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00002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611118476.0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PC: H04W24/08 , H04B17/3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评估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噪比恶化门限值、接收机底噪、带宽和杂散指标确定每两个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杂散干扰隔离度;根据所述杂散干扰隔离度确定每两个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水平杂散干扰隔离距离;根据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和每两个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水平杂散干扰隔离距离构建得到干扰隔离图;在干扰隔离图中查找遍历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分别对应的结点的最短路径;根据最短路径评估得到多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任意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所受干扰的干扰功率。通过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评估多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任意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所受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690000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611118476.0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PC: H04W24/08 , H04B17/3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24/08 , H04B17/3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评估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噪比恶化门限值、接收机底噪、带宽和杂散指标确定每两个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杂散干扰隔离度;根据所述杂散干扰隔离度确定每两个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水平杂散干扰隔离距离;根据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和每两个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水平杂散干扰隔离距离构建得到干扰隔离图;在干扰隔离图中查找遍历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分别对应的结点的最短路径;根据最短路径评估得到多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任意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所受干扰的干扰功率。通过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评估多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任意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所受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55456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011329474.2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W3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5G网络到4G网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终端在5G网络中实际使用的传输块大小,以及传输块大小上限值,确定传输块使用率;根据所述终端分配到的5G网络带宽,以及所述终端切换到4G网络后将要分配到的4G网络带宽,确定带宽折算系数;确定所述传输块使用率小于所述带宽折算系数,将所述终端从所述5G网络切换到所述4G网络。本发明提供的5G网络到4G网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可以确保在合理的情况下将终端从5G网络切换到4G网络,从而提高5G网络以及4G网络的资源分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07183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410373577.7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W16/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数据业务模型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当用户数不大于第一阈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业务模型描述小区吞吐量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下降的过程;当用户数上升达到并超过第一阈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业务模型描述小区吞吐量下降,以及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下降的过程;根据第一数据业务模型和第二数据业务模型获取用户数和吞吐量之间的最佳关系。采用统计的方式建立数据业务模型,不以马尔科夫过程为基础,而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提出模型,同时模型本身的参数α和β可以根据场景进行修正,有更好的适用范围,基于该数据业务模型描述用户数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预测小区最大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54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329474.2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W3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5G网络到4G网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终端在5G网络中实际使用的传输块大小,以及传输块大小上限值,确定传输块使用率;根据所述终端分配到的5G网络带宽,以及所述终端切换到4G网络后将要分配到的4G网络带宽,确定带宽折算系数;确定所述传输块使用率小于所述带宽折算系数,将所述终端从所述5G网络切换到所述4G网络。本发明提供的5G网络到4G网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可以确保在合理的情况下将终端从5G网络切换到4G网络,从而提高5G网络以及4G网络的资源分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036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114907.4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抢险救灾场景下的通信系统及实施方法。所述系统:一级通信圈,包括多个无人机主力通信节点;所述主力通信节点通过卫星链路分别与远端核心网和业务服务器连接;形成于所述一级通信圈内的二级通信圈,包括多个机动通信节点,所述机动通信节点搭载有基站,所述基站通过空5G口与所述无人机主力通信节点连接;形成于所述二级通信圈内的三级通信圈,包括便捷式射频放大节点,与所述机动通信节点连接。通过部署的一级通信圈、二级通信圈和三级通信圈的组网架构,对应急区域的通信覆盖范围进行逐级推进,能够扩大通信覆盖范围,提高深度覆盖能力,满足大面积抢险救灾场景下的应急通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307183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373577.7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W16/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数据业务模型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当用户数不大于第一阈值时,采用第一数据业务模型描述小区吞吐量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下降的过程;当用户数上升达到并超过第一阈值时,采用第二数据业务模型描述小区吞吐量下降,以及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下降的过程;根据第一数据业务模型和第二数据业务模型获取用户数和吞吐量之间的最佳关系。采用统计的方式建立数据业务模型,不以马尔科夫过程为基础,而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提出模型,同时模型本身的参数α和β可以根据场景进行修正,有更好的适用范围,基于该数据业务模型描述用户数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预测小区最大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139787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110391536.7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华 , 赵旭凇 , 汤利民 , 李源 , 郭晓鹏 , 尧文彬 , 谢宁 , 李迪生 , 白承灏 , 李懿 , 杨辉 , 王韬 , 楼世平 , 马春 , 孙璇 , 王翔 , 孙林洁 , 刘轶亮 , 张新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测数据的干扰抑制方法及相关装置,用以消除干扰,提升传播模型参数估计的可靠性。路测数据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对采集到的接收功率采样序列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接收功率差分序列,所述接收功率差分序列包括线性叠加接收功率增量序列和干扰序列;利用低通滤波器对接收功率差分序列进行滤波,通过调整所述低通滤波器的带宽,使得滤波后的干扰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满足预设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139787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91536.7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华 , 赵旭凇 , 汤利民 , 李源 , 郭晓鹏 , 尧文彬 , 谢宁 , 李迪生 , 白承灏 , 李懿 , 杨辉 , 王韬 , 楼世平 , 马春 , 孙璇 , 王翔 , 孙林洁 , 刘轶亮 , 张新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测数据的干扰抑制方法及相关装置,用以消除干扰,提升传播模型参数估计的可靠性。路测数据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对采集到的接收功率采样序列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接收功率差分序列,所述接收功率差分序列包括线性叠加接收功率增量序列和干扰序列;利用低通滤波器对接收功率差分序列进行滤波,通过调整所述低通滤波器的带宽,使得滤波后的干扰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满足预设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222161728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672557.9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单元、预制构件模块及包括预制结构的通信柜体。该预制构件单元包括预制构件本体,预制构件本体的每个侧围部均贯穿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均在第一平面上;侧围部还贯穿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第一安装孔和/或第二安装孔适于穿设固定件,以对预制构件单元进行拓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单元,通过在预制构件本体的侧围部上设置第一和第二安装孔,可以方便地从预制构件的多个表面通过固定件将多个预制构件单元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结构体。使得预制构件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组合与扩展,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建筑或结构的需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