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73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11584.2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极限电荷承载能力的测试方法、表征方法及装置。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对待测试材料施加测试电流或电压,以预设电流升高速率或预设电压升高速率逐渐升高,直至熔断;获取在多个不同速率下的极限承载电流或电压;基于相关关系,分析极限电荷承载能力。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在不同升流或电压升高速率下,评估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的测试或表征方法,所获得的材料测试结果能够体现出在不同速率下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差异,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应用设计提供了具有更高可参考性的测试结果;首次提出了利用不同升流或电压升高速率下的极限承载能力与材料固有特性的关联表征手段,属于一种表征固有特性的迅速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4569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63766.8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连续梯度结构的纳米碳薄膜、其制备装置、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使内筒壁旋转形成离心状态;在内筒壁表面连续喷涂第一分散液和第二分散液,且分散液的流量随时间连续变化;在非喷涂区域进行连续加热,使液态分散剂挥发,随内筒壁的旋转组装形成沿内筒壁的径向逐渐增厚且组分和/或结构形成梯度变化的纳米碳薄膜。本发明通过梯度连续涂覆配合离心铸造的方式,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复合纳米碳薄膜,操作简单,成膜稳定,对于多组分连续梯度复合薄膜结构的构筑提供了新的制备思路;该纳米碳薄膜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和低的电磁波反射率,其连续梯度孔隙结构对于电磁波在材料体内部的吸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8304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211124043.1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柔性碳基底生长垂直二硫化钨的方法、二硫化钨‑碳复合材料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在碳纳米管薄膜上生长形成碳镀层,得到碳镀层/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在其表面生长三氧化钨,得到三氧化钨/碳镀层/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再进行硫化处理,使形成的二硫化钨纳米片垂直生长于碳镀层/碳纳米管复合薄膜上,制得二硫化钨‑碳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易于滑移变形的CNT薄膜表面沉积碳镀层,可阻止CNTs的滑移,改善基底的稳定性,进而有效实现二硫化钨纳米片的垂直生长,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控制;并且,制备得到的二硫化钨纳米片垂直率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较多的活性边缘暴露,在电化学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9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0413125.1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增强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其制备方法及装置。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使膨胀石墨、作为分散溶剂的超强酸均匀混合,形成石墨烯/超强酸溶液,所述超强酸为氯磺酸;使碳纳米管纤维浸润于石墨烯/超强酸溶液中,在氯磺酸溶剂的质子化作用下,碳纳米管纤维发生膨胀,使石墨烯/超强酸溶液进入碳纳米管纤维内部,形成均匀的复合结构;之后浸润于凝固浴中,超强酸被溶解,实现石墨烯析出与碳纳米管纤维的收缩,获得无缺陷石墨烯增强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实现无缺陷石墨烯在碳纳米管纤维间隙中的引入,可有效降低管间界面电阻,同时提升管间载荷传递效率,实现碳纳米管纤维力学与电学性能的连续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06027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1348017.2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F04C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仿生驱动器、其制备方法、制备系统及测试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一温度条件下对聚合物纤维进行加捻,至所述聚合物纤维完全形成螺旋结构;在第二温度条件下对经过加捻的所述聚合物纤维进行退火,制得耐高温仿生驱动器;所述第一温度条件在所述聚合物纤维的转变温度附近,所述第二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高温仿生驱动器的制备方法,得益于特种纤维和碳纳米管窄带优异的耐高温和力学性能,所制备的仿生驱动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稳定性,突破了现有的聚合物基纤维状仿生驱动器的使用温度上限,有益于探索仿生驱动器在航空航天等极端环境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8207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0895570.6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D02J1/22 , D02J1/00 , D06M11/64 , D06M13/188 , D06M13/265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碳纳米管纤维连续强化装置、系统及其应用。所述连续强化装置包括质子化牵伸模块、辊压增强模块、清洗凝固模块、以及退火模块;质子化牵伸模块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牵伸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牵伸轴,第一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每一级的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一牵伸轴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值调节各级原始碳纳米管纤维的牵伸率。本发明所提供的碳纳米管纤维连续强化装置,自适应逐级牵伸,且实时控制牵伸率,避免弱点受力过大,使纤维在牵过程中自身强度提高,承受牵伸力降低,纤维断裂概率极大降低,因此连续牵伸稳定性高;带来稳定的牵伸工艺与品质稳定性的提高,使纤维增强处理连续性和合格率都极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874035.2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D06M15/63 , C08G75/045 , D02G3/04 , D02G3/12 , D02G3/32 , D02G3/44 , D06M101/40 , D06M101/30 , D06M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双向驱动的仿生肌肉纤维、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仿生肌肉纤维包括基体纤维以及包覆基体纤维的客体材料层,基体纤维能够通电发热,客体材料层包括液晶弹性体;仿生肌肉纤维过度加捻至具有螺旋筒状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仿生肌肉纤维改善了液晶弹性体的机械性能,具有大的做功能力和驱动量;可实现快速响应,并通过改变电压来控制驱动性能,可以在高频下工作;并且无需负载即可恢复,具有双向驱动特性,循环做功大于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大量的液晶弹性体,节省了成本,且制备过程复杂度低,无需苛刻的条件,解决了液晶弹性体纤维制备复杂及难以连续化制备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14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146466.7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C01B3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牵伸制备取向碳纳米管纤维的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作为工作电极的原始碳纳米管纤维与对电极、参比电极及电解质液构建电化学反应体系,在使所述电化学反应体系通电的同时对原始碳纳米管纤维施加选定牵伸应力进行电化学牵伸,使电解质液离子嵌入到原始碳纳米管纤维内部,使其在膨胀状态下由于牵伸应力的作用产生碳纳米管的取向;在保持施加所述选定牵伸应力的同时使所述电化学反应体系断电,电解质液离子脱出,从而获得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纤维。本发明的电化学牵伸制备取向碳纳米管纤维的方法对纤维取向程度可控,可根据调控不同的参数调节牵伸比,一步法操作,方便快捷,所需时间小于一分钟,最短可达10s。
-
公开(公告)号:CN1170051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1225349.6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备系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碳纳米管前驱体;使其进入电解液中进行致密化处理,以使其收缩形成纤维前体,且在收缩过程中,利用电化学沉积使金属离子沉积于碳纳米管前驱体中;同时,对纤维前体进行连续加捻,获得高导电碳纳米管复合纤维。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利用前驱体网络结构疏松的特点,采用金属离子电解液进行致密化处理,同时通过电化学沉积实现金属与碳纳米管网络的原位均匀复合;并配合连续加捻,增强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径向深入分布能力,实现金属/碳双网络结构构筑,界面均匀丰富,大幅度提升了碳纳米管与金属的复合程度,提高了复合纤维的导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461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85068.7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辅助充电超级电容器、光活性电极材料、其制法和用途。所述光活性电极材料包括导电基体以及光电活性材料;光电活性材料包括具有二维六边形晶格结构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或其氧化产物,多个二维六边形晶格结构层叠形成一维通道,该一维通道用于传输光生载流子。本发明所提供的光活性电极材料保证了结构内部的光照均匀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最终提高了光辅助充电超级电容器的存储能力。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原位生长的方式,并且选取了低成本铜材料,以及所选用试剂均为无毒性和低毒性,安全环保,非常适用于规模化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