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的分层架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494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73743.8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虚拟电厂架构优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虚拟电厂的分层架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构建虚拟电厂的初始控制架构,第三层级上的多个第三节点用于表征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基于枢纽拓扑连接关系和第二节点的经济价值数据对第二节点进行关键枢纽辨识,以确定用于表征关键聚合商平台的枢纽节点;进行系统解耦辨识,以确定解耦节点,将与解耦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三节点作为用于表征第一类用户的自治节点;在维持枢纽节点和自治节点不变的情况下,对待调整节点进行优化,得到虚拟电厂的目标控制架构;待调整节点为初始控制架构中除枢纽节点和自治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实现了虚拟电厂在进行用户资源调度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定容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332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19052.8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定容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设定预设规模值和预设时刻值;获取光伏单位功率成本值、风电单位功率成本值和储能单位容量成本值;重复执行仿真计算操作,直至当前仿真规模值与预设规模值相同;在重复执行仿真计算操作过程中计算得到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目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以及目标投资成本值,并根据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目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和目标投资成本值计算得到每一仿真规模值对应的目标容量。本发明可以计算得到不同规模值对应的目标储能的投资成本值和目标储能的容量值,最终可以通过对储能的规模的精细化定容从而确定较为合理的风电和光伏的规模,提高储能的利用率。

    一种海上风电储能容量配置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139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308692.6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储能容量配置的优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分析每个自然日的风力出电特性,根据风电处理特性执行相应的储能运行优化策略并模拟运行预设的时长后筛选满足预设边界条件的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性能评估,从而获得最优的海上风电储能容量配置的优化方案,最后根据该优化方案进行配置。该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条件设置模块、分析判断模块、模拟运行模块以及选择配置模块。该方法及装置能够为海上风力发电区域配置能量密度大、布局灵活的电化学储能,基于更加精细的风电出力特性研究,对电化学储能进行科学、合理地定容、优化,增强风电出力‑负荷匹配性,从而提升了海上风电储能容量配置的准确性、实用性和自适应性。

    冷热电联供系统定容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05363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810660674.2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定容方法及装置。其中,上述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定容方法,包括:获取供能对象群中各用户全年的冷负荷数据、热负荷数据和电负荷数据,根据冷负荷数据、热负荷数据和电负荷数据,获得供能对象群的各个时刻的冷负荷数据、热负荷数据和电负荷数据,根据供能对象群的类型、供能对象群的各个时刻的冷负荷数据、热负荷数据和电负荷数据对冷热电联供系统定容。以整个供能对象群为研究单位,通过对供能对象群中各用户的冷负荷数据、热负荷数据和电负荷数据的获取,以及综合考虑供能对象群的类型,对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精确定容,定容精度更高,根据定容结果建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机组利用率高。

    天然气发电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84971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04828.3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发电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天然气发电系统包括第一气流通道、设置在第一气流通道上的燃气轮机、与燃气轮机传动连接的第一发电机、设置在燃气轮机上游的第一气流通道上的第一降气压器,以及废热回收装置;废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水流循环通道、第一热交换器,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燃气轮机的排烟通道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一水流循环通道进行热交换,第一降气压器与燃气轮机之间的第一气流通道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一水流循环通道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能够提升第一气流通道内经过第一降气压器降压后的气体温度;充分利用了燃气轮机产生的余热,减少了能源损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