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075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962881.5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制了高温条件下铜纳米颗粒的烧结长大。本发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催化剂 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焙烧,提高催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以 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应用前景极好。铜纳米颗粒为主活性组分,在还原处理过程中发生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铜的质量占总质量的0.01~50%。磁控溅射法改变铜原子的电子结构,增加功函数,促进载体向金属转移电子;火焰喷射法增加氧化物中晶格氧的无序度,促进载体还原。两者结合促进强相互作用发生,诱导载体物种迁移至铜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包裹层,增加铜
-
公开(公告)号:CN11447174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011266126.5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铁基催化剂的预处理方法和应用,所述预处理方法至少包括将铁基催化剂依次经过还原、一氧化碳处理和再还原三个步骤。该方法处理的铁基催化剂可明显增加CO2加氢制汽油反应的汽油收率、缩短反应的诱导期,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发明对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铁基催化剂的预处理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36900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099267.2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1/04 , C07C11/02 , C07C11/107 , B01J23/889 , B01J27/22 , B01J23/755 , B01J3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α‑烯烃的催化剂的预处理方法,其目的是解决传统合成气转化过程中α‑烯烃选择性低和催化剂稳定性差的问题。该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次经过还原、羰基化、再还原这三个步骤,所述还原和所述再还原的条件相同或不同,其中,所述还原和所述再还原是指在含有氢气的还原气氛下,在250~500℃、0.01~5.0MPa、还原气氛空速为1000~50000ml·h‑1·gCat‑1的条件下还原催化剂2~30小时;所述羰基化是指在含有CO的气氛下,在250~450℃、0.01~5.0MPa、气体空速为500~50000ml·h‑1·gCat‑1的条件下羰基化催化剂3~50小时。
-
公开(公告)号:CN10814461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611098884.4
申请日:201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72 , B01J23/78 , B01J23/80 , B01J35/006 , B01J35/0066 , B01J35/023 , B01J2523/00 , C07C29/149 , B01J2523/17 , B01J2523/41 , B01J2523/22 , B01J2523/27 , C07C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焰喷射裂解法制备的铜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应用,该催化剂以铜为主活性组分,可加入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助剂进行改性,是由火焰喷射裂解法一步制备得到。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在含羰基的有机物的加氢反应中的应用。本发明催化剂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发明中催化剂经过瞬间高温,颗粒尺寸小,金属分散度高,低温加氢活性高;(2)本发明中催化剂可经过一步法快速制备,单位时间产量高,无后续热处理过程,避免了铜的烧结聚集;(3)本发明中催化剂的铜硅中间物种不同于蒸氨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优的条件铜价态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013297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410166251.7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分子筛修饰钯基复合膜的方法。通过在多孔陶瓷基底的表面率先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一薄层钯膜,将不能形成连续钯膜的较大的缺陷暴露出来,然后在缺陷处原位生长分子筛填补缺陷,从而制备出高选择性的超薄钯基复合膜。和原有的利用氧化物颗粒修饰基底的方法不同,该分子筛限域原位生长法修饰缺陷的特点是有效将缺陷填充材料限制在缺陷内,而防止残留在钯膜表面影响补镀钯膜的均匀致密性;另外,该方法中分子筛材料本身的特点是在晶种周围原位生长,可有效填充各种大小和形状的不规则缺陷,且不会发生塌陷滑动,从而提高了钯膜的稳定性。本发明方法为钯基氢分离膜提供了一种新型缺陷修补技术和缺陷填充材料,提高钯膜的氢气选择透过性和稳定性,延长钯膜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寿命,将获得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13339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410165933.6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金属钯膜表面制备分子筛膜的方法。通过在以多孔陶瓷为基底的钯膜表面原位合成分子筛膜,制备底膜‑钯膜‑分子筛膜三层结构的复合膜。该复合膜的三层结构之间结合紧密,形成以钯膜为中间层的夹心结构。该结构可抑制钯膜发生形变造成的破裂损坏,提高钯膜在低温条件下抗氢脆性能,延长钯膜的使用寿命。另外,利用分子筛膜对分子的筛分性能,可阻碍杂质气体与钯膜接触,抑制其对钯膜的毒害作用。本发明方法为钯基氢分离膜提供了一种抗氢脆和抗中毒的防护措施,延长钯膜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寿命,将获得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6900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098273.6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1/04 , C07C11/02 , C07C11/107 , B01J23/889 , B01J27/22 , B01J23/755 , B01J23/75 , B01J37/16 , B01J3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气合成线性α‑烯烃的方法,其目的是解决传统合成气转化过程中高碳线性α‑烯烃选择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气合成线性α‑烯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200‑380℃、0.5‑5.0MPa的条件下,将合成气通过预处理后的复合催化剂合成碳数为6~15的线性α‑烯烃;其中,所述复合催化剂包含两段催化剂,一段催化剂为铁基催化剂,所述铁基催化剂以铁氧化物和/或含铁碳化物为活性组分;二段催化剂为镍基催化剂或钴基催化剂,所述镍基催化剂以氧化镍为活性组分,所述钴基催化剂以氧化钴为活性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098655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711249629.X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稳态氧化铈或铈锆固溶体纳米材料,该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是保证高结晶度的氧化物颗粒的形成,又避免长时间高温焙烧。本发明利用火焰燃烧产生的高温使前驱体快速分解为氧化物颗粒,同时又引入大量空气将产生的颗粒快速移出高温区域并极速降温,使其避免经过高温焙烧的稳定化过程,将氧化物固定在了亚稳定的状态。所制备的亚稳态氧化铈或铈锆固溶体纳米材料表面存在大量活泼氧,不存在或存在少量氧空位,晶格氧处于亚稳定状态,若经过长时间高温焙烧,可转变为稳定的铈锆固溶体。
-
公开(公告)号:CN10814461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611098884.4
申请日:201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焰喷射裂解法制备的铜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应用,该催化剂以铜为主活性组分,可加入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助剂进行改性,是由火焰喷射裂解法一步制备得到。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在含羰基的有机物的加氢反应中的应用。本发明催化剂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发明中催化剂经过瞬间高温,颗粒尺寸小,金属分散度高,低温加氢活性高;(2)本发明中催化剂可经过一步法快速制备,单位时间产量高,无后续热处理过程,避免了铜的烧结聚集;(3)本发明中催化剂的铜硅中间物种不同于蒸氨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优的条件铜价态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07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962881.5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以铜纳米颗粒为主活性组分,在还原处理过程中发生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铜的质量占总质量的0.01~50%。磁控溅射法改变铜原子的电子结构,增加功函数,促进载体向金属转移电子;火焰喷射法增加氧化物中晶格氧的无序度,促进载体还原。两者结合促进强相互作用发生,诱导载体物种迁移至铜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包裹层,增加铜与载体的界面,形成厚度为0.5~5纳米的包裹层,单个铜纳米颗粒的外表面被包裹层包覆的面积占负载后暴露面积的百分比为10~100%,抑制了高温条件下铜纳米颗粒的烧结长大。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焙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应用前景极好。
-
-
-
-
-
-
-
-
-