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8380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810225611.4
申请日:2018-03-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非特异磷脂酶GmNPC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油脂代谢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大豆非特异磷脂酶GmNPC2为如下A1)或A2)或A3):A1)氨基酸序列为序列2的蛋白质;A2)在序列2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由A1)衍生的蛋白质;A3)在A1)或A2)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实验证明:大豆非特异磷脂酶GmNPC2及其编码基因对提高作物油脂含量,特别是对于提高种子总油脂含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用于培育高油脂大豆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69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210383078.7
申请日:2012-10-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sNAC73蛋白的编码基因及其在培育耐逆植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一种DNA分子,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也可以为在严格条件下与其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也可以为与其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从野生大豆中克隆了耐逆基因GsNAC73,对培育耐逆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80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10225611.4
申请日:2018-03-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非特异磷脂酶GmNPC2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油脂代谢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大豆非特异磷脂酶GmNPC2为如下A1)或A2)或A3):A1)氨基酸序列为序列2的蛋白质;A2)在序列2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由A1)衍生的蛋白质;A3)在A1)或A2)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实验证明:大豆非特异磷脂酶GmNPC2及其编码基因对提高作物油脂含量,特别是对于提高种子总油脂含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用于培育高油脂大豆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603239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510115633.1
申请日:2015-03-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K14/415 , C07K19/00 , C12N15/29 , C12N15/62 , C12N15/82 , C12N15/11 , A01H5/00 , A01H6/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油脂代谢相关蛋白GmNF307在植物油脂代谢调控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或c)的蛋白质:a)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b)在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油脂代谢调控相关的蛋白质。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油脂代谢相关蛋白GmNF307,其编码基因GmNF307的过量表达,可提高植物组织和/或器官总油脂含量和/或提高植物组织和/或器官中部分脂肪酸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691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383078.7
申请日:2012-10-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sNAC73蛋白的编码基因及其在培育耐逆植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一种DNA分子,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也可以为在严格条件下与其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也可以为)与其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从野生大豆中克隆了耐逆基因GsNAC73,对培育耐逆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2093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140547.4
申请日:2019-02-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5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GmHSFB2b在调控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积累中应用。本发明提供了GmHSFB2b蛋白或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积累中的应用;GmHSFB2b蛋白为SEQ ID No.1所示蛋白或其经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或其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本发明证明GmHSFB2b过表达后提高植物种子、叶和根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本发明对提高作物异黄酮成份、特别是对于提高大豆等植物籽粒中黄酮类化合物成份,培育高黄酮类化合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134631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0506829.2
申请日:2017-06-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5/10 , C12N15/8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转录因子GmMYB52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油脂代谢中的应用。该转录因子是如下a)或b)或c)或d)的蛋白质:a)氨基酸序列是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b)在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d)与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的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通过实验证明:大豆转录因子GmMYB521对提高作物油脂含量、特别是对于提高大豆油脂含量,培育高油脂大豆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13463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0506829.2
申请日:2017-06-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5/10 , C12N15/8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转录因子GmMYB52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油脂代谢中的应用。该转录因子是如下a)或b)或c)或d)的蛋白质:a)氨基酸序列是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b)在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d)与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的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通过实验证明:大豆转录因子GmMYB521对提高作物油脂含量、特别是对于提高大豆油脂含量,培育高油脂大豆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03239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510115633.1
申请日:2015-03-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油脂代谢相关蛋白GmNF307在植物油脂代谢调控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或c)的蛋白质:a)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b)在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油脂代谢调控相关的蛋白质。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油脂代谢相关蛋白GmNF307,其编码基因GmNF307的过量表达,可提高植物组织和/或器官总油脂含量和/或提高植物组织和/或器官中部分脂肪酸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13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147975.2
申请日:2013-04-2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63 , C12N5/10 , C12N1/15 , C12N1/19 , C12N1/21 , C12N15/82 , A01H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sHSFB2b蛋白在培育耐逆性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如下1)?3)中任一种物质在调控植物耐逆性或培养耐逆性植物中的应用:1)蛋白GsHSFB2b;2)编码蛋白GsHSFB2b的DNA分子;3)含有编码蛋白GsHSFB2b的DNA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所述蛋白GsHSFB2b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2。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从野生大豆中克隆了一个HSF家族的转录因子基因GsHSFB2b,该基因对培育耐逆植物品种,特别是培育耐非生物胁迫作物、林草等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