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44539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261472.8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透压力和相分比例可控的岩石长期多场耦合实验装置与测试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三轴压力室、多相流体混合控制装置、出口流体收集与测量装置。多相流体混合控制装置包括气体计量泵、液体计量泵、气体压缩瓶、储液箱、混合容器、控制箱、真空泵。通过控制箱的电平信号来控制计量泵的工作状态,保证恒定的渗透压力以及混合流体的气液成分比例。渗透压力和相分比例可控的岩石长期多场耦合实验的测试方法是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测试方法,本发明通过改变不同的荷载条件、混合流体相态组分、渗透压力以及温度,可实现岩石试件在不同相态混合流体渗透作用下的热流固耦合蠕变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04133050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55833.X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力条件下多孔岩石有效应力系数与孔隙率同时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通过孔隙压力加载泵对岩石试样孔隙加压,同时定位泵内活塞位置记录泵内流体体积,利用泵内流体体积变化数据得到岩石试样孔隙体积数据,通过标准圆柱钢样标定试验消除试验设备孔压回路耗损流体体积对孔隙体积测量造成的误差。利用外部荷载和孔隙压力加载过程中的岩石应变数据、应力数据以及孔隙体积变化数据得到岩石的有效应力系数和孔隙率参数。本发明通过改变不同的围压条件、偏压条件以及孔隙压力,可测试多孔岩石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有效应力系数和孔隙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859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34060.1
申请日:2010-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径向变形传感器标定装置,运用于岩石室内试验时标定或校准径向变形传感器。岩石径向变形传感器标定装置由螺旋测微器和位移转换装置组成,所述的位移转换装置由连接固定套筒,位移转换器,导向连接器,横向位移杆,弹簧及螺帽构成,标定时,将待标定的径向变形传感器套在导向连接器上,与横向位移杆保持接触,转动螺旋测微器上方旋纽使之产生向下的位移,这一位移经位移转换器传递给横向位移杆,使之产生水平向位移,本发明解决了传感器不同标定方法之间存在标定精度及误差分析不统一的问题。本发明的标定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操作方便,适用性广,可以用于对当前常用的三类径向变形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859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010234060.1
申请日:2010-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径向变形传感器标定装置,运用于岩石室内试验时标定或校准径向变形传感器。岩石径向变形传感器标定装置由螺旋测微器和位移转换装置组成,所述的位移转换装置由连接固定套筒,位移转换器,导向连接器,横向位移杆,弹簧及螺帽构成,标定时,将待标定的径向变形传感器套在导向连接器上,与横向位移杆保持接触,转动螺旋测微器上方旋纽使之产生向下的位移,这一位移经位移转换器传递给横向位移杆,使之产生水平向位移,本发明解决了传感器不同标定方法之间存在标定精度及误差分析不统一的问题。本发明的标定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操作方便,适用性广,可以用于对当前常用的三类径向变形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04133050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355833.X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力条件下多孔岩石有效应力系数与孔隙率同时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通过孔压加载泵对岩石试样孔隙加压,同时定位泵内活塞位置记录泵内流体体积,利用泵内流体体积变化数据得到岩石试样孔隙体积数据,通过标准圆柱钢样标定试验消除试验设备孔压回路耗损流体体积对孔隙体积测量造成的误差。利用外部荷载和孔压加载过程中的岩石应变数据、应力数据以及孔隙体积变化数据得到岩石的有效应力系数和孔隙率参数。本发明通过改变不同的围压条件、偏压条件以及孔压条件,可测试多孔岩石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有效应力系数和孔隙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814587.4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6T17/00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利用楔裂压力提高的储层固碳量的方法。利用楔裂压力提高储层固碳量的预测方法包括:建立储层代表单元矿化捕集的三维几何模型;提出CO2矿化封存过程中的化学力学耦合数学模型;基于地层物性参数、应力参数、热化学参数计算单位体积储层岩体在楔裂压力驱动下的固碳量。该发明考虑储层楔裂压力对矿化捕集的促进作用,基于压溶效应原理建立储层代表单元矿化捕集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储层压溶矿化封存量的计算模型,评估楔裂压力驱动下目标储层的矿物成分、粒度以及孔隙度对矿化封存量的影响,评价目标储层利用楔裂压力加速矿化捕集的潜力。该发明为提高储层矿化固碳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价方法,在碳封存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505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122043.6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自对中式双面剪切试验装置,包括试样盒,试样盒内开有水平通孔和垂直通孔,水平通孔与垂直通孔正交,水平通孔两端分别设置第法向压块和第二法向压块,第法向压块与位置调节杆端相抵,位置调节杆另端通过螺纹与第反力支架上的螺纹孔连接,第二法向压块与法向力加载装置相抵,法向力加载装置设置在第二反力支架上,第反力支架和第二反力支架之间通过水平传力杆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岩石试样抗剪强度参数测试方法以及Ⅱ型断裂韧性测试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适用性广,具备自平衡功能,且易于与已有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相结合,能开展岩石Ⅱ型断裂韧性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4655002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78594.2
申请日:2015-0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试件变形测量装置,包括线圈固定套筒,还包括设置在线圈固定套筒中的线圈组和铁芯,线圈固定套筒侧部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杆,滑杆一端与铁芯固定支架连接,铁芯调节杆穿过铁芯固定支架并通过螺纹与铁芯固定支架连接,铁芯调节杆一端与铁芯连接。线圈固定套筒和滑杆上均设置有刀片或者卡脚,线圈固定套筒与滑杆之间通过定位销或者弹簧限定相对位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测量径向变形的方法,还公开了一种测量轴向变形的方法。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操作方便,适用性广,可以用于对当前常见的岩石室内单轴、三轴实验的变形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344539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61472.8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透压力和相分比例可控的岩石长期多场耦合实验装置与测试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三轴压力室、多相流体混合控制装置、出口流体收集与测量装置。多相流体混合控制装置包括气体计量泵、液体计量泵、气体压缩瓶、储液箱、混合容器、控制箱、真空泵。通过控制箱的电平信号来控制计量泵的工作状态,保证恒定的渗透压力以及混合流体的气液成分比例。渗透压力和相分比例可控的岩石长期多场耦合实验的测试方法是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测试方法,本发明通过改变不同的荷载条件、混合流体相态组分、渗透压力以及温度,可实现岩石试件在不同相态混合流体渗透作用下的热流固耦合蠕变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31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14587.4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6T17/00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利用楔裂压力提高的储层固碳量的方法。利用楔裂压力提高储层固碳量的预测方法包括:建立储层代表单元矿化捕集的三维几何模型;提出CO2矿化封存过程中的化学力学耦合数学模型;基于地层物性参数、应力参数、热化学参数计算单位体积储层岩体在楔裂压力驱动下的固碳量。该发明考虑储层楔裂压力对矿化捕集的促进作用,基于压溶效应原理建立储层代表单元矿化捕集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储层压溶矿化封存量的计算模型,评估楔裂压力驱动下目标储层的矿物成分、粒度以及孔隙度对矿化封存量的影响,评价目标储层利用楔裂压力加速矿化捕集的潜力。该发明为提高储层矿化固碳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价方法,在碳封存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