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1167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11316439.1
申请日:2021-11-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重庆大学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B21/1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用于准确地对盐穴储气库其注采管柱的“裸眼段”的直径进行监测,进而可为注采管柱的工作评估处理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支持,有利于保障盐穴储气库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11167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16439.1
申请日:2021-11-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重庆大学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B21/1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用于准确地对盐穴储气库其注采管柱的“裸眼段”的直径进行监测,进而可为注采管柱的工作评估处理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支持,有利于保障盐穴储气库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329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99643.4
申请日:2024-03-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G01D21/02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盐矿沉渣空隙注气排卤气液界面监测方法和系统,本申请实施例的盐矿沉渣空隙注气排卤气液界面监测方法,先获取反冲洗时的压降信息和排出流量信息,而后基于压降信息和排出流量信息来确定调节参数,最后基于调节参数、标准状态下天然气压缩系数和标准状态下干空气压缩系数确定气液界面的深度,基于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盐矿沉渣空隙注气排卤气液界面监测方法能够对气液界面的深度、压力和面积进行计算,适用于高杂质盐矿沉渣空隙注气排卤过程的气液界面监测,能够提高高杂质盐矿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79392.4
申请日:2023-01-19
申请人: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气蓄能与抽水蓄能耦合的湖底人工硐室储能系统及方法。利用天然水压密封的湖底人工硐室,能够在一个人工硐室中同时通过压气蓄能和抽水蓄能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以达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系统循环运行初期,湖底人工硐室内的高压气体和水会向外渗透,在抽水蓄能和压气蓄能的交替过程中,人工硐室会形成气、水交替渗透层,同时在湖底天然水压和渗透阻力的作用下,气、水交替的渗透层会逐渐趋于稳定,更有利硐室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55681.0
申请日:2023-12-0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矿老卤井的偏移坐标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盐矿生产领域,主要为解决盐矿老卤井随地势变迁的变化,坐标发生偏移后难以再次定位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卤井的原始坐标和检测半径;基于所述原始坐标和所述检测半径确定目标区域;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氯离子浓度确定目标卤井的偏移后坐标。本发明用于盐矿老卤井的偏移坐标确定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24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3904.0
申请日:2023-09-2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盐盐穴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深地层沉渣型储库构建方法,涉及盐岩造腔领域,在目标盐井注入井注入目标液体,以使上述注入井和排卤井充斥上述饱和卤水;向上述注入井注入高压气体,以使上述排卤井排出目标体积的饱和卤水;停止注入上述高压气体并打开上述注入井的井口,以使上述高压气体释放至大气中;打开上述排卤井的井口使大气进入上述排卤井使气液界面达到目标水平,以使顶板垮塌而形成上述沉渣型储库。本申请提出一种超深地层沉渣型储库构建方法,采用溶腔人工放顶的方法,通过降低腔体内压,利用巨大的地应力,促使夹层垮塌,充填溶腔,形成沉渣型储库,进而利用沉渣对腔壁的作用,来保持腔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57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25693.X
申请日:2023-06-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E21D2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硐室加固结构及硐室加固方法。硐室加固结构包括:硐室本体、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加强筋;第一锚杆的第一端插设于硐室本体的上部围岩;第二锚杆的第一端插设于硐室本体的下部围岩;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锚杆的第二端和第二锚杆的第二端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锚杆和加强筋将硐室本体的上部围岩和下部围岩进行连接,从而保证在例如压气蓄能过程中上部围岩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上部围岩断裂、冲顶等事故的发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