,所述墙体安装柱设置于支撑段的顶部,所述支撑段用于使安装于墙体安装柱上的光伏组件与地面间隔设置。在风、雨天气中,雨水和气流可通过光伏组件与地面间的通道从光伏组件的一侧流向光伏组件的另一侧,通道削弱了雨水和气流对光伏组件的作用力,提高了光伏组件、墙体安装柱、砼体立柱及砼体基础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89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80427.7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72 , Y02E10/7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功率预测的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容量配置方法,采用快速启动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相配合作为微电网系统的备用电源,以平衡微电网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在单纯由微电网储能系统供电的情况下,测出多次快速启动发电设备的最长发电时间Δt,基于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预测技术,计算出在该最长发电时间Δt内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ΔP3,得出微电网系统中储能设备的最小容量配置W。本发明基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得到储能设备的最小容量配置,从而减少储能系统以及相应配套设备的数量,降低了建筑成本,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53128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472870.4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B7/14 , H01B7/42 , H01B7/20 , H01B13/22 , H01B13/004
Abstract: 一种海底电缆,依次包括海中段、登陆段和空气段,所述登陆段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电缆缆芯和包覆于所述电缆缆芯外表面的衬层;所述电缆本体套设于钢管,所述钢管呈中空结构,所述钢管内壁与所述电缆本体的衬层之间设置有热阻系数小于空气的散热介质。如此,该散热介质的热阻系数小于空气,有利于登陆段热量的散发,从而提高了登陆段的载流量。与此同时,该登陆段的导体截面积不变,且设置钢管,保证了登陆段能够适应敷设或回修时的机械应力。因此,上述海底电缆提高了海底电缆登陆段的载流量,且可操性强。还提供一种海底电缆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38865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43972.X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光伏支架结构,包括多个管桩和多个固定交叉呈网状结构的横向钢桁架和纵向钢桁架;所述网状结构内还设置有多个同时连接所述横向钢桁架和所述纵向钢桁架的平面支撑;所述横向钢桁架的上弦杆和纵向钢桁架的上弦杆上均固定设有檩托,所述檩托可拆固定连接有檩条,光伏组件安装在檩条上;所述横向钢桁架或所述纵向钢桁架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下部插设在所述管桩的内。本申请的海上光伏支架结构强度高,能够抵御海上风浪环境荷载,便于海上安装施工,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909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310675246.4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海缆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海缆选型方法:该方法根据海缆在全寿命周期内购置费用的现值、敷设费用的现值、损耗总费用的现值、故障损失总费用的现值、运行维护总费用的现值、回收过程净支出费用的现值计算现值总和,得到海缆全寿命周期成本;该海缆的选型方法根据获得海缆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方法计算若干海缆选型方案的海缆全寿命周期成本,并换算成等额年值,最后通过选择最小等额年值的选型方案作为最佳方案。通过所述方法,能够更好地管控成本,并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88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279337.6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4 , Y02B10/72 , Y02E10/566 , Y02E10/7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功率预测的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容量配置方法,采用快速启动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相配合作为微电网系统的备用电源,以平衡微电网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在单纯由微电网储能系统供电的情况下,测出多次快速启动发电设备的最长发电时间Δt,基于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预测技术,计算出在该最长发电时间Δt内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ΔP3,得出微电网系统中储能设备的最小容量配置W。本发明基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得到储能设备的最小容量配置,从而减少储能系统以及相应配套设备的数量,降低了建筑成本,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88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79337.6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4 , Y02B10/72 , Y02E10/566 , Y02E10/7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功率预测的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容量配置方法,采用快速启动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相配合作为微电网系统的备用电源,以平衡微电网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在单纯由微电网储能系统供电的情况下,测出多次快速启动发电设备的最长发电时间Δt,基于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预测技术,计算出在该最长发电时间Δt内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ΔP3,得出微电网系统中储能设备的最小容量配置W。本发明基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得到储能设备的最小容量配置,从而减少储能系统以及相应配套设备的数量,降低了建筑成本,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19595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68654.X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光伏支架桩基结构,包括混凝土桩和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混凝土桩桩长大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桩长;所述混凝土桩沿所述水泥土搅拌桩轴心穿过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虚桩部分,并插入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部分,且所述混凝土桩桩底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桩底之间存留间隙。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光伏支架桩基结构,能够适应淤泥等软弱土地质条件或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工程造价,增强项目经济的可实施性;同时在地基土腐蚀性较强的环境条件下,该桩基的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满足光伏电站建设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885411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410095560.X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 H04L2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 Y02P90/14 , Y02P90/18 , Y02P90/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站控装置,与站控装置连接通信的以太网,多个通过以太网与站控装置连接的主控单元,以及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的多个机组电气系统设备、机组侧公用电气系统设备和电厂升压站系统设备,机组电气系统设备、机组侧公用电气系统设备和电厂升压站系统设备分成多组并分别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组网,且机组侧公用电气系统设备与电厂升压站系统设备通过主控单元连接到以太网形成公用电气系统网络。本发明解决了传统ECMS在厂用电气设备的操作、控制上的不足,以及原ECMS和NCS系统互相独立无法通畅地进行数据交流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